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选择无毒的有机溶剂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作为提取方法,然后用聚酰胺色谱柱纯化总黄酮成分,采用 NaNO2-Al(NO3)3-NaOH显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计算总黄酮的含量,并用正交设计法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选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先用石油醚脱脂1次,提取溶剂为70%乙醇,料液比为120,超声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率为2.3756%。所得出结论为优选出的工艺简单易行,能保证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提取完全。
目 录
1 绪论 1
1.1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1
1.1.1 蒽醌类 1
1.1.2 黄酮类 2
1.1.3 萜类 2
1.1.4 多糖类 2
1.1.5 挥发油类 2
1.1.6 甾醇类 3
1.1.7 其它 3
1.2 药理的活性研究 3
1.2.1 抗肿瘤活性 3
1.2.2 抗菌消炎活性 4
1.2.3 免疫调节活性 4
1.2.4 保肝利胆活性 5
1.2.5 抗氧化活性 5
1.2.6 其它 5
1.3 白花蛇舌草浸膏的提取方法 5
1.3.1 水煎煮提取 5
1.3.2 乙醇回流提取 6
1.3.3 超声提取 6
1.3.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6
1.4 小结 6
2 试验部分 7
2.1 仪器与试药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2.3 测定方法的建立 7
2.3 样品的含量测定 11
2.4 提取工艺的研究 11
2.5 正交试验 12
2.6 最佳提取条件的验证分析 14
2.7讨论 14
3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9
1 绪论
中草药是大自然的瑰宝,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药物资源非常之丰富,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最多国家之一。中草药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许多宝贵的药方。然而对于中草药的利用率却是极其微小,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对于中草药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对其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缺乏对应的制度规范。
白花蛇舌草属于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的一种,通常又有舌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等许多称呼,大多数都分布在日本与中国各地,并且不同地方的植物都有不同的特征。与其类似的植物在全世界有699种左右,光在我国就有62种,其中有7个变种。白花蛇舌草高度约为15至50cm,其根部表现为白色细长状,多处均有分枝;茎部分呈扁圆柱形,有多处分枝是从基部生长的;叶片形状如披针,一端显得尖锐;托叶膜质,这种草的基部合成鞘状;花单生或成对的出现,以及外在的各种特点。其味极淡,具体特征表现为淡淡的灰黄色。目前而言,白花蛇舌草的品质形状有外观性状和理化性状两种,其中外观性状是指这种中草药的形状、茎部、叶片以及果实形状,而理化性状是指这种中草药所包含的水分、灰分,本身所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大小。随着大量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但另一方面又有人工栽培技术在不断成熟进步,在近年来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白花蛇舌草也大多都是以栽培品种为主,少有野生的白花蛇舌草,而且目前市场上对于白花蛇舌草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由白花蛇舌草制成的中药味道较苦,性寒,能够起到抗菌、抗癌、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等一系列作用。在临床医学实践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合适使用生产,可以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综上所述,对于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白花蛇舌草所存在的药理作用分析和综述以及对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黄酮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显得分外必要。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近些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展开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综合各个关于白花蛇舌草的报道以及文献可知,这种中药草的成分多种多样,并且还有些许微量元素存在,并有着一定程度的挥发作用。
1.1.1 蒽醌类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左右,国外的一些专家先后对白花蛇舌草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分析中,从白花蛇舌草药草本身中就能够分取得到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这四种分别对应得是2甲基3羟基蒽醌、2甲基3甲氧基蒽醌、2甲基3羟基等等。
1.1.2 黄酮类
根据对白花蛇舌草大量的试验研究报告得知,可以从白花蛇舌草本身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Rutin、amentoflavone、quercetin、kaeperferol、quercetin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galact opyranoside、
kaeperferol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galactopyranoside等,其中较多成分比较难以获取,在专家孙敬之等人的合作下,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体系进行槲皮素含量的检测,在不同的药物检测结果中,都在0.0085%以上。
1.1.3 萜类
从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分析中,提取出来的萜类化合物也有一系列,其中有三萜类以及环烯醚萜类这两种构成。我国学者李存满在这种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环烯醚萜类的成分遇酸都不稳定,遇到纯水会逐渐变蓝,对光照没有太大的反应。
1.1.4 多糖类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凌育赵[1]针对白花蛇舌草这种草药中是否包含有多糖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他经过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最后的含量测定整套完整的试验流程来对白花蛇舌草中的多糖含量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这种中草药中包含的多糖在15%以上,并且主要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几大部分构成;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宝炉丹等人[2]运用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他们通过苯酚硫酸方法测量了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含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区白花蛇舌草的药材中,多糖含量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广东的比较高,达到12%左右。最终结果表明,对于多糖成分的测定结果与凌育赵等人研究结果相似,同时测量的多糖水解物中不同的单糖之间含量比例也有较大的区别。
1.1.5 挥发油类
王丽等人[3]运用蒸馏方法在白花蛇舌草本身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主要针对该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试验分析,通过CG MS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白花蛇舌草的的构成中,主要是肉豆蔻酸、亚油酸等,还有些许的冰片、乙酸香叶酯等;我国学者对不同地区的白花蛇舌草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分析不同产业的草药的挥发油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生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在挥发时,草药的出油率为约0.25%~0.30%这一范围内,在这之中广东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6种主要成分,而江西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7种主要成分,广西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4种主要成分,大部分这些挥发油的成分多以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为主要部分。
