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绿麦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现有的研究多为绿麦隆、异丙隆单品质量分析检测,而没有两种药品的混合试样的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实验操作条件,建立了将绿麦隆、异丙隆有效成分一次性产品质量分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实验选用以KR100-5 C18为填料的色谱柱、乙醇:水:乙腈=20:40:40(V/V/V)为流动相,设定流速为0.5mL/min,在紫外检测波长为260nm条件下,绿麦隆、异丙隆(单剂标样)均在2.5~80mg/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色谱条件下,绿麦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的含量测定的

cu(ii)协同酒石酸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

摘要:通过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光源对Cu(II)协同酒石酸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以及紫外光照射下溶液pH(3~6)、Cu(II)浓度(0~2.0 mmol/L)、酒石酸浓度(0~5.0 mmol/L)、孔雀石绿浓度(25~100 mg/L)、温度(15~35℃)等因素对孔雀石绿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下Cu(II)能显著加快酒石酸降解孔雀石绿的速率,当温度25 ℃、pH 4、Cu(II)浓度为0.1 mmol/L、酒石酸浓度为1.0 mmol/L,孔雀石绿浓度为50 mg/L时,反应90 min后

mgnio三元金属氧化物超电容电极的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水热合成法,用四水合乙酸镍及六水合氯化镁合成具有NiO/MgO复合结构的葡萄糖体系和β-环糊精体系Mg-Ni-O三元金属氧化物样品,将样品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后,离心沉淀,用烘干后的产物制备成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运用XRD、EDS、XPS、SEM等测试方法对获得的电极材料的物相、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同时釆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位法(CP)对上述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我们发现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与水热时间、体系以及制备电极时的黏合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水热时间的长短

n对甲苯磺酰腙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与酮酸偶联反应探索

摘要:N-对甲苯磺酰腙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底物,容易通过羰基化合物与对甲苯磺酰肼的缩合反应制备。它可以作为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中的偶联组分和构建多功能有机化合物的中间体,已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了数十年。在碱性和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对甲苯磺酰腙能够原位生成重氮化合物,并进一步进入催化圈形成金属卡宾参与偶联反应。酮酸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可以通过脱去二氧化碳,形成有机过渡金属中间体。本论文探索了对甲苯磺酰腙化合物与酮酸的制备,以及他们的新型偶联反应和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wo3zno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降解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先进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的特点就是分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后,受激发并产生分子激发态,然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变成能够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首先,以脲、磷钨酸和乙酸锌为反应物,微波加热的条件下合成得到了一系列不同三氧化钨(WO3)含量的WO3/ZnO复合光催化剂,在磷钨酸用量较小时,WO3/ZnO中主要以六方晶系的ZnO和少量的ZnWO4存在,增大磷钨酸用量,WO3/ZnO中主要以ZnWO4存在。然后,在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条件下,以甲基橙作为模拟废水,测试了WO3/ZnO

不同淋洗液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土柱实验研究

摘要: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适用于受高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本文以土柱淋洗模拟实验为基础,再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淋洗液种类、淋洗液浓度、pH对淋洗率的影响。然后用最适的淋洗液对土柱进行淋洗,控制流速和淋洗的间歇时间来分析淋洗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4时,使用0.7mol/L的磷酸二氢钾和0.01mol/L的次氮基三乙酸三钠的复配溶液,在较快的流速下,让淋洗液与土壤充分接触12h以上,累积淋洗率可以达到50%以上,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动态法研究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对砷的吸附

摘要: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Mn-Y),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pH、As(V)浓度、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用量、流速、竞争阴离子等因素对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吸附As(V)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吸附实验中,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对As(V)有非常好的吸附去除效果;在pH 4.0-10.0范围内,pH对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动态吸附As(V)的影响很大,说明静电引力在As(V)的吸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As(V)浓度越高,锰钇二元金属氧化物用量越少,流速越快,吸附速率越快;陪伴竞争阴离子对碱式碳

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检测

摘要:香豆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由于其具有抗HIV,抗癌,抗菌,抗炎及自由基清除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而引起了天然药物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使得此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合成。本文首先以Pechmann 缩合反应合成了5种7-羟基香豆素,然后在氯化锌的催化下与1-溴-3-甲基-2-丁烯合成了5种不同取代的线型吡喃香豆素,但此法产率较低。此后我们通过两种方法尝试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率,并最终以抗坏血酸为催化剂成功地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产率。我们比较了这几种方法优缺点并通过1H-NMR、IR等手段对所有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

含砜基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报道了高效构建新型吲哚噁二唑-2-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众所周知,砜类化合物不仅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而且多数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在杀虫、杀菌、除草、治疗肿瘤、抗病毒、治疗HIV-1等诸多药物中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药和医药等领域。基于以天然产物Pimprinine及其类似物为先导结构出发,合成了含噁二唑的Pimprinine类衍生物,由于生物活性不够理想,我们试图对其进行结构的优化改造,即本文所要阐述的:引入砜基。在实验工作中,我们以较为

含钴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快、效率高、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与传统的二次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根据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公式,E=1/2CU2,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增大电极材料的比容量(C);提高电容器的工作电压(U)。我们的工作致力于提高材料比电容。本文利用水热反应分别在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介质中制备氢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材料和四氧化三钴/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尿素介质中合成氢氧化钴比电容为384.2 F?

含香豆素结构的酰胺类分子合成和杀菌活性

摘要:香豆素是从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杂环天然产物,香豆素衍生物表现出了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艾滋病毒,抗凝血,抗肿瘤,以及抗真菌等活性。随着有机合成技术发展迅速,香豆素化学研究逐渐深入,香豆素及其衍生化合物在农业、医药、化工等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酰胺类杀菌剂因其活性高,杀菌谱广和结构新颖的成为新农药发展的热点研究方向。本论文以香豆素-3-羧酸和取代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将酰胺结构引入到香豆素母环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香豆素结构的酰胺类化合物,通过红外,核磁氢谱和高分辨质谱鉴定了结构,并对目标化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