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附件)
摘 要社区是微观的社会,社区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了社会,而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大国,对小社区的治理就必不可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适应社区治理工作多元性、广泛性的特点,实现治理路径多样化,在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不断创新中,一些新的治理模式,治理要素就会被引入进来,比如志愿者及其组织机构。《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让志愿服务及其组织建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成为可能。本文的突破点是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县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实地调查,了解到目前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总结分析资金、人才、管理、社会环境、民众参与度等几个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如何改变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原有范式,提出在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策略。
Key words: Community governance;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目 录
一、社区志愿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研究综述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突破点 2
二、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现状分析 3
(一)关于太谷县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调查问卷 3
(二)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情况 4
(三)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情况 4
(四)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满意度分析 4
三、新时代社区治理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一)资金的投入情况 6
(二)人才队伍和管理模式 7
(三)社区居民参与情况 8
(四)存在的社会环境 9
四、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提升策略 10
(一)加强政府引导,发挥组织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10
(二)加强志愿服务人才培养 10
(三)拓宽资金获得渠道,提升组织资金运营能力 10
(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11
(五)加强志愿文化教育和宣传,提升社区志愿组织的认可度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6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中共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昭示着我国的社会主义迎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社会主义大国的建设离不开小社区的治理。由于社区治理工作的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且实现路径具有多元性,在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不断创新中,一些新的治理模式,治理要素就会被引入进来,比如志愿者及其组织机构。随着2017年《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志愿服务及其组织建设不断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上来,这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成为可能。
研究意义
志愿服务毫无疑问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组织在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市民道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作用对社区治理同样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志愿服务相比于西方起步晚、发展快,这决定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严重制约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因此,在当下,研究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研究较早。西方各国在相关领域方面,美国成果最为显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耶鲁大学的领导下形成研究群体。当时里根主义盛行,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如雨后春笋,随之建立了大量研究中心。
现在美国有30多个以大学为基础的志愿服务组织研究中心。比较有影响的有: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Indiana University公益事业研究中心、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代表是LaisiteSalameng)、Duke公益事业与志愿活动研究中心等等。同一时期欧洲的相关研究也急剧增加,如Kramer等人在文章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中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志愿服务组织的研究成果甚至超过50年代以前成果的总和。当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国际间的探讨和交流日益增多,许多国外的研究也成果被介绍到中国,对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也相对较晚。1949年以后,我们的非政府组织以“社会团体”的形式获得了法律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已有逾20万个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目前,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类型的论述、关于志愿服务组织面临困境的探讨、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前景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机制方面的探索以及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
国外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属于非政府组织建设(NGO)、非营利组织建设(NPO)、第三部门的理论与实践领域。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要素如战略管理、领导决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操作性,以调查为基础,从现实的角度为志愿组织建设给予建议,而我国学者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过去多是从个别行业、领域或者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个别问题进行研究,这种分类研究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却不利于系统理论的形成。因此,我国社区志愿组织至今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建设。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突破点
研究思路
首先,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且客观地梳理,把握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提升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概念中,将以往通常使用的“管理”改为“治理”,就是一大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因此,蕴含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新时代社区治理应运而生。
其次,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在《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之后影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因素。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起步晚,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暂时还落后于西方国家。政出多门,管理紊乱,行政化色彩过浓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领域迎来新的研究课题和现实挑战。
最后,通过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整体了解,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针对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效力,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
研究方法
首先是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利用各种渠道分专题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及利用,概括论述社区治理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水平和现状等,深入分析新时代影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因素,为找到让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的策略提供条件。
Key words: Community governance;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目 录
一、社区志愿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研究综述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突破点 2
二、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现状分析 3
(一)关于太谷县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调查问卷 3
(二)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情况 4
(三)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情况 4
(四)兴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满意度分析 4
三、新时代社区治理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一)资金的投入情况 6
(二)人才队伍和管理模式 7
(三)社区居民参与情况 8
(四)存在的社会环境 9
四、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提升策略 10
(一)加强政府引导,发挥组织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10
(二)加强志愿服务人才培养 10
(三)拓宽资金获得渠道,提升组织资金运营能力 10
(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11
(五)加强志愿文化教育和宣传,提升社区志愿组织的认可度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6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中共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昭示着我国的社会主义迎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社会主义大国的建设离不开小社区的治理。由于社区治理工作的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且实现路径具有多元性,在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不断创新中,一些新的治理模式,治理要素就会被引入进来,比如志愿者及其组织机构。随着2017年《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志愿服务及其组织建设不断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上来,这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成为可能。
研究意义
志愿服务毫无疑问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组织在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市民道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作用对社区治理同样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志愿服务相比于西方起步晚、发展快,这决定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严重制约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因此,在当下,研究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研究较早。西方各国在相关领域方面,美国成果最为显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耶鲁大学的领导下形成研究群体。当时里根主义盛行,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如雨后春笋,随之建立了大量研究中心。
现在美国有30多个以大学为基础的志愿服务组织研究中心。比较有影响的有: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Indiana University公益事业研究中心、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代表是LaisiteSalameng)、Duke公益事业与志愿活动研究中心等等。同一时期欧洲的相关研究也急剧增加,如Kramer等人在文章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中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志愿服务组织的研究成果甚至超过50年代以前成果的总和。当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国际间的探讨和交流日益增多,许多国外的研究也成果被介绍到中国,对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也相对较晚。1949年以后,我们的非政府组织以“社会团体”的形式获得了法律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已有逾20万个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目前,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类型的论述、关于志愿服务组织面临困境的探讨、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前景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机制方面的探索以及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
国外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属于非政府组织建设(NGO)、非营利组织建设(NPO)、第三部门的理论与实践领域。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要素如战略管理、领导决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操作性,以调查为基础,从现实的角度为志愿组织建设给予建议,而我国学者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过去多是从个别行业、领域或者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个别问题进行研究,这种分类研究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却不利于系统理论的形成。因此,我国社区志愿组织至今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建设。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突破点
研究思路
首先,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且客观地梳理,把握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提升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概念中,将以往通常使用的“管理”改为“治理”,就是一大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因此,蕴含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新时代社区治理应运而生。
其次,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在《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之后影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因素。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起步晚,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暂时还落后于西方国家。政出多门,管理紊乱,行政化色彩过浓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领域迎来新的研究课题和现实挑战。
最后,通过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整体了解,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针对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效力,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
研究方法
首先是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利用各种渠道分专题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及利用,概括论述社区治理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水平和现状等,深入分析新时代影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的因素,为找到让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的策略提供条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