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沉淀法制备铁掺杂磷灰石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摘 要 本实验以乙醇胺与硝酸钙混合与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反应,再用乙醇胺络合氯化钙与磷酸氢二铵的水溶液反应,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并用Fe(NO)3取代部分Ca(NO)3、用FeCl3取代部分CaCl2,通过实验发现,用Fe(NO)3为钙源制备的为羟基磷灰石(HA),用CaCl2为钙源制备的为氯磷灰石(Cl-HA)。以CaCl2为钙源实现了阴离子Cl-1和阳离子Fe3+共掺杂,制备出了具有磁性的羟基磷灰石。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热重分析仪(TG)以及振动样品磁强
微波条件下新型碲酸盐红色荧光粉eu3+srbiliteo6的快速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近年来,白光LED因具有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未来照明领域的主流产品。本论文采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SrBiLiTeO6红色荧光材料,用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物相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并研究了反应制备条件、掺杂浓度和环境温度对各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红色荧光粉Eu3+:SrBiLiTeO6具有单一晶相。最佳实验条件为:激活剂Eu3+ 的最佳掺杂浓度为60%,最佳烧结温度为1000℃。分别以395nm的近紫外光和465nm的蓝光激发样品
微波法制备新型掺铕li3basrln3(wo4)8(ln=y,gd,la)红色荧光粉的研究
摘 要本文是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制备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的钨酸盐红色荧光粉Eu3+:Li3BaSrLn3(WO4)8 (Ln=Y, Gd, La),通过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物相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掺杂浓度来研究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所制备的Eu3+: Li3BaSrLa3(WO4)8红色荧光粉的最佳条件为:激活剂Eu3+ 的掺杂浓度为90at%时最佳,烧结温度为850℃时最佳,烧结时间为10min时最佳。样品分别以396nm的近紫外光和467nm的蓝光激发
微波烧结法制备eu3+li2la4(moo4)7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白光LED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照明器件,具有能耗低、寿命长、效率高、安全环保等优点,现在的主要应用在于照明,显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白光LED可以被蓝光LED激发,也可由紫外LED激发,不管哪种方式红色荧光粉都在其中启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红色荧光粉存在的一些缺点制约了其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图研究一种性质稳定、发光性能好的新型红色荧光粉。本课题主要通过微波固相烧结法制备新型红色荧光Eu3+:Li2La4(MoO4)7,研究其最佳的制备条件、测试温度和掺杂浓度。并通过XRD表征、
微生物胶结石英砂及其副产物处理的研究系(院)系
摘 要 自然环境中,产脲酶菌通过其自身的生命代谢活动,与周围环境介质不断发生酶化作用,矿化形成方解石,再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最终将自然界中的疏松碎屑物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这种微生物也被称作为碳酸盐矿化菌,这一矿化过程被称为 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本文选用了巴氏芽孢杆菌分解脲素产生碳酸根离子,诱导碳酸钙的沉积,将松散砂砾连接成紧密结构。 在酶解过程会产生氨气,对皮肤组织产生刺激并引发炎症,减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造成严
掺锶羟基磷灰石水热合成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摘 要本文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出掺锶羟基磷灰石,通过将锶元素掺入羟基磷灰石中,使锶取代HA中部分钙的位置,来改变材料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然后通过XRD,FTIR等对Sr-HA的晶相,结构,热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在SBF溶液中浸泡的方法研究Sr-HA的溶解性,以牛血清蛋白(BSA)为药物模型研究研究了锶羟基磷灰石的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Sr-HA的结晶度逐渐降低,Sr-HA的热稳定性下降,且含锶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差。将掺锶羟基磷灰石浸泡在模拟体液(SBF)溶液中,随着浸泡时间的
新型掺铕红色荧光粉eu3+li2zn2w2o9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白光LED作为第四代绿色照明光源,在照明领域市场前景巨大。但目前,市场缺乏高效、稳定的红色荧光粉,所以开发出性能卓越的红色荧光粉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3+离子为激活剂的红色荧光粉Eu3+:Li2Zn2W2O9 。通过对所制备的荧光粉进行XRD、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不同烧结时间,不同掺杂Eu3+离子浓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数据分析得出:Eu3+:Li2Zn2W2O9荧光粉最佳烧结温度为800℃,最佳烧结时间为6h,最佳掺杂Eu3+离子浓度为
氧化镍二氧化钛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一定粘度的前驱溶液,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通过高温煅烧,发生各种无机化学反应,从而得到一种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是NiO/Ti02复合纳米纤维。本实验通过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研究NiO/Ti02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NiO/Ti0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效率明显强于纯的NiO或Ti02纳米催化剂。当NiO与Ti02的摩尔比例为5%时,且
水热法制备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铁酸锌基铂系阳极催化剂
本文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催化剂的载体铁酸锌,然后利用分步水热法将催化剂负载到铁酸锌载体上,最后制备出以铁酸锌为载体的纳米Pt-SnO2阳极电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仪(XRD)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发现当 Pt与Sn原子比为3:1、pH=9时,所制备的Pt-SnO2/ZnFe2O4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抗中毒能力最好,电流密度为2mA/cm-2并且具有更小的电子转移阻抗,阻抗值为1Ω。
水热法制备碳纤维基乙醇燃料电池ptsnc阳极催化剂
摘 要本文从催化剂载体入手,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烧结技术制备石墨烯改性碳纤维。以改性碳纤维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将Pt-SnO2阳极催化剂负载在碳纤维上在降低电催化剂成本的同时改进了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本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溶液pH对催化剂电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RD粉末衍射仪检测催化剂的晶体结构、镜扫描表征催化剂的形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电化学性能。通过电催化性能测试表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纤维并经过水热法将Pt-SnO2纳米粒子负载在纤维表面上的催化剂表明,反应温度为190℃、溶液pH为9的催化剂具有
浸渍法制备复合ptsno2碳纤维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本文通过浸渍法制备复合Pt-SnO2/碳纤维阳极催化剂,以自制的石墨烯改性碳纤维作为载体,研究浸渍复合顺序改变以及烧结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制得的Pt-SnO2/碳纤维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法进行表征,并将其喷涂到石墨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工艺为300℃预氧化、800℃烧结时,先浸渍Pt烧结后浸渍Sn制备的Pt-SnO2/碳纤维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电催化活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