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研究

: 为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和建设绿色城镇化,本文根据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机理和规律,借助灰色关联技术,构建了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影响该省农村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交互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序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在总体上通过系统的正负效应加以体现,据此选出影响生态文明的7项主要的农村城镇化指标和作用于城镇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文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系统相互关联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2006至2014年期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松弛,后紧凑,最终持续上升的 “U”型形状,并依据时序的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时间段。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2.1 农村城镇化研究 3
1.2.2 农村生态文明研究3
1.2.3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相关联研究4
1.3 论文总体框架 4
2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作用理论分析4
2.1 农村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机理 5
2.1.1 人口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5
2.1.2 经济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5
2.1.3 生活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5
2.1.4 社会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5
2.2 农村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6
2.2.1 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6
2.2.2 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6
3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模型构建6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6
3.1.1 指标设计原则6
3.1.2 指标设计内容7
3.1.3 评价指标筛选8
3.2 数据来源8
3.3 耦合关系评价模型9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9
3.3.2 邓氏灰色关联度9
3.3.3 耦合度10
4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关系分析10
4.1 耦合协调关系评价10
4.2 耦合主要因素分析12
4.2.1 农村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12
4.2.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城镇化的作用12
4.3 耦合时序特征分析13
4.3.1 时序整体分析13
4.3.2 时序阶段性分析13
4.3.3 时序趋势预测14
5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发展对策14
5.1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4
5.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14
5.3 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落实生态文明制度15
5.4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破解资源能源匮乏困境 15
6 研究结论、特色及展望15
6.1 研究结论 15
6.2 研究特色 16
6.3 研究展望 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机制研究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了2015年的56.1%,但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城镇化率高但质量低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改变传统的重速度、轻质量的城镇发展模式,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绿水青山”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这意味着,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重速度、轻质量的城镇发展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的城镇化质量。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五化”建设。在近期开展的制定 “十三五”规划的会议更是多次提出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将“绿色”生态贯穿始终。由此可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协调处理好生态文明和城镇化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进程更强调农村城镇化建设,不难发现,农村城镇化对周围生态环境同样造成现实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将对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居民的聚居形式和集聚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会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农村城镇化的实践表明,我国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1]。加速农村城镇化不一定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只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步,从而提高总体城镇化质量。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实现农村生态文明是一种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不但包含了例如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等物质上的内容,还包含例如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精神、政治方面的内容。因此,实践和物质基础至关重要。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将生态文明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进行物化和提升。因此,开展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绿色城镇化发展,对于探索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城镇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经检索发现,“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文明”各自研究的文献较多,但是将“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文明”关联研究的文献很少。目前,未见有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耦合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关系复杂且密切,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破解生态二元结构,从而推动绿色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1.1.2 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一方面对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耦合机制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实证的参考案例;一方面综合性的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内在规律、指导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全国)的绿色城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2)现实意义
研究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绿色城镇化、提高总体城镇化质量,而这个目标需要通过提出调控对策和建议等路径加以指导才能实现。江苏省作为国内社会经济较发达、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较的省份,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征,因此,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为指导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参考。而目前,虽然江苏省出台了分别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建设生态文明相关的政策体系,但是尚未有一套可用于指导处理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本文开展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证定量分析,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与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指导其他地区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