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改性酪蛋白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字数:10404】

本文首先介绍了胶粘剂以及水基胶粘剂的概论,其中涵盖了胶粘剂及水基胶粘剂的定义、组成、种类、特点、应用等方面,并借此引出马来酸酐改性酪蛋白胶粘剂这一课题,说明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同时对这一产品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预估。本论文实验以干酪素、马来酸酐(MAH)、尿素(Urea)、过硫酸铵(APS)、NaOH等为原料,制得了酪蛋白胶粘剂。研究了实验结束后的pH、尿素的量、聚合温度、质量分数为30%的APS与MAH的质量比和聚合时间对马来酸酐改性酪蛋白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合成马来酸酐改性酪蛋白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实验结束后的pH7-8、尿素的量为9.6g、聚合温度为80 ℃、质量分数为30%的APS与MAH的质量比为25、聚合时间为3h时,制得的改性酪蛋白胶粘剂的性能较好。在室温12 ℃时,测得黏度为25935mPa·s且粘结力适宜。
目 录
1. 前言 1
1.1 胶粘剂的发展综述 1
1.1.1 胶粘剂的概念 1
1.1.2 胶粘剂的组成 1
1.1.3 胶粘剂的种类 1
1.1.4 胶粘剂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现状 2
1.2 胶粘剂的应用 3
1.3 水基胶粘剂的发展综述 4
1.3.1 水基胶的概念及简介 4
1.3.2水基胶的分类 4
1.3.3 水基胶的应用 5
1.4 酪蛋白胶粘剂的简介及改性相关 5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5
1.5.1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1.5.2 主要研究内容 6
2. 实验部分 7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7
2.1.1 实验试剂 7
2.1.2 实验仪器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马来酸酐改性酪蛋白胶粘剂的制备 7
2.2.2 粘度的测定 9
3. 结果与讨论 10
3.1 反应结束后pH值的影响 10
3.2 尿素的量的影响 11
3.3 聚合温度的影响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 APS与MAH质量的影响 13
3.5 聚合时间的影响 13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前言
1.1胶粘剂的发展综述
1.1.1 胶粘剂的概念
胶粘剂,又名黏合剂,是一种由天然或合成化合物为主体制成的胶粘材料,并可作为媒介使得同种或不同种固体材料表面能够紧密连接,同时还满足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的非金属物质。简称胶。胶粘剂应符合如下条件。①粘接时为流体 ②能完全浸润被粘材料表面 ③能通过固化和凝聚成为固体胶层或凝胶胶层。④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最佳的力学性能。
1.1.2 胶粘剂的组成
由于原料及用途的不同,各种胶粘剂的组成之间也存在者相当大的差异。天然胶粘剂多为单组分,合成胶粘剂则多为多组分。一般而言,主要将合成胶粘剂的组成划分为主剂和助剂两部分。主剂是胶粘剂中影响被粘物结合的组分中最主要的成分,同时也是区别胶粘剂种类的标志。天然及改性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树脂、橡胶与弹性体以及某些硝酸盐等无机化合物均可作为胶粘剂的胶料。为了满足某些特定的使用功能而加入的各种辅助配合剂称为助剂。通常助剂分为固化剂、增韧剂、增塑剂、促进剂、稀释剂、溶剂、填料、偶联剂及其他助剂等[1]。
1.1.3胶粘剂的种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粘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胶粘剂也从单一的功能要求而向着对导电、耐水耐热等多功能方向发展。而胶粘剂种类多样,各种功能迥异的商品胶粘剂层出不穷,以致胶粘剂的分类很难有统一标准。但可根据不同分类基准对其进行划分,以突出胶粘剂的特征。
/
/
此外,除上述分类方式外,也可根据其它特殊性能分为导电胶粘剂、导磁胶粘剂及点焊胶粘剂等[2]。
1.1.4 胶粘剂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现状
使用胶粘剂对物体进行连接、修复的技术叫做粘接技术。粘接技术起源较早,工艺简便,是一门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技术。据考古发现,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人类利用天然物质,如水和黏土等,进行调配并用这种调配而成的天然胶粘剂将石头等粘接制作成生活用品或狩猎工具。随着文明的进化,用于粘接的胶粘剂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使用动物胶粘接紧固家具,利用木薯淀粉糊或米汤粘接纸张[3]。时至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生产力得到解放,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市场进一步扩大,人们对胶粘剂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胶粘剂的生产方式也开始由传统的分散式手工作坊转变为工业化集中生产。1690年荷兰最先创立了生产天然胶粘剂的工厂。19世纪,瑞士和德国开始出售从牛乳中提取的干酪素制成的胶粘剂[4]。之后也出现了以干酪素与石灰为原料制成的固态胶粘剂。一战期间,也出现除干酪素以外的由血纤蛋白、大豆蛋白为主的胶粘剂。由此可见,早期的胶粘剂主要以天然物为原料,且大多是水溶性胶粘剂。然而,自20世纪以来,天然胶粘剂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大工业发展的要求,人工合成胶粘剂开始逐渐登上舞台,慢慢改变了传统天然胶粘剂一统天下的局面。
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发展始于Baekeland于1909年发明的酚醛树脂。1912年开始出现以酚醛胶粘剂黏合的粘接板,该胶粘剂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粘接板的耐久度和粘接强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工业上的需求,开始于飞机的结构件上应用胶粘剂,并出现了“结构胶粘剂”这一新名词。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环氧树脂胶粘剂,该种胶粘剂具有强度高,种类多、适应性强的特点[3]。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胶粘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有品种上改性、提高其性能、改善其操作性等方面。而随着现代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胶粘剂及技术理论也有着惊人的发展,产品逐年增加,并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之中,胶粘剂将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国合成胶粘剂生产以及粘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始于1958年,至此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建立投产,不断地研发新胶种。[6]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胶粘剂无论是在品种上还是在产量上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据报道,2004年世界胶粘剂与密封剂的消费总量约967吨,而中国大陆2004年胶粘剂产量为379吨[7]。为了满足对胶粘剂新的需求,各国都有积极地开发新品种。而时至今日,我国生产胶粘剂的企业已超过千家,且胶粘剂的产量也已超过700万吨。而据专家分析,近年我国胶粘剂产量会保持上升趋势,行业规模将继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yyhx/3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