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硼金刚石电催化降解直接蓝86的研究

电催化氧化法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在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电催化氧化法的核心是电极材料,它对降解效率和降解途径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其他传统电极材料相比,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如高析氧电位、低背景电流以及优异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但基于BDD电极的电催化氧化工艺(简称BDD工艺)涉及众多操作参数,对应的工艺优化工作量很大。基于此考虑,本文提出采用确定性筛选设计(DSD)和中心复合旋转设计(CCRD)两类试验设计学方法来考察和优化BDD降解直接蓝86(DB86

改性凹凸棒土的合成表征

凹凸棒土(ATP)是一种含量丰富的天然非金属粘土矿物,它独特结构赋予了其独特的吸附性、分散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本文用硅烷偶联剂KH-560、β-环糊精,采用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然后通过FT-IR对改性凹凸棒土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中凹凸棒土原土用量对改性凹凸棒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系统考察了凹凸棒土原土用量、吸附时间、改性凹凸棒土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水中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土原土最佳用量为15g,吸附时间为30h时改性凹凸棒土(15-ATP)对水中亚甲基蓝吸附量可达到65

新型香豆素荧光配体的设计合成与金属离子作用研究

荧光探针检测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用于离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等众多物质的检测。荧光探针分子通常由荧光团、识别基团和连接基团等单元所构成。在众多可用于设计合成荧光探针的荧光团中,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如良好的光稳定性、高荧光量子产率和较大的Stokes位移等。因此,近年来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用于设计合成荧光探针分子的研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围绕香豆素母环进行功能化修饰,成功合成了两个具有金属螯合能力的香豆素荧光配体L1和L2。研究发现,配体 L1

有机小分子制备碳基纳米材料

:利用邻菲罗啉与硝酸钴、邻菲罗啉与硝酸铁以及3,8-二溴邻菲罗啉与硝酸钴通过高温热解法分别制备了三种碳基纳米材料,并将该类材料应用于有机催化和电催化。结果表明,邻菲罗啉钴材料对于乙苯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五次循环后产率与选择率仍保持95.1%和99.21%。3,8-二溴邻菲罗啉钴材料对于硝基苯还原,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并且很稳定,五次循环后产率仍具有92.2%。同时,3,8-二溴邻菲罗啉钴材料对于氢析出反应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0.5M H2SO4的酸性条件下,当电流密度为10mA cm

木聚糖酶的结晶

木聚糖酶是一类能特异性降解不同结构木聚糖酶的总称,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主要由β-1,4-D-内切木聚糖酶和β-1,4-D-外切木糖苷酶组成。木聚糖酶在食品、医药、造纸等方面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所以研究木聚糖酶的结构、功能和反应机理也日渐重要起来。但因为木聚糖酶的结晶对于研究其结构、功能和反应机理等是一种重要手段,所以研究木聚糖酶的结晶条件使其更好的结晶是很有意义的。蛋白质的结晶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分为形核与生长两个阶段。蛋白质的结晶因受到温度、样品纯度和均一性、光照、沉淀剂

木聚糖酶的表达与纯化

木聚糖酶是一种能把木聚糖降解成为低聚木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它能够降解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半纤维素。该酶可以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如今,木聚糖酶在饲料、造纸、食品和酿酒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行业对于木聚糖酶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开发出适合不同行业需求的酶。又因为酶的分离纯化是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分子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成功确定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的基础,因此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尤为重要。目前关于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有很多的方法,主要分为特异性分离和非特异性分离。但是每种分离方法的操作都十分复杂,并且有

比色法用于atp检测的研究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体系由5’端有氨基修饰的适配体ATP(aptamer-ATP)、SiO2@L-Au标记酶和5’端有巯基修饰的捕获DNA(capture DNA)组成。先将一定量的适配体ATP修饰在金电极上,当金电极浸泡在含有一定量ATP的溶液中时,ATP会与适配体ATP特异性结合。之后将电极转移至SiO2@L-Au标记酶和捕获DNA溶液中,其将与剩余的适配体ATP结合。在核酸外切酶III(EXO III)的作用下,捕获DNA与适配体DNA结合的双链被剪切释

氧化物@碳@mno2核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成与行为研究

将醋酸锰分别与两种有机配体3-氨基-1,2,4-三氮唑-5-羧酸(ATC)、吡嗪-2,3-二羧酸(PC)水热反应形成配合物前驱体,接着通过管式炉高温煅烧,形成C/Mn3O4复合材料。再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浸渍包裹二氧化锰形成金属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以及形貌结构表征,来比较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和不同浸泡搅拌时间下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从而找到合成该电极材料的最佳条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电极材料电容量的比较,发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04mol/L,浸泡搅拌时

氧化镍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超级电容器具有能量使用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电极材料,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和导电率,成为制备超级电容器的热点材料。本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用水热法合成Ni(OH)2/GO前驱体;用管式炉煅烧退火得NiO/GO纳米复合材料,并对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用涂渍法制备电极,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研究不同水热反应介质、不同浓度配比和不同煅烧温度对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氧化镍复合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材料在比电容

氮杂环卡宾稳定的二氯硅亚胺的合成

含硅多重键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有机硅化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硅亚胺作为亚胺的重元素类似物,是一类重要的含硅多重键化合物,由于其高度极化的Siδ+?Nδ?双键,因而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是有机硅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产物和中间体,研究硅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不仅有助于了解硅氮双键之间的各种反应性,还有助于发展合成新型有机硅试剂。本实验通过胺基二氯硅烷ArN(SiMe3)SiHCl2(Ar = 2,6-二异丙基苯基,IiPr = 1,3-二异丙基-4,5-二甲基-咪唑-2-亚基)在氮杂环卡宾(NHC)存在下脱除硅烷HSiM

水溶性香豆素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与阴离子识别研究

基于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合成简便、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用于离子、有机小分子、甚至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定量检测与成像。但水溶性问题一直是有机荧光分子探针设计中的一项难题。基于香豆素荧光团,本文目标设计合成一类具有高水溶性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用于离子类物质的检测,并成功制备了具有一定阴离子识别能力的探针L1和 L3。研究表明,在探针L1 的分子结构中,其羟基可以与 CN-, H2PO4-, F-作用首先形成氢键并进一步脱去质子,而与AcO- 之间只能形成氢键作用。此外,对于其他测试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