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以5所驻济高校为例(附件)

摘 要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搭建起一个平等交流的技术平台,拓宽了政治参与渠道。新时代将传统的政治参与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产生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即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领军人,由于参与方式的简单可操作性以及政府对公众意见的重视,激发了大学生的参政热情,提高了大学生的参政影响力,但在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因此,要有效引导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本文将互联网时代作为研究背景,以5所驻济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査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因素,然后对引导大学生有序的网络参政进行探讨对策,将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发展我国民主政治,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和加强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方法 2
(四) 概念界定 3
二、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5
(一) 参与内容多元化 5
(二) 参与途径多样化 6
(三) 参与目的功利性 7
三、 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 9
(一) 渠道不畅 9
(二) 网络参与机制不健全 10
(三) 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10
四、 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对策 11
(一) 完善政府网站建设 畅通参与渠道 11
(二) 完善网络法规建设 优化网络环境 11
(三) 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引导有序参与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18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志,大学生群体在政治参与中体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网络参政成为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同时互联网也提供给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政治需求的平台,因此为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
目前,大学生对于网络政治参与有了极大的热情和更高的关注度,但网络有利也有弊,目前大学生网络参政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只有了解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因素进行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能力,让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意见、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于网络政治的研究开始兴起。最先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他曾说:“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一些关于网络政治的词汇开始出现,例如Cyber politics、Politics on the net、Politic in cyberspace等。
国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网络政治是研究网络上的政治问题,主要是网络对政治的影响以及政治问题对网络的要求;从微观角度看,网络政治是研究网络上的具体政治问题,如公民通过网络途径对政府的监督。国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政治研究则大多是以美国的著名网站Facebook为例来进行阐述的。针对Facebook在大学生网络中的影响力来具体说明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网络的之间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正处于信息时代的开始阶段,所以我国的网络政治研究开始于此。这时的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有初步见解。2001年,曹雅丽在《中国青年研究》上发表《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当代中国青年进行了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2007年以后,学者开始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这时的研究主要以论述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和意义为主。2010年开始,学者开始探讨如何使大学生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从2012年至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这一话题变得炙手可热,国家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国家教师科研、各省教育厅等设立有关项目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当代大学生研究此话题提供条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且质量高的相关文章,弥补我国目前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如2017年柯艺伟和郭周睿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探析》是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我国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已经相对客观和系统,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阅读图书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文献收集和文献综述,总结相关学者的观点和理念,同时结合实际采纳学者独特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信息共享中心和中国知网的网络资源。
2.调查研究法
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进行设计问卷,向调查者发放问卷,搜集被调查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然后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5所驻济高校发放500份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所有的图表都依据问卷调查结果。
3.统计分析法
运用问卷星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征、影响因素,并据此对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的对策进行探讨。
(四)概念界定
1.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概念取决于民主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公民参与的政治活动,政治参与最初在西方兴起,因此国内学者颇受其政治参与定义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杨光斌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主体对所接触的政治事件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或自己的意见建议,进而影响或改变现实状况的一种政治合法方式。
从以上各学者对政治参与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各位学者对于政治参与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并未发生改变,主要有三个层面内容: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客体和政治参与方式,政治参与主体是指公民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政策或决策有影响的组织;政治参与客体是指政治生活的各项事务,包括与政治相关机构相关的活动;政治参与方式是指投票选举、参与政治重大事件的讨论、民主管理以及监督等。
2.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政治参与的主体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和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李斌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网络政治进行阐述,他认为:“广义的网络政治是在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关系的政治现象;狭义的网络政治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客观存在的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关于政治权利、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网络似乎占据了人们的政治生活,而网络在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应用就是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网络政治最显著的表现。虽然网络政治参与和传统政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政治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学者对于网络参政的研究并不具备系统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性,为政治参与主体提供更灵活、更便捷的的参与方式,也延伸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在实践中探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拓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使政治生活更丰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