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市回族村为例(附件)

摘 要民族和谐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民族问题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生活在一起,交往最为密切,所以研究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临沂市花埠圈村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参与观察、举例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回汉民族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表明影响回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为当地回汉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回汉两族的社会交往、回汉民族政策差异等方面,并提出完善回汉关系管理的监督机制,改善散杂居地区生活环境,进行学校和社会双向同步教育的建议。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选题背景 1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
(三)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二、 花埠圈村回汉关系现状 3
(一) 花埠圈村及花埠圈村回族 3
(二) 花埠圈村回汉关系的现状 3
三、 花埠圈村回汉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5
(一) 回汉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 5
(二) 回汉两族的社会交往 7
(三) 回汉两族的民族政策差异 8
四、促进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和谐的对策 9
(一)健全民族政策,完善监督机制 9
(二) 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全面发展 9
(三) 加强宣传教育,尊重民族文化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散落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洗礼、时代的变迁,各族人民通过战争、合作、通婚、迁移等形式,使得各民族不断融合、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汉族为核心的,55个少数民族携手共同发展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对社会稳定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无论从古今中外历史来看,还是从当今世界现实来看,民族关系处理得当,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更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民族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敏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对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发展影响更甚,只有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壮大、进步,所以处理好民族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大事。近年来,回汉民族关系是比较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回族作为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呈现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两民族之间也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同时,回族与汉族的文化习俗、民族情感以及民族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回汉关系更耐人寻味。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文以临沂市花埠圈村为例进行回汉民族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花埠圈村回汉两族交往历史悠久,且当地回族居住格局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迁移,能够反映散杂居地区回族的特点;二是农村是最小的行政单位,是整个社会的根基,农村的和谐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选择花埠圈村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有助于从最基层去了解回汉关系现状,明确影响回汉关系的基本问题所在,促进和谐的回汉族群关系有效对策的确定;三是花埠圈村位于笔者居住地的附近,所以本人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有助于掌握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一手资料,有助于详细的分析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使得回汉关系的发展能够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民族和谐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发展,因此历年来民族关系问题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良好社会道德素质,更是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硬性要求。根据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显示,早前中国学者大多对中国回族聚居地区研究较多,而对散杂居地区回族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散杂居地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相对回族聚居地区更具不稳定性,发现并解决散杂居地区所存在的回汉民族问题是维护回汉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环节。
中国有关回汉民族关系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调查资料类、相关著作类和相关论文类。马宗保在其著作《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中,从历史、民族性格、居住格局、民族平等、民族意识、族际通婚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回汉关系状况,通过个案加以验证说明,并通过专家访谈进行了跨区域比较研究,展望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回汉民族关系,对本文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还有许多文献大多从回汉的互动关系,回汉通商、回汉通婚、回汉文化交流以及历年来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研究论述。如《中国回族社会经济》从社会学、经济学双重角度具体分析了回族社会经济特征;《回汉民族杂居地区和谐民族关系探析_以宁夏固原市的几个回汉杂居乡村为例》通过个案分析、实地调查,表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区域性是回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首先,参考历史文献,简要分析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变迁,看回汉民族关系是如何一步步逐渐走向和谐互助的大趋势。其次,描述回汉民族关系现状,深入分析当前散杂居农村回汉关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产生如此问题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最后,对已有文献多方面分析整理,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新形势与乡镇干部的自身了解,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当前散杂居农村地区回汉民族关系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使得回汉关系的发展能够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在本篇论文撰写过程中,笔者拟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与民族关系相关的文献,通过图书室阅览、网上查询、新闻报刊查询等渠道分专题广泛查阅已有相关理论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及利用。
2.参与观察法。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询问交流,并深入到此回民村感受其中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前回汉族民交往现状,观察回族与汉族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回汉交往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二、花埠圈村回汉关系现状
(一)花埠圈村及花埠圈村回族
1.村民由来及人口民族
回族并不同其他少数民族一般,它是外来经商民族与中国已有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继而衍生出的一个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生存发展的要求,历史上回族共经历了五次规模不等的移民潮,正是因为回族频繁的迁移生活,回民也成为最早一批迁入古琅琊郡的少数民族人民。北宋建隆年间,一些回民迁入古琅琊郡,在现在临沂城南10公里处的青峰岭开始定居,因为当时此处地形西北两面山丘成半圆圈,而且到了春夏季节野花锦簇,所以人们称之为花埠圈。花埠圈村现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办事处的最南端,距离罗庄区委驻地2公里,土地面积4500亩,其中用于耕地的有1800亩,村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约占98%,是鲁南地区最集中最大的少数民族居住村。全村共有1302户长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0.8‰,现有人口5300人,以回族居民为主,汉族人口不到300人。
花埠圈村经济发展
在旧社会里,花埠圈村内多数回族人经营手工业,后来因为市场前景不好导致失业后,有一部分人转变谋生行业,租种地主的地或购置少量的土地开始种地务农。花埠圈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积极拥护党的号召,巩固加强建设了农村人民公社,带领群众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挖沟、整田、抗旱、排涝,保障了粮食的丰收,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该村还先后办起了卫生室、油房等集体经济。到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时期,花埠圈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体制,大搞建设、兴修水利、修建公路、积极发展经济,促进了文明村庄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花埠圈村不断建立健全全村干部组织,使得全村在一个有秩序、有纪律、有领导的环境下不断发展进步。但近十年来,花埠圈村领导班子混乱,使得村庄开始呈现无序发展状态。笔者曾在花埠圈村居住几日,最深的感触就是该村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村,但村子的居住环境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民居建设不整齐、道路损坏严重、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方面。村内和村子周边设有工地,大街小巷几乎都会停靠大型运输卡车,环绕村庄一周可以明显感受到该村对经济发展追求强烈,但与此同时该村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急需整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