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皮果胶的提取工艺优化(附件)

摘 要本文从柚子皮的研究背景入手,通过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柚子皮中果胶的研究现状、提取方法和化学成分,通过实验对柚子皮果胶进行提取,优化柚子皮果胶的提取工艺。论文主要采用传统的微波提取技术对柚子皮果胶进行提取,分别对柚子皮粉末粒度、料液比、盐酸萃取液pH值、提取温度和恒温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试验,以柚子皮中果胶的提取产率作为指标,得到提取柚子皮果胶的相对较好的工艺件为:柚皮白皮层粉末粒度过60目筛,提取温度90 ℃,恒温时间5 min,料液比1:60,盐酸提取液pH值为2.0,最终可得果胶提取得率为18.22%。目 录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果胶概述 1
1.2.1 果胶的分布和提取原料 1
1.2.2 果胶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2
1.2.3 果胶的功能及其应用 2
1.3 果胶的提取 2
1.3.1 果胶的提取原理 3
1.3.2 果胶的产销和利用状况 4
1.4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
2 柚子皮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基本原理 6
2.2 试剂与仪器 6
2.2.1 试剂与材料 6
2.2.2 仪器 7
2.3 实验方法 7
2.3.1 柚皮原料预处理 7
2.3.2 新鲜柚皮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 7
2.3.3 果胶的微波加热酸提取工艺流程 8
2.3.4 果胶含量的测定 8
2.3.5 果胶的微波加热酸提取工艺研究 9
2.4 结果与讨论 11
2.4.1 柚皮主要成分的分析 11
2.4.2 果胶的微波加热酸提取工艺研究 12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21
1 前 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07年,福建平和县全县蜜柚种植面积达50万亩,占全国柚类种植面积的1/3。年产量约63万吨,是全国柚类生产第一大县,也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规模种植最强的地区。至2010年,全县年产量可超80万吨。因此,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波加热酸提取工艺研究 12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21
1 前 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07年,福建平和县全县蜜柚种植面积达50万亩,占全国柚类种植面积的1/3。年产量约63万吨,是全国柚类生产第一大县,也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规模种植最强的地区。至2010年,全县年产量可超80万吨。因此,每年因食用或生产加工将会产生大量的柚皮资源。目前在我国,柚子皮的综合利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柚子皮因霉烂变质而丢弃。
柚子皮中富含果胶,黄酮类和香精油等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1]。因此,对柚子皮有效成分进行开发与研究,不仅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柚子产业的发展。每年全世界果胶的消耗量在3.5~4万吨。我国每年约消耗1500吨以上,其中从国外进口约占80%且需求量仍呈高速增长趋势。在我国由于进口果胶价格远高于国产果胶,国产果胶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的期盼。因此,研究果胶生产工艺以降低果胶生产成本,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生产出优质果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已显得极为迫切。
1.2 果胶概述
1.2.1 果胶的分布和提取原料
果胶是一种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地分布于植物的果实、叶、茎、种子和根中。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1],与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相互交联,使细胞组织稳固,表现出固有的形态[2]。商品果胶主要是从柑橘皮和苹果渣中以热酸溶液提取得到。用于食品行业的果胶大部分来源于柑橘皮[3]。苹果渣中约含l0~15%果胶柑橘皮中则含20~30%(干基)[4]。柚皮,特别是白皮层中果胶含量特别高,本文经研究表明,油泡层和白皮层中的总果胶含量(干基,以半乳糖醛酸计)分别达到12.10%和9.52%,而且提取的果胶胶凝度高、级别高;再者,柚皮资源丰富,以它为来源的果胶价格比较低廉。从应用角度来考虑、柑橘和苹果果胶有着相同的使用范围。柑橘果胶微呈乳色或浅棕色,而苹果果胶则常常是颜色较暗。其它原料,如芒果皮、甜菜渣、向日葵盘以及仙人掌等也是人们考虑用来制取商品果胶的对象。甜菜渣中果胶含量为16~21%,渣果胶在所有的实际应用中,内在质量要差于柑橘果胶或苹果果胶,这是因为:(1)存在着乙酸酯化;(2)分子量相对地低;(3)存在着大量的中性糖侧链。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起阻碍果胶的胶凝作用[5]。
1.2.2 果胶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果胶分子的主链是由1500~1600个αD半乳糖醛酸基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100000,在主链中相隔一定距离含有αL鼠李吡喃糖基侧链,因此果胶的分子结构由均匀区和毛发区组成[6]。均匀区是由αD半乳糖醛酸基组成的均聚半乳糖醛酸毛发区是由高度支链的αL鼠李半乳糖醛酸组成。一部分半乳糖醛酸残基的C6上已被甲酯化。在某些植物种类中、部分半乳糖醛酸残基也可能在O2或O3处发生乙酰化反应。RGI的主链是由一种二糖组成的。其中20~80%的鼠李糖残基在O4处被中性糖侧链所取代,如L阿拉伯糖、D半乳糖、D山梨糖、L鼠李糖等[7]。酯化度是指果胶分子的羧基与甲醇酯化的百分数[8]。天然果胶按照其酯化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即DE>50%,称为高甲氧基果胶(HM)或高酯果胶,余下羧基是以游离酸及盐的形式存在;另一类分子中低于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型的,即DE<50%,称为低甲氧基果胶(LM)或低酯果胶[9]。由于半乳糖醛酸含量、中性糖含量、酯化度、分子量等的不同,果胶的组成和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果胶物质一般有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这三种形式。
1.2.3 果胶的功能及其应用
果胶具有良好的增稠、胶凝化、乳化稳定作用,在食品科学、营养、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0]。此外,在纺织、电子、石油钻探等工业中也有重要的作用。食品工业中,果胶可作为果浆、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冰淇淋、果汁以及乳品的稳定剂及蛋黄乳化剂和增稠剂。此外,它还能被用作脂肪替代品[11];医药工业中,果胶是铅、汞和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等,并可作为轻泻剂、代血浆、止血剂原料,并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胆固醇、及延长抗菌素的作用等生理功能;在纺织工业中,可代替淀粉作润滑剂而不需要其它辅助剂;在电子工业中可作清洗剂;在石油钻探中可作油水乳化剂[12]。
果胶的增稠和稳定性这类功能性质来源于它的长链状大分子结构。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果胶的长链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并可以改善乳制品或果汁饮品的口感和外观。果胶的胶凝性是果胶最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