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利用不同极性的洗剂提起萃取相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运用醇提法提取鬼针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活性的化学试剂进行洗脱得各萃取相,建立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鬼针草不同萃取相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进而评价鬼针草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清除率计算半抑制率衡量鬼针草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经过两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鬼针草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使用DPPH法检测时正丁醇的清除率仅次于维生素C,同样在使用ABTS法检测时石油醚的清除率仅次于维生素C。鬼针草各萃取相体外抗氧化实验中发现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抗氧化能力较强。本次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希望可以为日后对鬼针草的抗氧化活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Keywords: Nepenthes sp; Antioxidant activity; DPPH method; ABTS method 目 录
1 概述 1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1.2鬼针草研究进展 1
1.2.1鬼针草的生物学性状 1
1.2.2鬼针草的产地应用 1
1.3鬼针草的化学成分 2
1.3.1黄酮类 2
1.3.2聚炔类成分 2
1.3.3酚酸类 2
1.3.4挥发油类 3
1.3.5其他成分 3
1.4鬼针草的药理作用 3
1.4.1抗菌、抑菌作用 3
1.4.2抗炎、镇痛作用 3
1.4.3抗疟疾作用 3
1.4.4抗糖尿病作用 4
1.4.5降高血压、高血脂作用 4
1.4.6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4
1.4.7抗肿瘤作用 4
1.4.8抗氧化作用 4
1.5抗氧化剂研究现状 5
1.5.1天然抗氧化剂成分及作用机制 5
1.5.2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
2 实验部分 8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8
2.1.1实验材料 8
2.1.2实验仪器 8
2.2 实验方法 9
2.2.1 原料的预处理 9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抗氧化测定方法的建立 9
2.2.2.1鬼针草样品溶液的配制 9
2.2.2.2 样品液的测定 10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11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1
1 概述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婆婆针,是菊科鬼针草属植物,首次记载出自《本草拾遗》,随后在《中华本草》记载鬼针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1],而在《中药大辞典》中描述鬼针草具有多种临床应用例如治疗腹泻、肝炎、胃痛、蛇虫叮咬等,是民间常用药[2]。
据李晓娇[3]报导野生鬼针草中含有总胡萝卜素,然而公认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及生物类黄酮,由此可推测鬼针草就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充分开发、利用其资源本实验在鬼针草醇提法提取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用不同极性的化学试剂进行萃取,得不同萃取相,然后再用体外抗氧化模型DPPH和ABTS两种方式对鬼针草不同萃取相进行抗氧化检测,进而对鬼针草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
1.2鬼针草研究进展
1.2.1鬼针草的生物学性状
鬼针草是一年生植物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也是生活中常用药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部分是泡茶有少部分是作为香草。虽然用法不一样但是功效是大同小异。
从各地方记载情况可知,鬼针草药材来源存在同名不同物、同物不同名的状况,常用的包括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婆婆针 Bidens bipinnata L. 、小花鬼针草 Bidens parviflora Willd. 、金盏银盘 Bidens bitemata ( Lour. ) Merr et Sherff 、大狼把草 Bidens frondosa L. ,其中以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和婆婆针 Bidens bipinnata L. 为主。
1.2.2鬼针草的产地应用
鬼针草属植物广泛分布在亚洲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约有240多种,其中在中国就有9种。生长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在村旁、路边及荒野地中,很容易采集,资源非常丰富。经过调查后发现,鬼针草普遍分布于中国广东省低海拔地区,占地面积已超过3.3万hm2,由于鬼针草常年开花结果、繁殖能力极强。已经成为了广东省具有严重危害的入侵杂草之一。所以可以开发利用鬼针草的医用价值达到以用代防。
正因为鬼针草分布广泛易于采摘所以具有悠久的用药记载,根据资料显示鬼针草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荨麻疹、风寒感冒、阑尾炎、足癣等,鬼针草还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二型糖尿病、肠胃炎等,此外鬼针草还可以用于蚊虫叮咬烫伤烧伤等。然而在鬼针草颗粒剂在治疗高血压临床使用中发现与其它高血压药品疗效几乎没有差异。悦年片是用鬼针草制作成的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实验中,效率为89.9% 然而还可以降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对于诊治高血压并发症等有明显的疗效并且急性、亚急性毒性都很小,临床应用中还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1.3鬼针草的化学成分
1.3.1黄酮类
在20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在鬼针草分离纯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奥卡宁、海生菊苷、金丝桃苷和异奥卡宁7O葡萄糖苷。目前为止,用各类色谱分离方法结合光谱鉴定从鬼针草属药物 黄酮醇类(槲皮素、芦丁、山萘酚、芹菜素、槲皮素5OβD鼠李糖苷等)、二氢黄酮醇类(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异奥卡宁、漆黄素以及橙酮类(硫磺菊素、6,7,3′,4′四羟基橙酮、Z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酮等)成分, 且多以C3、4、7位取代[4]。
1.3.2聚炔类成分
在鬼针草中含有的聚炔类化学成分大多数是由脂肪酸衍生出来的生物类合成代谢产物,其化学性质活泼易氧化难分离不易保存。聚炔类化学成分大多是由多炔键组成骨架的,其存在形式大多以苷元或游离形式存在的[5]。目前经过分离鉴定已经得到了16种聚炔类成分,以癸烯炔和十三碳烯炔成分为主。
1.3.3酚酸类
鬼针草属植物中酚酸类化合物也是较为常见的化学成分,、原儿茶酸、水杨酸、咖啡酸、等,其中咖啡酸是含量非常高[6]。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鬼针草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的酚酸类成分大约就有28种,例如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