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及其启示(附件)【字数:16424】
汉宣帝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西汉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中兴景象,史称汉宣中兴。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汉宣帝治国理政的一些做法对今天的社会治理仍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反腐治贪、依法治国、高薪养廉、官吏久任制、官员考课制等方面来研究出现汉宣中兴的原因以及它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虽然这些都带有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它们都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政治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制度,对现在治国理政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把它们结合到当代的治国理政当中,为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汉宣帝;政治实践;制度设计;借鉴
目录
0引言 1
1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背景 1
1.1西汉初期的社会概况 1
1.2宣帝亲政前的经历 3
2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具体内容 4
2.1确定治国思想 4
2.2强化法制 5
2.2.1儒法并重的法制思想 5
2.2.2重视司法审判的公平性 6
2.2.3加强司法官吏管理的制度建设 6
2.3清顿吏治 7
2.3.1实行官吏久任制度 7
2.3.2完善官吏考核奖惩制度 7
2.3.3重拳治贪为政宽简 8
2.3.4高薪养廉遏制腐败 8
2.3.5重用循吏治理国家 9
2.4改善民生 9
2.4.1调整经济政策整顿工商业 9
2.4.2抑制土地兼并坚持轻徭薄赋 10
2.4.3设立常平仓保证官需民食 10
3汉宣中兴的影响与启示 11
3.1汉宣中兴的政治影响 11
3.2汉宣中兴的现代启示 14
结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及其启示
0引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国家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习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将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习主席总书记积极利用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
两千多年前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技术、制度,比如反腐要公正、要持续,行政官员久任可以保证政策的连贯性,高薪养廉可以减轻官吏的腐败,对官员进行定时考核可以督促官员积极履职,也能及时发现优秀的官员,让他们人尽其才,依法治国要注重法律的公正执行等等。虽然本文讲的是封建社会的治国理政,与现在的社会性质大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治国方式、技术却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对当代的治国理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通过本文的写作,增强人们对古人治国智慧的了解,让当代人从古代的治国理政中汲取智慧,从而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有用的方式方法。
汉代统治者的成功治理使汉朝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出现了文景之治、汉宣中兴、光武中兴等盛世局面,为黄帝、炎帝联合形成的华夏族赢得了一个崭新的、流传千古而又为世界景仰的族名——汉族,汉朝优秀统治者的政治功绩值得推崇。本文写作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汉宣帝治国取得的突出功绩,让汉宣帝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提高汉宣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让大家认同汉宣帝的治国方式。让汉朝的政治实况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大家眼前,有助于大家了解汉朝是如何走上综合国力的巅峰之路的,以便更好地继承他所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1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背景
1.1西汉初期的社会概况
西汉初期,因为战乱的长期持续,人口大量伤亡,社会经济已到了快要崩盘的地步。汉初人口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战马损耗严重,耕牛严重短缺,不足以应付日常农事,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1]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悲惨情景,统治者只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元气,巩固政权。通过实施“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综合国力恢复以后,则采取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策来治理国家。
在政治上,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以及郡县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封国,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极大的自主权,税收、军政大权尽握在手。这一政策在汉初确实维护了汉朝的统治,但在后期则尾大不掉,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权。经历汉景帝平叛七国之乱、汉武帝的推恩令之后,诸侯国的实力迅速下降,已不能形成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在中央政府各部门,三公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汉初设一个丞相,吕后当政时设两个丞相,汉文帝又恢复了一个丞相的设置。丞相的权力很大,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2]丞相拥有选官权、督察百官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了皇权,武帝通过设置内朝来分散相权,维护皇权。这时相权和皇权的矛盾问题也很严重,汉代滋生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外戚势力的壮大,外戚势力的壮大严重威胁了皇权。还有儒学兴起后,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统治的稳定,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留给继任者的任务并不轻松。
在经济上,西汉初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员,劳动力严重不足。秦末战争结束后,统治者让大量的士兵回家种田,并且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及兴修水利,来帮助社会恢复生产力。政府组织释放了大量的奴婢,这些措施为农业的恢复提供了条件。文景之治后,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积攒了大量的钱币和粮食,人民生活富裕。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匈奴,实行盐铁专营,增加赋税,由于对外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负担加重,发生了好几起农民起义。并且边境需要大量的粮食,运输很不方便,而且代价极大。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
