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师爷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研究(附件)

年 月 日摘 要“师爷”这一职业能够从先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清代发展到鼎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偶然现象,是适应社会客观需要的一种政治的补充。师爷们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过人的才智,对当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清代师爷的特点及其在地方政治中的作用来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当代的人才培养和顾问团的建立有所启示。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师爷的概念及其外延 3
(一)“师爷”的概念 3
(二)产生背景 3
(三)职责分类 4
三、清代“师爷”的特点 4
(一)品优 5
(二)识广 5
(三)才高 5
四、清代“师爷”的作用分析 6
(一)巩固了满清政府的统治 6
(二)弥补了官僚体制的不足 7
(三)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8
(四)调解了多方势力的矛盾 9
五、清代“师爷”的启示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师爷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非官非吏,却又凭自身的才智极大的影响着地方的治理。这一职业在清代发展到了鼎盛,甚至一度形成了“无幕不成衙”的局面。师爷大多是由地方官私人聘请,帮助雇主处理繁多的衙门事务,被称为“幕友”。他们与地方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利益是共同的,关系是紧密的,联系是自由的。他们大多是屡试不中的知识分子,往往精通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尽管他们没有任何公职,却是各级衙门政务的实际操作者,无论是司法审判、赋税征收、公文批阅等等事务,都有专职师爷在幕后操作,甚至“钱谷刑名一切资之幕友,主人惟坐啸画诺而已”。
师爷是地方官的左膀右臂,辅佐地方官治理一方,深入地方事务的方方面面,在地方治理中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探析清代师爷制度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对深入了解清代的地方治理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顾问团制度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上各位著名的师爷都会著书立说以图“留名青史”,其中主要记述的就是他们一生的作幕经验,尤其是张廷骧《入幕须知五种》最为全面。该书包括万枫江《幕学举要》,王荫庭《办案要略》《刑钱必览》《钱谷备要》《政治集要》,佚名《刑幕要略》,汪辉祖《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学治说赘》,张廷骧《赘言十则》等著作,系统地解析了优秀幕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如汪辉祖撰成的《学治臆说》、《学治续说》、《学治说赘》,就全面论述了做师爷的原则、思想、品德、职责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尤其对州县官经常处理的事务,提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曾国潘、左宗棠等历史名人的传记、文章中也记录着他们较多的从幕生活和经验总结。
和本文选题方向最接近的就是陈晨的《清代师爷与地方政治》了,文章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师爷对地方政治的影响。良幕佐官,劣幕侵害主官;良幕监视管束书吏,劣幕与书吏同流合污。从师爷的优劣给主官和书吏带来的影响来探讨对其对地方政治的作用。
魏鉴勋、袁闾琨合作的《试论清代的幕僚及其对地方政权的作用》则是从佐治地方官、特殊才能做出的特殊贡献、匡正地方官的失误、培养了干练官吏、安置了大批贤能之士等方面分析了幕僚对地方政权的研究。另外,蒋丽君的《浅析清代师爷群体》中所阐述的“师爷对地方政权的作用”与魏鉴勋、袁闾琨两位先生的观点是十分接近的。
郭琳在《略论清代幕友》中将师爷比作地方政治的“润滑剂”,这一润滑剂使得清代地方行政能够和谐运行。其主要从管束书吏、文书档案、处理具体事务和弥补官僚体制的不足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清代幕友的作用,也略写了清代幕友利用文书档案肆意作弊造成的后果。
总的来看,和师爷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师爷的记载是丰富的,也全面、深刻的总结了从幕所应具备的个人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等,但对师爷在地方政治中的作用的认识是模糊的、并未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的。而当下对师爷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则是数量较少。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清朝师爷能够从先秦演变到清朝并盛行官场,并不能单纯的当作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应该探寻其存在的客观性。从清代的“师爷佐治”联想到我们当代乡镇自行招聘的干部人数日益增多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尽管其产生之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其根本的原因是否和清代的“师爷佐治”的产生和发展有相类似之处,很值得我们以史为鉴,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再者,“师爷作为清代一支受人聘用的专业队伍,对于清代行政运作和政权的存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全球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进步,对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出资人和经营者不得不渐趋分离。因此在国外应运而生了一支受人聘用的“职业经理”和相应的人才市场。那么,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否需要建立和培养这样一支专业“师爷”队伍呢?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二、师爷的概念及其外延
(一)“师爷”的概念
师爷是人们对在官员身边作幕的人的一种俗称。师爷是明清地方官员自己出资聘请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佐治”人物,既不是正官,也不是属吏,没有官衔职称,也不纳入政府的官僚体制之内。也就是说师爷们和朝廷没有直接关系,不会被朝廷规定任期、发放薪俸、授予职称等,而是受地方官雇佣,由地方官支付酬金,仅需对主官负责即可。
事实上,师爷不是明清时期才有的,古代就有类似师爷的职位如幕宾、门客。明清师爷实际就是从古代的幕僚演变过来的。明清时期,顺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催生出大量的专业师爷,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政府,相互联系和帮助,构筑起独特的“师爷体制”。
在清代,官员们一般都会雇佣几个得力的师爷帮助自己处理繁忙的事务,一般官员花费在雇佣师爷方面的费用占其总收入的20%左右。据《佐治药言》的记述测算,清代1358个县、124个州、245个府与18行省及其有关省级部门,再加上中央中央政府机关,其所聘请的师爷不会少于1万人,队伍规模堪比正式的官僚队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