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催化的二氧化碳与炔丙胺羧化环化合成噁唑啉酮类化合物

摘要:二氧化碳既作为温室气体,又是可再生碳一资源。利用相关固定与化学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清洁且高效地转化为化学品不但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可以缓解碳资源短缺。因此,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用于有机合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噁唑啉酮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制备有机化合物,既可以减缓由二氧化碳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二氧化碳与炔丙胺的羧化环化反应是原子经济性100 %的反应,得到的环外带有双键的噁唑啉酮产物

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DEHP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其不断进人环境中,在环境中富集,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由于其性质比较稳定、降解缓慢、难挥发,难溶于水的特性等,在土壤中的浓度正在慢慢增加,严重干扰着土壤的功能,并且土壤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DEHP以各种方式进入生态系统后,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土壤修复工程上经常应用的氧化剂主要有H2O2、Fenton试剂、KMnO4和和过硫酸盐。氧化剂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稳定性、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反应速度等因素,其氧化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氧化修复后土壤性质是否发生较大

重氮甲烷衍生化法测定羟基化多溴联苯醚3ohbde47

摘要: 1摘要:羟基化多溴联苯醚是一种新型的污染物,因其蓄积性和毒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今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已经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本文以羟基化多溴联苯醚(3-OH-BDE-47)为待检测物,采用三甲基硅基重氮甲烷(TMSDM)进行衍生化反应,介绍了三甲基硅基重氮甲烷如何与3-OH-BDE-47发生衍生反应,生成易于GC/ECD测定的化合物,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找出最佳的衍生化条件。结果显示,采用衍生化试剂三甲基硅基重氮甲烷对3-OH-BDE-47进行衍生化,在反应温度为

钇锰复合氧化物对as的吸附效果研究(附件)

摘要:As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很大危害,本实验探究钇锰复合氧化物对As的吸附效果。分别用Y(NO3)3·6H2O和MnSO4·H2O作为反应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钇锰复合氧化物,并探究其对As的吸附效果。通过实验分别考察了pH、反应物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钇锰复合氧化物对As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实验所选的pH范围内,pH=4.0时,As(V)的去除效果最佳。As(V)的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pH= 4.0的条件下,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容量也增加,当As(V)初始浓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荧光性能检测

摘要:香豆素衍生物均具有苯并吡喃酮结构,其化学性质稳定、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对2种7-氨基香豆素、3种7-羟基香豆素、6种7-羟基香豆素曼尼希碱衍生物以及28种吡喃酮香豆素衍生物进行了荧光性能检测。根据在香豆素苯环和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的结构特点,分类比较了其荧光性质的变化,总结了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合成、优化、筛选出荧光性能良好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提供了数据依据。

香豆素芳基化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香豆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香豆素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及光学等领域[1]。含有芳基的杂环香豆素是一类重要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过敏、抗菌、抗氧化等活性。本论文以4-羟基香豆素为中间产物,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和溶剂甲苯的存在下进行分子间环合从而合成出杂环类香豆素衍生物,包括2种呋喃环并香豆素类衍生物和5种吡喃环并香豆素类衍生物,并对杂环类香豆素衍生物的氧化脱氢条件进行了探索,最终得到了3个脱氢后的芳基化

1,2二(4硝基1h咪唑)乙烷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4-硝基咪唑作为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及桥联性质,它与金属通过配位反应可以形成多种空间结构各异的配合物。近年来,基于硝基咪唑衍生物的配合物的合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多金属氧酸盐的多核配合物性质使其可作为配体与硝基咪唑配体及金属离子形成新型结构的配合物。本毕业设计主要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基于1,2-二(4-硝基-1H-咪唑)乙烷、多钼酸盐的铜配合物。通过调节反应的温度、pH、溶剂、反应时间,寻求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合成一种新型配合物晶体,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及性质表征。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确定合

1,3bis(3(1himidazol2yl)phenyl)urea的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配位化合物是一类构造新颖、具备许多特殊性质的新型化合物。其中含氮杂环配体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质与生物活性在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次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合成基于1,3-bis(3-(1H-imidazol-2-yl)-phenyl)urea的配合物的最佳条件。实验过程中拟采用溶剂热方法,在不同的pH值、不同溶剂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金属盐、1,3-bis(3-(1H-imidazol-2-yl)-phenyl)urea及多酸或苯基羧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后预期得到目标化合物。

1,4二(4硝基咪唑基)丁烷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本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合成基于多酸-1,4-二(4-硝基咪唑)丁烷(L)的铜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抗菌活性的测定。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通过硝酸铜、1,4-二(4-硝基咪唑)丁烷及硅钨酸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后能生成一种新型配合物。根据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分子式为CuL2SiW12O40。同时,以L-Cu-L交替连接形成的单螺旋结构与铜离子借助Cu···O弱相互作用与多酸阴离子硅钨酸的端氧相连,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性质检测中,该化合物对番茄早疫菌种的

1,4二(4硝基咪唑)甲基)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多酸(POMs)因其结构多样,尺寸可以调节,杂原子种类繁多等优势,在功能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性能,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催化、药物、电磁学、生命科学等等。而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本身的强配位能力也使其备受人们青睐。本毕业论文的目标就是合成基于多酸-1,4-二((4-硝基咪唑)甲基)苯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发现铜离子连接中性配体形成短链,钼酸铵缩合成的同多酸分别连接短链上的铜离子形成一维无限延伸的链状结构。

1,6二(4硝基咪唑)己烷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因其特殊且种类繁多的空间结构和价键形式,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与无机、有机组分各自的优点结合,可以构建出多功能的复合分子材料。本课题在合成了1,6-二(4-硝基-咪唑)己烷配体的基础上,运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pH、溶剂、反应温度等条件,以CuⅡ为中心离子、1,6-二(4-硝基-咪唑)己烷为辅助配体与多酸一同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1,6-二(4-硝基-咪唑)己烷的CuⅠ配合物,并用X-射线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并得到的晶体化学式为C20H20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