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与标准化管理研究
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与标准化管理研究[20200411153537]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增多及教学科研任务的加重,各类实验室事故频发,而化学实验室由于环境特殊,作为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介绍国内外实验室的管理经验、管理机制、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管理研究的进展,列举部分事故案例,强调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从危害性质角度出发,将高校化学实验室各类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详细分析,并以几类化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物等固有危险源,给出了具体风险控制方法,并结合相关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实验室风险分级管理理念。
结合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程序,该标准化管理程序的构建包括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应急管理以及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五部分内容,这五部分相辅相成,可有效规范人的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化学实验室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
目 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2
1.2.1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与现状 2
1.2.2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与现状 4
1.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综述 5
1.4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6
2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 7
2.1危险源的概述 7
2.2实验室危险源分类 7
2.2.1物理性危险源 7
2.2.2化学性危险源 9
2.2.3环境性危险源 15
2.2.4人为性危险源 15
2.2.5“三废” 16
2.3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案例 16
2.3.1有机实验室危险案例分析 16
2.3.2化工原理实验室危险案例分析 18
2.3.3无机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 18
3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 20
3.1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概述 20
3.2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技术概述 20
3.3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 21
3.3.1危险化学品的存放 21
3.3.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21
3.4仪器设备风险控制 22
3.4.1电气设备 22
3.4.2常规仪器 22
3.5废弃物风险控制 22
3.5.1废弃物的收集 23
3.5.2化学实验室常见废弃物处理方法 23
3.6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分级管理 24
4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 25
4.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 26
4.2安全教育与培训 27
4.2.1学院安全领导人的教育培训 27
4.2.2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28
4.2.3实验室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 28
4.3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 28
4.3.1安全责任制 29
4.3.2安全检查制 29
4.4应急管理 30
4.4.1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 30
4.4.2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32
4.5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34
4.5.1安全文化概述 34
4.5.2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34
5结论与展望 36
5.1结论 36
5.2展望 36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9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离不开教育的良好基础。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的各行各业输送大量人才。而现在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物理学家冯瑞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因此,高校实验室这一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其教学科研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根据相关资料, 仅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目前就拥有四千多个实验室, 每年进行数百万个小时、十几万个实验。
化学实验室因其特殊性,与物电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等相比,往往没有干净整洁清新的环境,给人的印象是有气味、脏乱、有毒的场所,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人们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相关资料获悉,仅2011年4月,全球化学事故有近百起,其中主要为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与财产损失。高校化学实验室常存放各种实验试剂药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剧毒等化学危险品;同时,实验室排放的“三废”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带来恶劣影响;实验室使用的气体种类较多,主要有氧气、氮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部分设备仪器还带有强磁、微波、辐射等危害。因此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成为高校安全工作中的重点。
高校实验课程的普及,各种科研任务增多,实验室进出人员频繁,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这也导致化学实验室各种事故频发。国内高校实验室事故部分案例如下:
2006年12月22日,浙江某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产生的气浪冲破屋顶,原因是几名学生操作失误,氯苯与镁混合起火产生爆炸;
2009年11月,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生火灾,因相关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并没有关闭仪器;
2012年,南京大学的化学老师在实验中途出去办私事,擅离职守,导致化学实验楼内五升甲醛反应釜发生泄露,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震惊全国,该校研究生黄某遭他人投毒死亡。分析案情的背后,是高校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工作的松懈与失职;
同年四月,南京理工大学一废弃化学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楼房倒塌变为一片废墟,砖瓦散落在各处,这次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死3伤。其原因是校方对废弃实验室的管理松懈,弃用的气体钢瓶没有按照规定回收处理,酿成事故;
国外实验室由于管理严格,事故发生频率较低,近几年报道的主要事故有:2008年12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生一起事故,一名学生在分子科学大楼做实验时不慎将TBL泄漏出来,遇到空气燃烧,导致其重度烧伤,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013年5月28日,日本茨城县的实验室发生核泄漏事故,令30人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事故原因是实验室的排气扇没有安装过滤器,对响起的警报声操作人员不够重视,仅进行通风处理,从而使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这些事故案例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然而它们发生的原因都有相似的地方:一方面,实验室相关人员缺少相应的安全知识,实验过程中麻痹大意,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存有侥幸心理,忽视了实验室中的危险源,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工作麻痹大意,许多高校仅限于实验室表面的管理,即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或运动式的管理,即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安全检查、整改。没能防患于未然,安全检查工作不落实到位,对于实验室的危险源、安全隐患不及时发现排除,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也没有到位。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增多及教学科研任务的加重,各类实验室事故频发,而化学实验室由于环境特殊,作为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介绍国内外实验室的管理经验、管理机制、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管理研究的进展,列举部分事故案例,强调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从危害性质角度出发,将高校化学实验室各类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详细分析,并以几类化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物等固有危险源,给出了具体风险控制方法,并结合相关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实验室风险分级管理理念。
