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311937)

摘 要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更是为我国农村建设付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农村建设事业,他用尽一生的心血去研究农村问题。本文依托现的相关文献和梁漱溟在邹平开展乡村建设的史料,先简单回顾了梁漱溟的一生经历从个人成长环境到家庭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主张。对梁漱溟在邹平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回顾和阐述,总结和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分析乡村建设运动最终没有成功的原因,得出合理启示,为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吸收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优异成分,要结合当今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综述 1
1.国内研究现状 1
2.国外研究现状 3
(五)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4
二、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 5
(一)梁漱溟的个人生平 5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 6
(三)梁漱溟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 6
三、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与反思 8
(一)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践 8
(二)对梁漱溟邹平乡村建设实践的反思 11
四、邹平县乡村建设运动对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3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剔除文化糟粕 13
(二)重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三)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养 13
(四)鼓励和支持知识分子投身新农村 14
(五)注重农村建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在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注重实现现代化,而乡村建设对于实现这一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的我家实力日益壮大,各方面都得到稳步发展,但是乡村建设问题仍然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重大问题。作为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乡村建设研究学者,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展的农村建设运动,使邹平的农村建设得到了积极发展。在如今号召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借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着重研究邹平乡村建设运动这一典型地区的实践活动,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农村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选题探究梁漱溟在邹平县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深入探究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政治,组织,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建设,试图为我国的美丽新乡村建设作些许的补充,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为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选题通过对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和思考,有利于丰富和深化乡村建设理论。选题试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得出启示,为当今乡村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2.实践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无论在哪个时代,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与此相对应,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值得重视和研究农村、农民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回顾梁漱溟进行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以更好地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得出启示,希望在以后农村建设面临的种种机遇和困境提供切实的激励和指引。
(四)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有关对梁漱溟的研究
有关梁漱溟本人的研究多为传记或评传。刘克敌的《梁漱溟最后的39年》主要描述了梁漱溟在开国以后的实践活动,在书中作者认为梁漱溟的后半生比其前半生更富有传奇色彩。汪东林的《1949 年后的梁漱溟》主要记述了梁漱溟1949年后的下落,揭示了梁漱溟和毛泽东1953年一段历史案件的来龙去脉,分析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如何沉默,并描述了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理解,以及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的风骨。郑大华的《梁漱溟传》主要关注梁漱溟对生活问题和中国问题的不断追求,向读者展示了漫长而充满神奇的一生。其他则还有马玉东《梁漱溟传》,汪凌《梁漱溟——乱世中特立而独行》,马勇《思想奇人——梁漱溟》,景海峰、黎业明的《梁漱溟评传》,佟自光《孤鸿卓立——梁漱溟》,梁培恕的《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梁卫星《梁漱溟传——改造中国的实践》等,展示了梁漱溟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梁漱溟著的自传《梁漱溟全集》更是了解其经历的重要途径。这些上述这些关于梁漱溟的传记或评记,是我们理解和认识梁漱溟生平经历的主要资料。
(2)有关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
对于不同研究者对于乡村建设运动概念的看法,胡玲玲总结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是一项社会的改良运动,即在维护现有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通过进行开办教育、改善农业、流通金融、促进合作、公共卫生和改进社会风气等措施,振兴农村经济,实现所谓的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熊吕茂也表示:“综合看梁漱溟的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梁漱溟从事的农村建设运动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农村改良运动,一般知识分子追求第三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的运动。”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潘一发表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分析了乡村建设运动,认为“梁漱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为了实现民族自我救济和革新的精神运动。”;刘彦芬说,乡村建设运动是“梁先生与国民党维持乡村制度不同,想走党用革命手段改变制度的第三条路,即在改良主义道路上解决乡村问题,用身体力量进行实验,取得一定成果,形成了新的社会和政治运动。”;郭蒸晨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建设运动,“建设运动不仅救不了国家,反而阻碍了革命的发展。 但是,他说:“农村建设的道路在中国是不通的,失败的道路并不是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但是从微观层面来看,从他们的具体行动来看,不会失去其进步的积极意义。”。郭蒸晨从宏观视野出发,认为梁漱溟的农村建设实践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