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与分析四川犍为县九井乡九井村的考察

摘 要当前农村地区的垃圾的治理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的好坏,而垃圾分类则是做好垃圾治理的关键。当前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第一,对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研究;第二是关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探讨;第三,关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第四,关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模式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五大问题第一,垃圾处理方式单一,处理模式简单粗放;第二,村民对垃圾处理满意度低,垃圾处理思维单一;第三,垃圾分类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宣传途径;第四,垃圾分类设施落后,村民垃圾分类意愿较强;第五,对村民的引导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的垃圾分类氛围。通过分析问题找出产生原因第一,村委会重视程度低,监督体系不完善;第二,村民垃圾分类认知水平低,垃圾分类氛围缺乏;第三,垃圾分类参与意愿高,实际参与度低;第四,垃圾分类缺乏有效宣传,村干部未发挥示范作用;第五,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垃圾治理资金短缺;第六,有效的奖惩机制缺乏,垃圾分类治理难度大。由此,提出关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七个解决措施其一,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其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垃圾分类法制化;其三,推行垃圾分类教育,丰富垃圾分类参与主体;其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其五,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地,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其六,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引入“互联网+”模式;其七,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证垃圾分类治理有效进行;其八,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加强规范和引导。
目 录
绪 论 6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6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一、数据的获取、统计与分析 12
(一)问卷初测 12
(二)预设问卷的项目分析 15
(三)预设问卷的效度检测 18
(四)预测问卷的信度分析 21
二、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22
(一)分层次统计 22
(二)比较分析 25
三、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36
(一)垃圾处理方式单一,处理模式简单粗放 36
(二)村民对垃圾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满意度低,垃圾处理思维单一 37
(三)垃圾分类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宣传途径 37
(四)垃圾分类设施落后,村民垃圾分类意愿较强 38
(五)对于村民的引导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 38
四、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原因分析 39
(一)村委会重视程度低,监督体系不完善 39
(二)村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较低,垃圾分类氛围缺乏 39
(三)垃圾分类参与意愿高,实际参与度低 40
(四)垃圾分类缺乏有效宣传,村干部未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0
(五)垃圾分类设施的缺乏,垃圾治理的资金短缺 40
(六)有效奖惩机制的缺乏,垃圾分类治理难度较大 40
五、欠发达村居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一)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完善监督体系 41
(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垃圾分类的法制化 41
(三)推行垃圾分类教育,丰富垃圾分类参与主体 42
(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42
(五)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地,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43
(六)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引入”互联网+”治理模式 43
(七)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证垃圾分类治理有效进行 43
(八)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加强规范和引导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1: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问卷(预测版) 46
附录2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问卷(正式版) 50
致 谢 53
绪 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选题的提出
习主席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2.选题目的
本文在阅读文章、文件资料之后,充分认识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农村垃圾的分类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此次调研结合习总书记号召,在充分了解目前垃圾分类的需要之后,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开始。主要是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当前的农村垃圾治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思路。
3.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丰富理论内容,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五位一体”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以SPSS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定量分析,来初步展示当前农村垃圾分类现状。并且以村委、政府和企业为中心,构建一条“线上与线下结合,企业构建垃圾分类网络与政府提供信息相结合”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思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垃圾分类的理论内容
(1)现实意义:解决好农村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是建设美丽乡村,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改变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已刻不容缓。研究农村垃圾治理现状,解决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本次的调研为当地的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一些切实可靠的建议,助力当地政府完善垃圾分类模式,同时,对于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探索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生活垃圾的研究起步较早,但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计量模型的建立方面,相对较为宏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William 认为,公共品的供给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难以达到帕累托优,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去调节市场,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的确,在欧美包括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政府在乡村垃圾治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Sidiquea, Joshi 和 Lupib 利用了美国86个城市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也显示有政府强制性政策的地区在乡村垃圾治理方面的效果更好一些。Antonio Massarutto 和 Vania Paccagnan 研究和讨论了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品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第三部门在提供环境服务方面的不足。
国外学者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农村环境随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有助缓解农村环境恶化。学者布朗认为,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谁获益,谁支付”的模式能发挥更理想的效果,因为在农村地区,从公共产品供给中获取利益、享受服务一方,应该要向提供者支付相应的预算,并且享受公共产品者所支付的金额,必须要能够弥补供给者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宫本宪一(2004)认为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因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从而使人类忘记了环境制约,开始改造并破坏环境。其结果是,目前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一样都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产业革命之后造成的各种公害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Beckerman W.认为人类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高速增长目标,由此带来环境恶化问题和各种垃圾的大量增加。美国学者A.V.克尼斯(1990)认为环境赋予一个市场价格,然而将其纳入市场经济制度之中,以此促进环境公害的政策经济学分析。科尔斯坦基(2011)认为应从环境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生态系统、市场方法和立法手段来解决环境在经济发展中恶化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