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视角下试行延迟退休政策问题研究对东阿县企事业单位调查
摘 要近几年来,延迟退休政策一贯是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延迟退休政策关乎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现行的退休年龄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延长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延迟退休政策作为一项关乎每个百姓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切身利益。它的制定是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因此,本文基于对山东省东阿县事业单位的调查,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研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以公共利益为研究视角,探究当前延迟退休政策面临的困境,并基于公共利益理论,提出完善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
目 录
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综述 2
(五)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4
一、 我国试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 6
(一)延长退休年龄问题的提出 6
(二)延迟退休政策试行进展 6
二、公共利益与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理论阐释 7
(一)公共利益概念界定 7
(二)延迟退休政策中体现的公共利益原则 7
(三)延迟退休政策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与不足 8
三、东阿县企事业单位延迟退休政策试行意见调查分析 11
(一)试行延迟退休政策意见反馈 11
(二)试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困境分析 12
四、基于公共利益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完善建议 13
(一)坚持政府公共选择机制,突出政策公共性 13
(二)制定延迟退休配套政策,突出政策合理性 13
(三)建立政府群众长效沟通机制,突出政策正当性与公平性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1:东阿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17
附录2:东阿县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18
致 谢 19
绪 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公众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男女退休时间不同,社会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增大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矛盾日趋严重,现行退休政策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公共利益是界定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依据,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公共利益。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预设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是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由于我国目前相配合措施缺失或者社会相关因素影响,它的实施很难关乎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
延迟退休政策作为一项关乎每个百姓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切身利益。各界专家学者以劳动就业、社会养老、可持续发展等视角提出关于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观点,而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维护公共利益,所以基于社会各界学者的观点以及延迟退休所涉及的学科类别,将从公共利益视角下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选题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综合世界环境大趋势下的人口老龄化浪潮,根据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探究公共利益与延迟退休的相关关系,剖析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并基于公共利益视角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选题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探究与分析,加之以公共利益的理论视角,基于山东省东阿县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探究公共利益与延迟退休的相关关系,借鉴国外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经验,剖析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实现对于公共利益视角下延迟退休政策的深入理解。
2.实践意义
在公共利益视角下研究延迟退休政策,进一步把公共利益的概念与延迟退休政策相结合,在公共利益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基于现实情况的调查、访谈、研究,提出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完善建议。同时,理论分析、实践调研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对个人思维和认识的良好训练,进一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继而提升关注社会、运用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延迟退休政策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文献主要是依据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失衡等矛盾研究延迟退休政策,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的基础上,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政策实施后将会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的影响。纵观国内研究的现状,对比发现多数研究都聚焦于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后的效果及其利害影响预测,但学术界尚未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争论达成共识。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与健康状况、人口寿命的关系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需要与健康状况、人口平均寿命等因素相联系来综合分析考虑。代表性学者林义提出,当前人均预期寿命水平提高是决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他主张退休年龄提高与否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当前国民身体健康现实状况水平。学者陈龙认为,退休年龄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人口平均寿命。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国家、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因素,也需要关注与此息息相关的健康状况、寿命等个人因素。
(2)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就业的影响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国内社会精英群体的关注颇高,其中焦点集中于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就业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理所应当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冲击,但根据实际对比发现,并非如此。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者张川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者赵耀辉提出:“在就业市场上,老年人就业的增加会提高年轻人就业,老年人就业对青年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工作技能、经验、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两种类型的劳动力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并且极有可能是互补关系。”然而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对就业有“挤出效应”。学者李珍认为劳动者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随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逐步选择用资本替代生产劳动要素,其结果并不能增加就业机会。李付俊等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由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就业与青年人的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
目 录
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综述 2
(五)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4
一、 我国试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 6
(一)延长退休年龄问题的提出 6
(二)延迟退休政策试行进展 6
二、公共利益与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理论阐释 7
(一)公共利益概念界定 7
(二)延迟退休政策中体现的公共利益原则 7
(三)延迟退休政策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与不足 8
三、东阿县企事业单位延迟退休政策试行意见调查分析 11
(一)试行延迟退休政策意见反馈 11
(二)试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困境分析 12
四、基于公共利益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完善建议 13
(一)坚持政府公共选择机制,突出政策公共性 13
(二)制定延迟退休配套政策,突出政策合理性 13
(三)建立政府群众长效沟通机制,突出政策正当性与公平性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1:东阿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17
附录2:东阿县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18
致 谢 19
绪 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公众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男女退休时间不同,社会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增大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矛盾日趋严重,现行退休政策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公共利益是界定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依据,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公共利益。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预设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是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由于我国目前相配合措施缺失或者社会相关因素影响,它的实施很难关乎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
延迟退休政策作为一项关乎每个百姓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切身利益。各界专家学者以劳动就业、社会养老、可持续发展等视角提出关于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观点,而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维护公共利益,所以基于社会各界学者的观点以及延迟退休所涉及的学科类别,将从公共利益视角下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选题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综合世界环境大趋势下的人口老龄化浪潮,根据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探究公共利益与延迟退休的相关关系,剖析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并基于公共利益视角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选题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探究与分析,加之以公共利益的理论视角,基于山东省东阿县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探究公共利益与延迟退休的相关关系,借鉴国外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经验,剖析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实现对于公共利益视角下延迟退休政策的深入理解。
2.实践意义
在公共利益视角下研究延迟退休政策,进一步把公共利益的概念与延迟退休政策相结合,在公共利益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基于现实情况的调查、访谈、研究,提出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完善建议。同时,理论分析、实践调研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对个人思维和认识的良好训练,进一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继而提升关注社会、运用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延迟退休政策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文献主要是依据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失衡等矛盾研究延迟退休政策,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的基础上,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政策实施后将会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的影响。纵观国内研究的现状,对比发现多数研究都聚焦于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后的效果及其利害影响预测,但学术界尚未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争论达成共识。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与健康状况、人口寿命的关系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需要与健康状况、人口平均寿命等因素相联系来综合分析考虑。代表性学者林义提出,当前人均预期寿命水平提高是决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他主张退休年龄提高与否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当前国民身体健康现实状况水平。学者陈龙认为,退休年龄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人口平均寿命。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国家、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因素,也需要关注与此息息相关的健康状况、寿命等个人因素。
(2)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就业的影响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国内社会精英群体的关注颇高,其中焦点集中于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就业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理所应当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冲击,但根据实际对比发现,并非如此。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者张川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者赵耀辉提出:“在就业市场上,老年人就业的增加会提高年轻人就业,老年人就业对青年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工作技能、经验、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两种类型的劳动力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并且极有可能是互补关系。”然而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对就业有“挤出效应”。学者李珍认为劳动者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随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逐步选择用资本替代生产劳动要素,其结果并不能增加就业机会。李付俊等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由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就业与青年人的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