目 录
1 绪论 1
1.1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1
1.1.1 蒽醌类 1
1.1.2 黄酮类 2
1.1.3 萜类 2
1.1.4 多糖类 2
1.1.5 挥发油类 2
1.1.6 甾醇类 3
1.1.7 其它 3
1.2 药理的活性研究 3
1.2.1 抗肿瘤活性 3
1.2.2 抗菌消炎活性 4
1.2.3 免疫调节活性 4
1.2.4 保肝利胆活性 5
1.2.5 抗氧化活性 5
1.2.6 其它 5
1.3 白花蛇舌草浸膏的提取方法 5
1.3.1 水煎煮提取 5
1.3.2 乙醇回流提取 6
1.3.3 超声提取 6
1.3.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6
1.4 小结 6
2 试验部分 7
2.1 仪器与试药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2.3 测定方法的建立 7
2.3 样品的含量测定 11
2.4 提取工艺的研究 11
2.5 正交试验 12
2.6 最佳提取条件的验证分析 14
2.7讨论 14
3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9
1 绪论
中草药是大自然的瑰宝,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药物资源非常之丰富,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最多国家之一。中草药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许多宝贵的药方。然而对于中草药的利用率却是极其微小,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对于中草药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对其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缺乏对应的制度规范。
白花蛇舌草属于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的一种,通常又有舌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等许多称呼,大多数都分布在日本与中国各地,并且不同地方的植物都有不同的特征。与其类似的植物在全世界有699种左右,光在我国就有62种,其中有7个变种。白花蛇舌草高度约为15至50cm,其根部表现为白色细长状,多处均有分枝;茎部分呈扁圆柱形,有多处分枝是从基部生长的;叶片形状如披针,一端显得尖锐;托叶膜质,这种草的基部合成鞘状;花单生或成对的出现,以及外在的各种特点。其味极淡,具体特征表现为淡淡的灰黄色。目前而言,白花蛇舌草的品质形状有外观性状和理化性状两种,其中外观性状是指这种中草药的形状、茎部、叶片以及果实形状,而理化性状是指这种中草药所包含的水分、灰分,本身所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大小。随着大量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但另一方面又有人工栽培技术在不断成熟进步,在近年来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白花蛇舌草也大多都是以栽培品种为主,少有野生的白花蛇舌草,而且目前市场上对于白花蛇舌草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由白花蛇舌草制成的中药味道较苦,性寒,能够起到抗菌、抗癌、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等一系列作用。在临床医学实践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合适使用生产,可以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综上所述,对于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白花蛇舌草所存在的药理作用分析和综述以及对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黄酮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显得分外必要。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近些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展开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综合各个关于白花蛇舌草的报道以及文献可知,这种中药草的成分多种多样,并且还有些许微量元素存在,并有着一定程度的挥发作用。
1.1.1 蒽醌类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左右,国外的一些专家先后对白花蛇舌草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分析中,从白花蛇舌草药草本身中就能够分取得到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这四种分别对应得是2甲基3羟基蒽醌、2甲基3甲氧基蒽醌、2甲基3羟基等等。
1.1.2 黄酮类
根据对白花蛇舌草大量的试验研究报告得知,可以从白花蛇舌草本身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Rutin、amentoflavone、quercetin、kaeperferol、quercetin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galact opyranoside、
kaeperferol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galactopyranoside等,其中较多成分比较难以获取,在专家孙敬之等人的合作下,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体系进行槲皮素含量的检测,在不同的药物检测结果中,都在0.0085%以上。
1.1.3 萜类
从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分析中,提取出来的萜类化合物也有一系列,其中有三萜类以及环烯醚萜类这两种构成。我国学者李存满在这种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环烯醚萜类的成分遇酸都不稳定,遇到纯水会逐渐变蓝,对光照没有太大的反应。
1.1.4 多糖类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凌育赵[1]针对白花蛇舌草这种草药中是否包含有多糖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他经过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最后的含量测定整套完整的试验流程来对白花蛇舌草中的多糖含量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这种中草药中包含的多糖在15%以上,并且主要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几大部分构成;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宝炉丹等人[2]运用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所包含的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他们通过苯酚硫酸方法测量了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含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区白花蛇舌草的药材中,多糖含量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广东的比较高,达到12%左右。最终结果表明,对于多糖成分的测定结果与凌育赵等人研究结果相似,同时测量的多糖水解物中不同的单糖之间含量比例也有较大的区别。
1.1.5 挥发油类
王丽等人[3]运用蒸馏方法在白花蛇舌草本身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主要针对该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试验分析,通过CG MS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白花蛇舌草的的构成中,主要是肉豆蔻酸、亚油酸等,还有些许的冰片、乙酸香叶酯等;我国学者对不同地区的白花蛇舌草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分析不同产业的草药的挥发油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生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在挥发时,草药的出油率为约0.25%~0.30%这一范围内,在这之中广东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6种主要成分,而江西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7种主要成分,广西的白花蛇舌草挥发时候的油类中包含14种主要成分,大部分这些挥发油的成分多以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为主要部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