结合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程序,该标准化管理程序的构建包括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应急管理以及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五部分内容,这五部分相辅相成,可有效规范人的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化学实验室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
目 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2
1.2.1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与现状 2
1.2.2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与现状 4
1.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综述 5
1.4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6
2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 7
2.1危险源的概述 7
2.2实验室危险源分类 7
2.2.1物理性危险源 7
2.2.2化学性危险源 9
2.2.3环境性危险源 15
2.2.4人为性危险源 15
2.2.5“三废” 16
2.3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案例 16
2.3.1有机实验室危险案例分析 16
2.3.2化工原理实验室危险案例分析 18
2.3.3无机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分析 18
3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 20
3.1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控制概述 20
3.2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技术概述 20
3.3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 21
3.3.1危险化学品的存放 21
3.3.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21
3.4仪器设备风险控制 22
3.4.1电气设备 22
3.4.2常规仪器 22
3.5废弃物风险控制 22
3.5.1废弃物的收集 23
3.5.2化学实验室常见废弃物处理方法 23
3.6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分级管理 24
4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 25
4.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 26
4.2安全教育与培训 27
4.2.1学院安全领导人的教育培训 27
4.2.2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28
4.2.3实验室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 28
4.3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 28
4.3.1安全责任制 29
4.3.2安全检查制 29
4.4应急管理 30
4.4.1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 30
4.4.2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32
4.5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34
4.5.1安全文化概述 34
4.5.2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34
5结论与展望 36
5.1结论 36
5.2展望 36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9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离不开教育的良好基础。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的各行各业输送大量人才。而现在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物理学家冯瑞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因此,高校实验室这一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其教学科研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根据相关资料, 仅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目前就拥有四千多个实验室, 每年进行数百万个小时、十几万个实验。
化学实验室因其特殊性,与物电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等相比,往往没有干净整洁清新的环境,给人的印象是有气味、脏乱、有毒的场所,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人们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相关资料获悉,仅2011年4月,全球化学事故有近百起,其中主要为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与财产损失。高校化学实验室常存放各种实验试剂药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剧毒等化学危险品;同时,实验室排放的“三废”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带来恶劣影响;实验室使用的气体种类较多,主要有氧气、氮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部分设备仪器还带有强磁、微波、辐射等危害。因此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成为高校安全工作中的重点。
高校实验课程的普及,各种科研任务增多,实验室进出人员频繁,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这也导致化学实验室各种事故频发。国内高校实验室事故部分案例如下:
2006年12月22日,浙江某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产生的气浪冲破屋顶,原因是几名学生操作失误,氯苯与镁混合起火产生爆炸;
2009年11月,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生火灾,因相关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并没有关闭仪器;
2012年,南京大学的化学老师在实验中途出去办私事,擅离职守,导致化学实验楼内五升甲醛反应釜发生泄露,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震惊全国,该校研究生黄某遭他人投毒死亡。分析案情的背后,是高校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工作的松懈与失职;
同年四月,南京理工大学一废弃化学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楼房倒塌变为一片废墟,砖瓦散落在各处,这次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死3伤。其原因是校方对废弃实验室的管理松懈,弃用的气体钢瓶没有按照规定回收处理,酿成事故;
国外实验室由于管理严格,事故发生频率较低,近几年报道的主要事故有:2008年12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生一起事故,一名学生在分子科学大楼做实验时不慎将TBL泄漏出来,遇到空气燃烧,导致其重度烧伤,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013年5月28日,日本茨城县的实验室发生核泄漏事故,令30人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事故原因是实验室的排气扇没有安装过滤器,对响起的警报声操作人员不够重视,仅进行通风处理,从而使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这些事故案例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然而它们发生的原因都有相似的地方:一方面,实验室相关人员缺少相应的安全知识,实验过程中麻痹大意,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存有侥幸心理,忽视了实验室中的危险源,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工作麻痹大意,许多高校仅限于实验室表面的管理,即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或运动式的管理,即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安全检查、整改。没能防患于未然,安全检查工作不落实到位,对于实验室的危险源、安全隐患不及时发现排除,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也没有到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yyhx/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