在法律上,汉高祖当年在刚入关时向秦民承诺约法三章,但那只是临时的权宜之计。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让丞相等人着手制定《汉律》。律法里面明确规定去掉连坐、灭族等残忍的法律,并且又增加了三章,合称为《九章律》。另外,皇帝的直接命令也起法律的作用。文帝、景帝当政时,删减了一些肉刑等残酷的法律;汉武帝时,法律渐于严苛,以及酷吏的存在,法律的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加剧了社会的矛盾。这些问题都是紧急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引发动乱,因此要慎之又慎。
目录
0引言 1
1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背景 1
1.1西汉初期的社会概况 1
1.2宣帝亲政前的经历 3
2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具体内容 4
2.1确定治国思想 4
2.2强化法制 5
2.2.1儒法并重的法制思想 5
2.2.2重视司法审判的公平性 6
2.2.3加强司法官吏管理的制度建设 6
2.3清顿吏治 7
2.3.1实行官吏久任制度 7
2.3.2完善官吏考核奖惩制度 7
2.3.3重拳治贪为政宽简 8
2.3.4高薪养廉遏制腐败 8
2.3.5重用循吏治理国家 9
2.4改善民生 9
2.4.1调整经济政策整顿工商业 9
2.4.2抑制土地兼并坚持轻徭薄赋 10
2.4.3设立常平仓保证官需民食 10
3汉宣中兴的影响与启示 11
3.1汉宣中兴的政治影响 11
3.2汉宣中兴的现代启示 14
结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及其启示
0引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国家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习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将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习主席总书记积极利用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
两千多年前汉宣中兴的政治实践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技术、制度,比如反腐要公正、要持续,行政官员久任可以保证政策的连贯性,高薪养廉可以减轻官吏的腐败,对官员进行定时考核可以督促官员积极履职,也能及时发现优秀的官员,让他们人尽其才,依法治国要注重法律的公正执行等等。虽然本文讲的是封建社会的治国理政,与现在的社会性质大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治国方式、技术却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对当代的治国理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通过本文的写作,增强人们对古人治国智慧的了解,让当代人从古代的治国理政中汲取智慧,从而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有用的方式方法。
汉代统治者的成功治理使汉朝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出现了文景之治、汉宣中兴、光武中兴等盛世局面,为黄帝、炎帝联合形成的华夏族赢得了一个崭新的、流传千古而又为世界景仰的族名——汉族,汉朝优秀统治者的政治功绩值得推崇。本文写作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汉宣帝治国取得的突出功绩,让汉宣帝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提高汉宣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让大家认同汉宣帝的治国方式。让汉朝的政治实况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大家眼前,有助于大家了解汉朝是如何走上综合国力的巅峰之路的,以便更好地继承他所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1汉宣中兴政治实践的背景
1.1西汉初期的社会概况
西汉初期,因为战乱的长期持续,人口大量伤亡,社会经济已到了快要崩盘的地步。汉初人口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战马损耗严重,耕牛严重短缺,不足以应付日常农事,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1]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悲惨情景,统治者只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元气,巩固政权。通过实施“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综合国力恢复以后,则采取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策来治理国家。
在政治上,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以及郡县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封国,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极大的自主权,税收、军政大权尽握在手。这一政策在汉初确实维护了汉朝的统治,但在后期则尾大不掉,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权。经历汉景帝平叛七国之乱、汉武帝的推恩令之后,诸侯国的实力迅速下降,已不能形成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在中央政府各部门,三公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汉初设一个丞相,吕后当政时设两个丞相,汉文帝又恢复了一个丞相的设置。丞相的权力很大,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2]丞相拥有选官权、督察百官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了皇权,武帝通过设置内朝来分散相权,维护皇权。这时相权和皇权的矛盾问题也很严重,汉代滋生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外戚势力的壮大,外戚势力的壮大严重威胁了皇权。还有儒学兴起后,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统治的稳定,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留给继任者的任务并不轻松。
在经济上,西汉初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员,劳动力严重不足。秦末战争结束后,统治者让大量的士兵回家种田,并且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及兴修水利,来帮助社会恢复生产力。政府组织释放了大量的奴婢,这些措施为农业的恢复提供了条件。文景之治后,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积攒了大量的钱币和粮食,人民生活富裕。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匈奴,实行盐铁专营,增加赋税,由于对外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负担加重,发生了好几起农民起义。并且边境需要大量的粮食,运输很不方便,而且代价极大。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
在法律上,汉高祖当年在刚入关时向秦民承诺约法三章,但那只是临时的权宜之计。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让丞相等人着手制定《汉律》。律法里面明确规定去掉连坐、灭族等残忍的法律,并且又增加了三章,合称为《九章律》。另外,皇帝的直接命令也起法律的作用。文帝、景帝当政时,删减了一些肉刑等残酷的法律;汉武帝时,法律渐于严苛,以及酷吏的存在,法律的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加剧了社会的矛盾。这些问题都是紧急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引发动乱,因此要慎之又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