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上楼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济宁兖州区体仁村为例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行下,伴随着增减挂钩,促进城镇化等政策的出台,“农民上楼”问题已经成为热门问题。在“农民上楼”过程中已经出现农民身份认同问题、农民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问题以及“上楼”后的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关键。转化农民自身的认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的服务机制,从而让失地农民更好的适应上楼,才能更好的增加农民的幸福感。
目录
一、前言 5
(一) 研究背景 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研究意义 7
(四)研究方法 7
(五)基本理论与概念 8
二、体仁村农民们的“上楼”事件及其过程 10
(一) 体仁村农民们的“上楼”事件的动因 10
(二) 体仁村上楼的实施过程 10
三、农民 “上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一)农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11
(二)农民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 12
(三)“上楼”后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12
四、对策及建议 13
(一) 政府和失地农民认识,完成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变 13
(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精神面貌 14
(三)建立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7
附录1:关于农民”上楼”问题的调查研究 17
——以体仁村为例访谈提纲 17
致 谢 18
一、前言
研究背景
1. “新型城镇化”的对应的含义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上,强调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四化”道路,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层次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充分而又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达我们最伟大的“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关键是迅速而又健全的进行城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把农村得人口转移到城市当中去,快速而又健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并且缩小城乡差距,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为了保证我国的耕地面积高于耕地警戒线,对政府的节约用地提出来更高要求: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的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相应的也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减挂钩”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型农村建设,通过建设用地的复垦,将挂钩出来的指标用于城乡的发展中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拉动了农村的投资和农民的消费,农村的居民生活区也进一步的规范了,推动了农民“上楼”的步伐。
3.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提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但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上楼”运动中,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做法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带来商机,农民“上楼”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是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这种发展不符合历史的潮流,这种发展是在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并且又是将是一次新的“大跃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这样的不成熟的农民“上楼”运动中,许多心目中的美好的想法在实践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国创,全国大多数地方不仅缺乏经验,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胡智清分析了目前的问题关于“上楼”以及传统农村的改造。提出了一些政策关于征地、福利、农民失业以后再就业以及农业经济和土地。除此之外还完善了集中上楼和宅基地补偿的政策。
叶继红把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大部分农民“上楼”之后,他们感到对社区的服务,人际关系交往,以前小社会的消失的不适应。因此对于农民来说,社区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同等重要。
曾向荣教授认为农民“上楼”的推动有多种多样的因素,也是有很多好的方面,只不过是在上楼的过程中演变成了“被上楼”。分析“上楼”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为以后的城镇化打下基础。
夏君教授在村镇的规划中,由于土地的规划和村镇的规划都是规划实施的最基层的实施单位,因此要尝试将村镇一级规划的两张图片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两规”在具体实施的协调一致,同时又能在实施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相应土地的问题,还能继而优化村镇的建设。
2.国外研究现状
在有名的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城市学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认为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将取代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城乡格局。农村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应该和城市的社会状态相互结合,这样农村不仅可以吸取城市的优点,城市也可以吸取农村的长处。同时这两种社会结构也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固有的缺点,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建立新型社区,发展新乡村来促进城乡的融合,经济的支持和政府的管理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上个世纪韩国进行的新村运动,在对农村社区进行建设的国创中,让农民离开旧的环境并且能够融入新环境,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以及经济财力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上个世纪,依靠的是政府的支持以及农民们自己的力量,日本的村庄迁移到城市边缘,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发挥出了农民基层应有的组织力量。
19 世纪末的城市地理学家路易斯(H.Louts)曾经提出,他对城市的边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城市边缘区”。其研究结果的本质是从城市郊区地块,也就是城乡接壤的地带,才就能够反映出城市化的特点。
勒德弗尔德(Redfield)发表了“城乡结合体”的理论,他曾提到,“城乡结合体”主要是指城市边缘与农村接壤地段。
(三)研究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