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iaa1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植物根系发育对于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非常重要,根系的形成主要是由各级侧根发育完成的。因此,植物侧根的形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产力形成有重要影响。IAA14基因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长素信号传导中的一个新基因。本实验选用“白果强丰”番茄提取IAA14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开放阅读框(ORF)有711 bp;同源性检测(BLAST)表明有9组基因与其有高相似性;保守结构域分析(CDD)预测确认,IAA14基因属于Aux/IAA基因家族;根据IAA14蛋白的

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均相copms降解金橙ii的研究

摘要: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原位化学氧化工艺是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利用均相Co2+催化KHSO5(Co/PMS)产生?SO4-的系统是最为有效的一类反应体系。由于Co/PMS系统涉及众多工艺因素,有关其参数的优化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为此,本文采用确定性筛选设计(DSD)来优化该系统降解金橙II(AO II)的试验条件及降解效能。试验首先考察了九个工艺参数(NaCl、NaH2PO4、NaHCO3、NaNO3、Na2SO4、HA、PMS、AO II和Co2+的浓度)对金橙II脱色率的影响,

磁性石墨烯磁固相萃取法富集水样中多溴联苯醚

摘要:磁固相萃取法(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简称MSPE)目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有很多传统的样品前处理不具有的优点。本文旨在利用磁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磁固相萃取法对水样中的多溴联苯醚(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进行样品前处理,简化水样中多溴联苯醚的前处理步骤,使得多溴联苯醚易于进行仪器测定。采用Hummer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在碱性环境中,利用化学共沉淀

dy掺杂单一基质白光荧光li3ba2la3(wxmo1xo4)8的发光性能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稀土荧光材料凭借其稳定的物理性质和优秀的发光性能在照明、显示器、检测设备等多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稀土离子Dy3+受激发时可发蓝光和黄光,通过调节黄光和蓝光的强度比(Y/B),可以获得白光。钨/钼酸盐基体能有效吸收近紫外区域的光,并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的传递给掺杂基体中的激活离子。本实验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钨钼比例及其他稀土元素的基质材料,以及不同掺杂Dy3+浓度的Li3Ba2La3(WxMo1-xO4)8荧光粉体。本实验对样品进行X-

eu3+kbaln(wo4)3(ln=y,gd,la)系列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 要虽然说白光LED红色荧光粉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展,就目前而言已经开发出很多种类的红色荧光粉,不过总体来说,还不能达到当今LED技术对其总体期望目标。红色荧光材料应该注重发展高稳定、效率高、纯度高等。本文通过制备Eu3+:KBaLn(WO4)3(Ln = Y,Gd ,La)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制备条件及不同Eu3+掺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XRD、发射激发光谱、色坐标等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高温固相合成的Eu3+:KBaLn(WO4)3(Ln=Y,Gd,L

eu3+tb3+共掺lisrgd(wo4)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随着近年来显示和照明行业的飞速发展,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备受人们的关注。本课题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Eu3+/Tb3+:LiSrGd(WO4)3荧光材料,用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图、CIE1993色坐标来对其物相、发光性能、CIE值进行表征和研究。并且进一步研究了Eu3+/Tb3+的掺杂浓度和环境温度对Eu3+/Tb3+:LiSrGd(WO4)3发光性能的影响。从样品的X射线粉末数据看出样品是单一晶相。用254nm波长的激发光激发获得的发射图谱表明, Eu3+/Tb3+:LiSrGd(WO4)3荧光粉中Eu

limn1xvxpo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以及石墨烯包覆对其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LiMnPO4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尝试钒的掺杂及石墨烯包覆的方法,来合成LiMn1-xVxPO4和LiMn1-xVxPO4/RG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表征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相及形态之间的关系,利用恒流充放电、阻抗及循环伏安测试来比较研究其电化学性能。XRD及SEM的分析结果表明,钒掺杂和石墨烯均作用到了材料中,但未改变材料结构。根据循环伏安图形,可以看出所有的样品均具有氧化还原峰,Mn3+/Mn2+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对于Li+从LiMnPO4结构中脱出/

petsebs共混改性的研究

摘 要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EBS)加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T )中进行共混操作,制备出不同比例的共混样条,然后对样条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硬度以及流变性能进行测定,从而对共混物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EBS逐渐增加的时候,共混样条的拉伸强度有所升高而弯曲强度会降低,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都会降低。从它的流变性能来看,SEBS可以改善其流变性能,它提高了共混物的复数模量和复数粘度,较低了损耗角。

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的合成与研究

ZSM-5分子筛是工业上广泛应用且具有很大前景的一种催化材料,与传统的微米级的分子筛相比,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因具有高的外表面积和短的孔道结构而显示了独特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地用作催化剂等新型功能材料。本文利用酸水解TEOS,以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成功地合成了ZSM-5分子筛,并用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实验合成的是ZSM-5分子筛。考察了各种条件对合成ZSM-5分子筛的影响,如晶化温度、硅铝比、硝酸铜的掺杂量,形成了最佳合成条件;同时探讨了堇青石上原位合成ZSM-5分子筛膜,

不同锰源掺杂对li3mn0.2v1.8(po4)3c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探究

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因其具有稳定的热力学性质,较高的Li+扩散系数、放电电压和能量密度而倍受人们关注。但是,由于Li3V2(PO4)3是由VO6八面体和PO4四面体构成,PO4四面体将VO6八面体分隔开,所以导致了磷酸钒锂电导率偏低。而常用的改善电导率的方法有炭包覆和金属离子掺杂等,本文即通过这两种方法对磷酸钒锂进行改性处理。使用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经过后期煅烧,柠檬酸分解碳化包覆在Li3Mn0.2V1.8(PO4)3颗粒表面从而达到增强其电导率的效果。使用Mn3O4,MnO2和Mn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dy3+li3ba2gd3(wo4)8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摘 要由于白光LED具有环保,节能等诸多领域的特点,近些年得到广泛的发展。本篇论文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合成单一基质Dy3+:Li3Ba2Gd3(WO4)8白光荧光粉,采用XRD、光谱和色坐标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Dy3+:Li3Ba2Gd3(WO4)8荧光粉具有单一晶相。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Dy3+对Li3Ba2Gd3(WO4)8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浓度过低是发光性能不好过高时会发生猝灭现象,其最佳Dy3+掺杂浓度为8%。在389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可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