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政为民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附件)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优势很大一方面表现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上。自建党以来,党的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全部工作和实践,都是执政为民政治理念的体现。在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当代执政为民思想的源头之一。如何准确的把握和了解“执政为民”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孟子所提出的“民贵君轻”、“民心向背”为民权的提倡和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中国近几千年来政治文化的积淀,同样也经历了一些历史性的进步和明显的时代局限。党在历史长河中吸取借鉴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不断地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下,创新执政为民思想,为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准备。
目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 传统民本思想的概念界定及历史作用 4
(一)民本思想的含义 4
(二)民本与民主的区别和联系 4
(三)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及时代价值 4
三、 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内容 5
(一)执政为民的概念 5
(二)执政为民的目的 6
(三)执政为民的意义 6
四、执政为民理念与民本思想的内涵关系 7
(一)执政为民理念的提出 8
(二)执政为民与民本思想的联系与超越 9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与与资本主义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驱,同时也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的先驱。党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理解人本思想与人民群众管理理念的关系和差异,必须从本质出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实践的指导下,从50多年的执政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没有的思想理论。国外对中国执政为民思想的关注主要还是官方的评论,具体的专题研究和论文叙述在收集的文献中没有提及到,包括针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评价也没有具体的文章记录。学者詹姆斯在关于人民当家做主的研究中特别指出一句话“The power for the people”,也就是权力属于人民,并且认为他在执政期间将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写入宪法之中,实际上确立了政府不能随意侵犯公民合法财产的规则,提高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张书林(2005)在《党政论坛》(2005年01期)中认为执政为民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治国之道。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更多的学者认为,执政为民就是要以人为本,观察人民,懂舆论,关注民生,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王其俊(2005)在《亚圣智慧孟子新论》中认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国内学术界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研究不断地从新的角度、探讨了民本思想。王丛林(2012)认为执政为民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执政伦理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什么是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如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对各级政府今后工作中践行“执政为民”思想的最基本要求。
中国学者对于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包括相似内容的交集,持有不同的看法。列举了人的发展史,而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泛化内容则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它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和方向上的价值,但系统地研究了以人为本思想的专着。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是开启研究民本思想的先河。对民本思想的研究比较详细,涉及到的影响民本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总之,学术界、理论界关于新时代执政为民理念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这一问题的研究虽然初步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政党精神在不断地更新,因此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我国建党以来就一直树立的思想旗帜。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演进,古代政治中传统民本思想在时间和实践的洗礼下不断地更新发展,而执政为民理念更是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从历史长河中来看,传统的民本思想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民为邦本,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根本;二是安民抚民,在实践的方面上实行“重民”政策。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上,执政党将“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思想精髓。“执政为民”思想对“民本”思想有了新的超越。要想理清“民本”与“执政为民”的关系,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理解“民本”思想的本质并且要精确的把握“执政为民”的内涵,也需要我们认真的审视“执政为民”的新思想、新内容。
意义
坚持走执政为民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政治发展的主体地位,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充分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要想不断地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党的领导章程,就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代表最高的人民的利益。
换句话说,“执政为民”是确保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能真正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也在根本程度上保障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生活。国家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民群众,古代历史中有太多的与人民有关的事件对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所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民心的所在决定这国家的生死存亡。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科学地认识这一传统思想,也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执政为民的思想,对新时期中国梦的建设和进一步深化党的“以人为本”理念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民本思想的概念界定及历史作用
(一)民本思想的含义
民本是“以民为本”的缩语。它的精髓突出地表现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回顾历史,商周两朝时,中国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种子就已经萌芽。这两朝代消亡之后,后继新朝代的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从而在治国思想上形成了“民为邦本”。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政治上已经开始汇成一股新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潮流。继而到秦汉两朝,更多开明的政治家不断地发展着民本思想,使其在古代政治上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正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民本与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民本与民主之间既有差异也有一定的联系。民主是一种达到多数规则,要求“人民主权”的民族形式。它本身就是一个与封建专制相对立的一个国家体系。“民主”的意思是人民,在民主制度下,政府是由全体公民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来行使政治权力和对公民责任。其作用是用来保护公民能够自由的享受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它是自由体制化的表现,与民本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且在西方的民主国家政治中,公民不仅是享有权利的人,还可以负责任的参与政治制度,使公民能够充分的融入政治生活中,并且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也受到这一制度的保护。而孟子所倡导的“民本”思想,主要是为了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的治理,民本思想的原意是中国古代的君臣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君主的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爱民等。孟子反对君民共耕的贤君观,肯定社会分工在社会中的意义。孟子曰:“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由于君臣民社会分工的不同,所以孟子主张三者之间要相互尊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