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茶园土壤酸化的定位研究与调控措施
近年来江苏省茶园土壤酸化现象愈发严重。为调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测定21个典型茶园土样的pH、全硒和有效硒、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低于4.0的茶园个数已减少到0。综合历年调查所得pH值,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虽然江苏省依然存在茶园土壤酸化现象,但近年来有逐步好转的趋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8-3.01 mg/kg,平均值为0.55 mg/kg,土壤有效硒含量变幅为3.61-60.95 μg/kg,平均值为27.56μg/kg。土
利用化学诱变提高沙漠微藻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
从微藻中提取生物柴油是现代获得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途径之一,其中藻类的生物量和脂生产量是影响生物柴油的两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诱变微藻细胞,培育后使其产生较高的脂含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加入甲烷磺酸乙酯(EMS)诱变剂来诱导两种链带藻变异,并提高它们的油脂含量,这两个藻株分别命名为XJ-S81和XJ-G41。在藻细胞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诱变剂,培育不等时间(分别培育30min和60min)后,通过尼罗红荧光剂在所有的突变株里筛选出荧光度最强的5个,其中S81的突变体里选出2个样藻,G41的
功能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和效能
本文将筛选后获得的具有菲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Pn2定殖到植物体内,采用植物水培体系以及浸根的方法,考察了植物内生细菌Pn2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其定殖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菌株Pn2可定殖于黑麦草中,并且具有转移性,可由根部转移到茎叶部;菌株Pn2做浸根处理后可以显著促进黑麦草吸收营养液中的菲,浸根接菌组黑麦草根部菲含量低于对照组,则说明菌株Pn2可以促进黑麦草代谢根部的菲。
土壤矿物对dna的吸附及机理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在不同菲加入浓度条件下,对土壤矿物吸附DNA进行测试,研究了DNA在土壤矿物表面的吸附现象及机制。其结果表明,土壤矿物对DNA的吸附曲线与Langmuir等温曲线模型一致。土壤矿物吸附DNA时,与DNA分子的外部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使得DNA对其分子内部碱基的保护作用减弱。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Fe3+、Al3+、Ca2+、Mg2+、K+、Na+等金属离子对DNA吸附菲的抑制作用,发现存在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其中Fe3+、Al3+为增色效应,Ca2+、Mg2+、K+、Na+为减色效应,
土壤腐殖酸的光化学降解特性的研究
腐植酸是一类经微生物分解转化积累的有机物质。腐植物质在土壤中主要由腐植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 FA)和胡敏素(Humin, HM)三种构成。其中HA溶于碱,但不溶于酸;FA既溶于碱,也溶于酸;胡敏酸既不溶于酸或碱。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照时间延长,富里酸比胡敏酸更容易光解,通过观察HA及FA的TOC变化可以得出富里酸降解的速率要高于胡敏酸的降解速率。且腐殖质的含量与有机质在254nm处的吸光度有关。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富里酸与胡敏酸在254nm处的吸光度发
多环芳烃降解功能菌浸种对小麦的影响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以芘作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以小麦生物量、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活性、小麦组织内芘浓度、小麦组织内芘积累量、富集系数和传导系数为指标,采用不同种植时间,研究了芘降解功能植物内生菌浸种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随时间变化影响效应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降解功能菌浸种处理后小麦组织中芘含量会有显著性减少,且随时间的增长,这种影响更加明显;浸种处理后小麦鲜重和干重均会有所减少,说明浸种处理会促进小麦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是会对小麦早期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对比添加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
在土壤中添加秸秆进行处理已成为当今农业秸秆可持续利用的一大主要方式,其不仅有助于提升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还能够降低肥料的使用,并且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生物质炭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在农田土壤性质应用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质炭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固持有机以及无机污染物,并且改善土壤性状的功能。本试验则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施用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两种方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产生的不同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秸秆和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方式处理土样都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全氮、磷以及钾的含量,使其的肥力提升。而玉
对比添加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稻土作为碳密度高,固碳潜力大的农业代表性土壤受到各方关注。土壤具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生态学上广为接受的土壤功能排在一位的即是生物生产。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近年来,农田地力退化,土壤污染,粮食产量、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何处置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方人士的民生难题。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污染大气带来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数量的剧增问题一直都很棘手。生产生物质炭是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将玉米秸秆制作成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是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方式。其中
对甲苯磺酸降解菌生长及降解特性研究
本论文基于实验室从江苏丰山制药厂废水处理池活性污泥中,通过筛选富集等过程得到的一株对甲苯磺酸降解菌,命名为Y-2。对Y-2进行生长特性研究,通过生长曲线表明,延滞期为0-5h,对数生长期为5h-16h,稳定期为16h-25h,25h后菌株逐渐衰亡。最适生长温度为30oC;最适pH为7.0-8.0;增加通气量会促进Y-2生长;NaCl浓度在5-15g/L时,菌株生长较好,最适NaCl为10g/L。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判断出对甲苯磺酸降解菌Y-2是严格好氧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生长研究表明,对甲苯磺酸降解菌可以
市某纺织公司纺织废水处理设计工程(附件)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在其迅猛发展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悬浮物含量高,色度深,难以进行生化降解。本设计是对纺织废水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该废水平均流量为5000m3/d,取变化系数为1.5,则按最大流量7500m3/d设计,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A等级标准,进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该纺织废水的COD、色度、TP、TDS较高,pH值为10,可
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影响因素研究以房地产基建施工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物逐渐成为城市污染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尤为巨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尘、道路尘、水泥尘等源类对城市环境PM10的总贡献达到50%左右,最高可达70%。扬尘污染是PM2.5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而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作为重要的颗粒物开放源类,其排放量对大气的污染不容忽视。本文通过资料收集与文献检索、FDM模型模拟分析和典型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影响因素施工强度、土壤与空气湿度、气温、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