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研究以历城区祝甸社区为例
摘 要社区自治的实现程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程度,因此,在实行民主的中国,完善社区自治、保证居民管理社区事务的权利是十分必要的。而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社区自治工作遭遇困境,究其根本,阻碍社区自治工作展开的关键因素是社区变迁后居民社区归属感建立的不完善。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其所在社区产生的家一样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对本社区的信任、依恋和认同,它是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维持社区稳定和社会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祝甸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建立的现状为依据,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居民社区归属感与社区自治的关系,包括社区归属感对社区自治的意义和社区自治对居民社区归属感建设的意义。由此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社区归属感提升的因素,包括社区居民参与意识高低、社区环境、邻里关系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社区归属感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凝聚人们向心力、建设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居民社区归属感的有效策略,力求为社区自治建设提供实用性建议。通过建立自治自主型参与机制、加大社区支持力度、构建利益平台、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特色社区等方面增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居民社区归属感,建设美好和谐的社区。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2
(四)文献综述 2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二、新建社区治理和社区归属感理论解析 6
(一)社区治理的内涵 6
(二)社区归属感的含义 6
(三)新建社区治理和居民归属感的关系 6
三、祝甸社区居民归属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8
(一)祝甸社区概述 8
(二)社区居民归属感民意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8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8
(四)社区居民归属感现状 10
四、制约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的原因分析 12
(一)社区参与的强弱关系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 12
(二)社区支持影响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12
(三)利益协调结果关系社区的和谐 12
(四)城市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程的推进使人际关系疏远 13
五、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的策略 14
(一)建立自治自主型参与机制 14
(二)加大社区支持力度 14
(三)构建利益平台 14
(四)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居民联系 15
(五)建设特色社区 15
六、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9
致 谢 20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出具体部署,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要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新建社区如春雨后的竹笋破土而生,从而给新建社区的治理和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在新建社区治理的相关问题中,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居民归属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所居住社区的情感依恋程度和总体评价。如果对社区的情感依恋程度越高,总体评价越高,那么这个人的社区归属感也就越高。
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新建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人口学差异以及培育等六个主要的问题上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在视角、理论、深度、对象、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并且在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方面留有不足之处。总结过往研究成果,同时反思我国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育社区归属感的策略,以归属感联结重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主体性来增进社区认同和归属感,对我国社区的基层自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
1.学理层面
通过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的探讨,并从实证角度考察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实际情况,可以填补目前相关研究的学术空白。目前,学术界对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多集中在结实社区归属感定义的理论层面以及不同研究对象和不同群体的归属感含义上,但研究新建社区这一初始对象和探究在新建社区下提升居民归属感的策略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进行研究是创新之举,从而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其他研究提供资料借鉴。
2.现实层面
通过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的研究,提升社区居民情感融合度,助推新建社区的快速融合发展,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助力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响应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具体部署,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对个人思维和认识的良好训练,进一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关注社会,运用理论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研究意义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区自治的程度能够反应一个地区的民主完善与否,而居民归属感作为实现居民自治的切入点,如果能够充分落实,对国家、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有动力、有热情参与社区自治的基础。探讨情感的建立是推动社区自治实现的根本举措,是从社会心理视角讨论社区自治实现的创新性研究。通过探析居民归属感建立的现状,从微观层面理清社区自治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刻地认识社区建设。该项研究从社区自治视角出发,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讲话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一方面,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通过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实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抛砖引玉,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基础,做出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研究成果。因此该研究在理论角度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当代中国社区自治实现的障碍不得不说是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缺失。本研究主要讨论为实现社区自治,在民众心理角度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即应如何建立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这是实现该目标的根本举措。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研究能让居民增加对社区归属感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认识到提升居民归属感的意义;此外,通过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社区自治现存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党制定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建立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理顺各个部门的工作,为建立和谐民主的社区助力。因此本研究对当代中国社区自治的实现具有实践价值。
(四)文献综述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2
(四)文献综述 2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二、新建社区治理和社区归属感理论解析 6
(一)社区治理的内涵 6
(二)社区归属感的含义 6
(三)新建社区治理和居民归属感的关系 6
三、祝甸社区居民归属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8
(一)祝甸社区概述 8
(二)社区居民归属感民意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8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8
(四)社区居民归属感现状 10
四、制约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的原因分析 12
(一)社区参与的强弱关系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 12
(二)社区支持影响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12
(三)利益协调结果关系社区的和谐 12
(四)城市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程的推进使人际关系疏远 13
五、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的策略 14
(一)建立自治自主型参与机制 14
(二)加大社区支持力度 14
(三)构建利益平台 14
(四)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居民联系 15
(五)建设特色社区 15
六、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9
致 谢 20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出具体部署,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要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新建社区如春雨后的竹笋破土而生,从而给新建社区的治理和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在新建社区治理的相关问题中,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居民归属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所居住社区的情感依恋程度和总体评价。如果对社区的情感依恋程度越高,总体评价越高,那么这个人的社区归属感也就越高。
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新建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人口学差异以及培育等六个主要的问题上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在视角、理论、深度、对象、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并且在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方面留有不足之处。总结过往研究成果,同时反思我国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育社区归属感的策略,以归属感联结重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主体性来增进社区认同和归属感,对我国社区的基层自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
1.学理层面
通过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的探讨,并从实证角度考察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实际情况,可以填补目前相关研究的学术空白。目前,学术界对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多集中在结实社区归属感定义的理论层面以及不同研究对象和不同群体的归属感含义上,但研究新建社区这一初始对象和探究在新建社区下提升居民归属感的策略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进行研究是创新之举,从而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其他研究提供资料借鉴。
2.现实层面
通过对新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策略的研究,提升社区居民情感融合度,助推新建社区的快速融合发展,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助力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响应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具体部署,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对个人思维和认识的良好训练,进一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关注社会,运用理论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研究意义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区自治的程度能够反应一个地区的民主完善与否,而居民归属感作为实现居民自治的切入点,如果能够充分落实,对国家、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有动力、有热情参与社区自治的基础。探讨情感的建立是推动社区自治实现的根本举措,是从社会心理视角讨论社区自治实现的创新性研究。通过探析居民归属感建立的现状,从微观层面理清社区自治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刻地认识社区建设。该项研究从社区自治视角出发,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讲话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一方面,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通过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实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抛砖引玉,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基础,做出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研究成果。因此该研究在理论角度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当代中国社区自治实现的障碍不得不说是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缺失。本研究主要讨论为实现社区自治,在民众心理角度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即应如何建立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这是实现该目标的根本举措。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研究能让居民增加对社区归属感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认识到提升居民归属感的意义;此外,通过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社区自治现存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党制定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建立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理顺各个部门的工作,为建立和谐民主的社区助力。因此本研究对当代中国社区自治的实现具有实践价值。
(四)文献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