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ha及其掺杂物
摘 要本实验探索溶胶凝胶法制备纯HA与Si掺杂羟基磷灰石(Si-HA)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与制备条件。本实验用Ca(NO3)24H2O作为钙源、P2O5作为磷源,将它们分别溶于乙醇溶液,按Ca/P=1.67计算其含量,制备不同pH,不同烧结温度下的HA,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与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等对HA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H为3(即混合后醇溶液未经氨水滴定),烧结温度为600℃时,可制备得到较纯的HA。同时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含硅羟基磷灰石(Si-HA
燃烧法合成ca5xm(znmg)x(po4)3(oh)及结构表征
摘 要本文以Ca(NO3)2·4H2O,NH4H2PO4,C6H7O8·H2O,NH4NO3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出纯的HAP。在纯样的基础上掺杂不同比例的Zn(NO3)2·6H2O或Mg(NO3)2·6H2O,烧结不同温度,制备出Ca5-xM(Zn、Mg)x(PO4)3(OH)粉末。通过XRD,FTIR,SEM分析Zn2+/Mg2+的掺入对HAP形貌、六方结构以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颗粒尺寸均匀、具有六方晶型的HAP和Zn-HAP。Zn2+/Mg2+替换部
球磨法辅助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以Li、Ni、Co、Mn的碳酸盐为原料为原料,通过球磨法制备前驱体,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出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 (x=0.2, 0.4, 0.6, 0.8)。通过对制备出的电极材料进行XRD,SEM,ICP,BET,以及粒度分析来分析所得材料的化学组成和颗粒形貌等特征。再通过对组装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确定最佳x值。通过测试结果表明x的值为0.4和0.6时合成出的富锂材料颗粒分布均匀且尺寸较小,约100~200 nm。电化学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eu3+na2ln4(wo4)7(ln=y,gd,la)的微波快速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摘 要本文使用微波固相法快速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Eu3+:Na2Ln4 (WO4)7(Ln=Y,Gd,La)。经过XRD、荧光光谱、高温荧光、寿命等测试方法对该荧光粉的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探讨了烧结温度、不同基质、烧结时间、激活剂Eu3+等因素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性能优异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显示,在测试波长为396nm激发下,当基质为Na2La4(WO4)7时其发光强度最强,故此选择Na2La4(WO4)7作为基质。Eu3+:Na2La4(WO4
石墨烯改性多孔碳纤维基ptsno2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中Pt-SnO2阳极催化剂以聚丙烯腈(PAN)为载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造孔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烧结技术制备而成;并通过添加石墨烯对其载体进行改性。通过BET、XRD、拉曼等对改性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800℃烧结后石墨烯存在Pt-SnO2碳纤维中,PAN:PVDF(w/w)为1:0.8 时,比表面积分别达到374.85 (㎡/g),显著高于未造孔的碳纤维样品的比表面积113.51(㎡/g);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比例为1:0.8的样品催化性能最好,循环伏安曲线
硫吡啶羧酸配体的mnni配合物的制备
摘 要含硫吡啶羧酸类金属配合物近年以来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此类金属配合物在药物化学和DNA的相互作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这些含硫吡啶羧酸分子与过渡金属盐如Zn(II)、Cu(II)、Co(II)、Ni(II)、Mn(II)等反应获得金属配合物。本论文中利用5-溴甲基-1,3-苯二甲酸与2-硫基吡啶合成2-spymia。并且用此配体加上1,10-phen与Mn(OAc)2·4H2O和Ni(NO3)2·6H2O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得到的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并进一步测定了晶体结构。
磷钨酸掺杂氧化镍修饰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本文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得到直径小于100纳米纤维,长度能够达到数毫米的一维纤维材料,其具有沉积速率高,组分结构容易控制等优点。本文将利用静电纺丝和焙烧技术制得NiO/Au电极, 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沉积法将磷钨酸(PWA)沉积在NiO/Au电极上,形成PWA/NiO/Au修饰电极,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及计时电流法等测试方法考察了PWA/NiO/Au电极直接电化学性能及其对亚硝酸钠溶液的电催化特性。
磷钨酸负载二氧化碳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催化作用
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钨酸(PWA)负载二氧化钛(TiO2)的纳米纤维材料,制成其修饰的碳糊电极(CPE),研究了该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氧化作用。通过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表征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AA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A在5×10–7 ~ 1.8×10–4 mol/L的浓度范围内,该修饰碳糊电极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的响应电流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7×10–7(S/N=3)。该传感器制备简易、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响应快
磷钼酸负载氧化锌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
光催化技术的优点有很多,比如:能耗低、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以及可以减少二次污染等。ZnO可以通过光辅助催化作用处理的各种有机污染物,使其最终降解为CO2和H2O,而且具有无毒、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杂多酸是一种宽禁带材料,它的HOMO-LUMO能级间隔在3.1-4.6eV,所以对紫外光有更强的吸收能力,另外其谱带可以延伸至可见光区。通过自氧化和羟基自由基实现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因此,杂多酸对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具有跨越性的意义。掺杂后的ZnO吸收边蓝移,粒径变小,所以用杂多酸负
稀土离子掺杂新型碲酸盐ba2mteo6(m=ca,sr)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摘 要稀土发光材料以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显示、医疗、照明光源、高能粒子探测和记录、光电子通信、农业、军事等领域。Eu3+、Sm3+、Dy3+等稀土离子在晶体中受到晶体场的作用,在外界光的激发下发生 4f-4f的特征的发射跃迁。本论文采用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Eu、Dy、Sm稀土离子掺杂的Ba2CaTeO6、Ba2SrTeO6 一系列新型碲酸盐发光材料,详细研究其结构性能、激发和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实验发现掺Eu离子Ba2CaTeO6、Ba2SrTeO6荧光粉可以发出橙红色光,Dy3+:Ba2Ca
稀土离子掺杂新型钨酸盐ba2mwo6(m=ca,sr,mg,zn)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摘 要 本文以Ba2CaWO6、Ba2SrWO6、Ba2MgWO6、Ba2ZnWO6作为基质材料,以Eu、Tb、Tm作为激活离子,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分别制备Eu、Tb、Dy、Sm、Tm离子掺杂的Ba2CaWO6、Ba2SrWO6、Ba2MgWO6、Ba2ZnWO6的一系列新型钨酸盐发光材料,详细研究其结构性能、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衰减,并研究其潜在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 Ba2CaWO6、Ba2SrWO6、Ba2MgWO6、Ba2ZnWO6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发光性能。基质掺杂Eu离子的最佳的发射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