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暴力的社会成因与对策分析(附件)
摘 要校园暴力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范围内校园暴力问题的不断加重,社会各界研究人士对校园暴力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更加关注。作为校园暴力问题最严重的美国,其研究成果及分析更是备受瞩目,尽管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范措施,校园暴力还是频频发生。从社会角度分析,美国的暴力文化为其校园暴力的产生埋下隐患,美国枪支管理的混乱成为导致严重的校园枪击案的首因,而现代传播媒体的负面影响以及美国校园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则成为美国校园暴力的必然因素。从导致美国校园暴力的社会因素中寻找突破点,便于发现世界范围内校园暴力的共性,进而为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提供方案。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研究内容? 2
二、校园暴力概述? 3
(一)校园暴力定义 ? 3
(二)校园暴力现状 ? 3
(三)校园暴力影响 ? 4
三、美国校园暴力社会成因? 5
(一)美国社会暴力文化的因素?? 5
(二)美国校内种族歧视的因素 6
(三)美国现代传播媒体的因素 7
(四)美国枪支管理的因素 8
四、美国校园暴力案对策分析? 11
(一)社会方面采取的对策 11
(二)家庭及学校方面采取的对策? 11
五、对中国留学生的启示?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校园暴力己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避免。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美国作为校园暴力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表现形式以枪击案为多,同时抢劫、纵火、盗窃、强奸也屡见不鲜。而美国校园暴力的多发年龄在1418岁之间。以下是对19972016年美国63起主要的校园暴力数据统计:
表1:63起校园暴力类型统计
表2:63起校园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年龄统计
表3:63起校园暴力伤亡人数
以上数据来自靳高风,李易尚.中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7,(6):118.
(二)研究意义
校园本应是宁静的学术之地,然而近年来美国接连不断的发生校园暴力,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不仅加重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负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使得学校变得不再祥和,更是给美国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校园暴力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程度之深,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预防和解决美国校园暴力问题成为维护美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因此,从社会角度探讨美国校园暴力的成因,从而寻求减少美国校园暴力的方法,不仅是校园宁静之必然,更是社会稳定之所趋。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做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中文书籍方面,美籍华人沈宁的《战争地带一目击美国中小学》是一本比较全面、深刻的纪实性著作,生动地揭示了美国校园暴力频发,中小学学生成绩低下的现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万赞翻译凯瑟琳柯恩的著作《校园欺负与骚扰一给教育者的法律指导》,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邵常盈和吕春辉翻译的赫斯特的著作《应对校园暴力一学校安全信息指南》等。期刊方面,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娴发表的《美国校园暴力及其治理模式》和李进忠《美国校园暴力走向及其治理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张旺的《浅析美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刘陈陵、郭兰《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杨慧敏的《美国中学校园危机探析》等,分别对美国校园危机的产生背景和美国建立校园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学位论文方面,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南南《美国中小学校园暴力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的万赞《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郭玲玲《美国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原因》,山西师范大学的陈二平在《中美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比较研究》中对中、美两国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国外:作为最早开始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的国家之一,60年前美国就开始研究校园欺凌。如Joetta L Carr的《campus violence white paper》讲述了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Dale Yeager的《Resolving Conflicts Between Police and Schools》论述了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Cynthia BickleyGreen的《Visual Arts Education》从教育的视角看待美国校园暴力。Michael Dorn Chris Dorn的《You Can Prevent Most School Shootings》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应对美国校园中频频不断的枪击案件。David Walsh.March madness在《Western weekend》中也论述了目前存在于美国校园中的暴力现象。Katherine S..Newman Before the rampage的《What can be done?》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美国校园暴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进一步加重。Earnestine BennettJohnson的《The root of school violence》,探究了美国校园暴力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预防美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研究内容
国内外关于美国校园暴力的因素及预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研究资料丰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梳理清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文献研究方式对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整体性探究,综合分析文献并形成本文的结论。
本论文主要从美国校园暴力的社会角度出发,包括美国暴力文化、校园内种族歧视、现代传播媒体的影响和枪支管理困境所导致的校园暴力,进而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二、校园暴力概述
校园暴力定义
WHO将暴力定义为:蓄意的利用躯体的力量或者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者社会进行威胁或者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与美国联邦教育部联合发起对校园暴力统一定义的倡议,并最终将其定义为:“校园暴力是由一个或一群青少年对另一名青少年实施的有害的攻击行为,受害者会感受到对方以强凌弱、多次受到欺凌或有多次受到欺凌的可能性,欺凌会给受害者造成身体、心理、社交或教育上的伤害或痛苦。”就我国学者定义,第一,从方位上来看,校园暴力一般是指发生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地方的暴力行为;第二,从对象上来看,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一般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当然加害者也有可能是校外人士,但以校内学生为主要加害对象;第三,从结果上来看,校园暴力的结果,一般都会侵害到他人的人身权利,对学校公共财产及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还会引发如自杀、枪击他人等恶果;第四,从性质上来看,校园暴力一般都是突发性事件,虽然有些事件是有预兆的,可以及早地制止,但极容易被有关部门所忽视。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研究内容? 2
二、校园暴力概述? 3
(一)校园暴力定义 ? 3
(二)校园暴力现状 ? 3
(三)校园暴力影响 ? 4
三、美国校园暴力社会成因? 5
(一)美国社会暴力文化的因素?? 5
(二)美国校内种族歧视的因素 6
(三)美国现代传播媒体的因素 7
(四)美国枪支管理的因素 8
四、美国校园暴力案对策分析? 11
(一)社会方面采取的对策 11
(二)家庭及学校方面采取的对策? 11
五、对中国留学生的启示?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校园暴力己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避免。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美国作为校园暴力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表现形式以枪击案为多,同时抢劫、纵火、盗窃、强奸也屡见不鲜。而美国校园暴力的多发年龄在1418岁之间。以下是对19972016年美国63起主要的校园暴力数据统计:
表1:63起校园暴力类型统计
表2:63起校园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年龄统计
表3:63起校园暴力伤亡人数
以上数据来自靳高风,李易尚.中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7,(6):118.
