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本文以江苏省作为实例分析,收集指标数据,根据处理结果对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由失调衰退逐步转变为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度一直上升阶段。(2)从各子系统看,2006-2010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稳步增长,三者协调发展同步上升,但在2011年生态发展呈现负增长情况,说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开始限制生态的发展。江苏省应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土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研究区概况 2
1.2 数据来源 2
1.3 评价指标体系 2
1.3.1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1.3.2据处理 3
1.3.3 指标权重的确立 3
1.4 协调发展度评价 5
2 结果与分析 6
2.1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6
2.1.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内涵 6
2.1.3 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7
2.2 江苏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8
3 结果与讨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方彬
引言
引言
自然环境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资源。当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土地提供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味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反过来,土地经济系统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土地生态系统的限制,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协调好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时也能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两者协调统一,同步发展,建设更美好的和谐社会。本文提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并引入一系列概念模型(协调度、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可以根据数据科学、系统的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政府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和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计划和安排,以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更为和谐协调的发展。
江苏省虽然己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生态安全,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苏省需要不断地去参考借鉴别的地区成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江苏省人文经济状况,科学的评价现有的社会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加适合江苏省整体发展的模式方法,建立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总体目标,只有实现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社会的整体发展才会有序稳定。建立合理科学的土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定量、正确评估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现状,理性的认识到土地生态和土地经济的和谐统一,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的沿海地区,与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接壤,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少。地处江淮平原,江苏省的主要地形便是平原,约有七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地势较低,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江苏省气候从北向南由温带向亚热带过度,各地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全省耕地面积7353多万亩,占全国的3.97%,但人均耕地较少,并在逐年减少。有890万亩的沿海滩涂,是江苏省重要的土地资源。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较多,江苏省的一大地理特点就是平原和水面所占比例大。省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江苏省地处江河、淮河、沂河、沭河、泗河五大河流下游,长江横穿江苏省南部。河渠纵横,水网密集,地下水资源丰富。省内蕴含多种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资源。根据在2011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苏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866万人。人口组成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6万人。自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6%。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财政总收入为11743亿元。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以及其他相关年鉴和文献。其中基尼系数以及部分人均指标数据都是经过整理计算得到的。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所以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3 评价指标体系
1.3.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系统的确立必须通过综合的、科学的和体系化的指标来反映和评价。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精度,理论分析的深度不同,其指标也因此不同。选取的指标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标准:对系统具有较好的评价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可以对今后系统的发展作出科学整体的建议,协调好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为土地生态、土地经济和土地社会三个子系统。当土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时,表现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升和经济持续增长,三者和谐统一,共同进步。生态系统变量是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变量,经济系统变量是指示经济发展变化的指标变量,社会系统变量是指示社会进步的指标变量。
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文献资料,在土地生态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农药播撒量、造林面积、排污量、人口增长率、复种指数、平均施肥量七项指标。在土地经济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产值、人均非农工资收入、人均生活消费七项指标。在土地社会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产品产量、人均水产品产量、人均水果产量、农机动力、万人病床数、人均住房面积七项指标。指标范畴详见表1。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研究区概况 2
1.2 数据来源 2
1.3 评价指标体系 2
1.3.1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1.3.2据处理 3
1.3.3 指标权重的确立 3
1.4 协调发展度评价 5
2 结果与分析 6
2.1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6
2.1.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内涵 6
2.1.3 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7
2.2 江苏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8
3 结果与讨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方彬
引言
引言
自然环境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资源。当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土地提供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味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反过来,土地经济系统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土地生态系统的限制,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协调好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时也能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两者协调统一,同步发展,建设更美好的和谐社会。本文提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并引入一系列概念模型(协调度、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可以根据数据科学、系统的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政府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和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计划和安排,以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更为和谐协调的发展。
江苏省虽然己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生态安全,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苏省需要不断地去参考借鉴别的地区成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江苏省人文经济状况,科学的评价现有的社会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加适合江苏省整体发展的模式方法,建立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总体目标,只有实现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社会的整体发展才会有序稳定。建立合理科学的土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定量、正确评估江苏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现状,理性的认识到土地生态和土地经济的和谐统一,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的沿海地区,与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接壤,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少。地处江淮平原,江苏省的主要地形便是平原,约有七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地势较低,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江苏省气候从北向南由温带向亚热带过度,各地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全省耕地面积7353多万亩,占全国的3.97%,但人均耕地较少,并在逐年减少。有890万亩的沿海滩涂,是江苏省重要的土地资源。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较多,江苏省的一大地理特点就是平原和水面所占比例大。省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江苏省地处江河、淮河、沂河、沭河、泗河五大河流下游,长江横穿江苏省南部。河渠纵横,水网密集,地下水资源丰富。省内蕴含多种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资源。根据在2011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苏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866万人。人口组成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6万人。自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6%。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财政总收入为11743亿元。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以及其他相关年鉴和文献。其中基尼系数以及部分人均指标数据都是经过整理计算得到的。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所以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3 评价指标体系
1.3.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系统的确立必须通过综合的、科学的和体系化的指标来反映和评价。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精度,理论分析的深度不同,其指标也因此不同。选取的指标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标准:对系统具有较好的评价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可以对今后系统的发展作出科学整体的建议,协调好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为土地生态、土地经济和土地社会三个子系统。当土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时,表现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升和经济持续增长,三者和谐统一,共同进步。生态系统变量是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变量,经济系统变量是指示经济发展变化的指标变量,社会系统变量是指示社会进步的指标变量。
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文献资料,在土地生态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农药播撒量、造林面积、排污量、人口增长率、复种指数、平均施肥量七项指标。在土地经济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产值、人均非农工资收入、人均生活消费七项指标。在土地社会系统指标范畴中选取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产品产量、人均水产品产量、人均水果产量、农机动力、万人病床数、人均住房面积七项指标。指标范畴详见表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