(二)研究意义
校园本应是宁静的学术之地,然而近年来美国接连不断的发生校园暴力,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不仅加重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负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使得学校变得不再祥和,更是给美国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校园暴力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程度之深,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预防和解决美国校园暴力问题成为维护美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因此,从社会角度探讨美国校园暴力的成因,从而寻求减少美国校园暴力的方法,不仅是校园宁静之必然,更是社会稳定之所趋。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做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中文书籍方面,美籍华人沈宁的《战争地带一目击美国中小学》是一本比较全面、深刻的纪实性著作,生动地揭示了美国校园暴力频发,中小学学生成绩低下的现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万赞翻译凯瑟琳柯恩的著作《校园欺负与骚扰一给教育者的法律指导》,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邵常盈和吕春辉翻译的赫斯特的著作《应对校园暴力一学校安全信息指南》等。期刊方面,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娴发表的《美国校园暴力及其治理模式》和李进忠《美国校园暴力走向及其治理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张旺的《浅析美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刘陈陵、郭兰《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杨慧敏的《美国中学校园危机探析》等,分别对美国校园危机的产生背景和美国建立校园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学位论文方面,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南南《美国中小学校园暴力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的万赞《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郭玲玲《美国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原因》,山西师范大学的陈二平在《中美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比较研究》中对中、美两国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国外:作为最早开始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的国家之一,60年前美国就开始研究校园欺凌。如Joetta L Carr的《campus violence white paper》讲述了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Dale Yeager的《Resolving Conflicts Between Police and Schools》论述了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Cynthia BickleyGreen的《Visual Arts Education》从教育的视角看待美国校园暴力。Michael Dorn Chris Dorn的《You Can Prevent Most School Shootings》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应对美国校园中频频不断的枪击案件。David Walsh.March madness在《Western weekend》中也论述了目前存在于美国校园中的暴力现象。Katherine S..Newman Before the rampage的《What can be done?》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美国校园暴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进一步加重。Earnestine BennettJohnson的《The root of school violence》,探究了美国校园暴力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预防美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研究内容
国内外关于美国校园暴力的因素及预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研究资料丰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梳理清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文献研究方式对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整体性探究,综合分析文献并形成本文的结论。
本论文主要从美国校园暴力的社会角度出发,包括美国暴力文化、校园内种族歧视、现代传播媒体的影响和枪支管理困境所导致的校园暴力,进而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二、校园暴力概述
校园暴力定义
WHO将暴力定义为:蓄意的利用躯体的力量或者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者社会进行威胁或者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与美国联邦教育部联合发起对校园暴力统一定义的倡议,并最终将其定义为:“校园暴力是由一个或一群青少年对另一名青少年实施的有害的攻击行为,受害者会感受到对方以强凌弱、多次受到欺凌或有多次受到欺凌的可能性,欺凌会给受害者造成身体、心理、社交或教育上的伤害或痛苦。”就我国学者定义,第一,从方位上来看,校园暴力一般是指发生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地方的暴力行为;第二,从对象上来看,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一般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当然加害者也有可能是校外人士,但以校内学生为主要加害对象;第三,从结果上来看,校园暴力的结果,一般都会侵害到他人的人身权利,对学校公共财产及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还会引发如自杀、枪击他人等恶果;第四,从性质上来看,校园暴力一般都是突发性事件,虽然有些事件是有预兆的,可以及早地制止,但极容易被有关部门所忽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