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的研究

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的研究[20191218145135]
内容摘要:自古以来,湘西苗族的舞蹈表演一直受到历史、宗教、战争等影响,不断地变化和接受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湘西苗族鼓舞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因此,为了跟上湘西飞速的发展,调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历史文化背景、价值特点、生存现状,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鼓舞的生存发展,剖析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内在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引言,这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研究目前现状等情况。第二章,概述了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内在因素,包括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和影响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一些方面;第三章是笔者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研究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未来发展做一个展望,包括湘西苗族鼓舞的现存形式、生存困境以及对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和发展。第五章主要是笔者对湘西苗族鼓舞保护问题提出的几点意见,希望可以和更多的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湘西苗族鼓舞。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湘西苗族鼓舞鼓舞文化内在因素生存现状传承发展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的概述 2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 2
(二)民族迁徙、环境变更和战乱纷争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影响 3
1.湘西地理位置 3
2.受到民族迁徙等地理环境变更和战乱的影响而形成 3
(三)民族生活及族群文化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影响 4
1.农耕文化 4
2.无字文化 4
(四)民族独特性与自娱性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影响 4
1.“少数文化” 4
2.自娱与娱人需要 5
(五)民族社会功能淡化与审美观念改变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的影响 5
三、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分析及发展新探索 6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现存形式 6
1.表演形式 6
2.服装特点 7
3.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 7
(二)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生存困境 9
1.社会娱乐多元化的冲击 9
2.对苗族鼓舞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 9
3.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使苗族鼓舞的传承断层 9
4.受到资金和场地器材的限制导致鼓舞不能广泛开展 9
5.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民对鼓舞的热情逐渐淡化 10
四、湘西苗族鼓舞保护和发展 11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现状 11
1.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2.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二)湘西苗族鼓舞的当代发展 12
1.湘西苗族鼓舞在民俗活动中的新发展 12
2.湘西苗族鼓舞在舞台艺术中的新发展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附录1 16
附录2 18
致 谢 20
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的研究
一、引言
湘西,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同时也是典型的“民族文化沉积区”。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并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长时间的演变和迁徙中,苗族民间舞蹈已经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质量的舞蹈形式。如舞蹈《雷公舞》、《芦笙舞》、《木鼓舞》等,其中鼓舞最具有代表性。自古以来,湘西苗族的舞蹈表演一直受到历史、宗教、战争等影响,不断地变化和接受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湘西苗族鼓舞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因此,为了跟上湘西飞速的发展,调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历史文化背景、生存现状,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鼓舞的生存发展,剖析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内在因素,成为我对湘西苗族鼓舞调查的主要目的。
有一些学者对湘西苗族鼓舞进行了研究,例如:蒋浩、姚岚撰写的论文《湘西苗鼓艺术》(2003)和龙庆凤撰写的《论湘西苗族鼓舞》(2004 年)等等。以上研究都是以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对较少地分析影响其文化内在因素和对未来的发展,缺少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因此,在研究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工作的同时,也有必要对湘西苗族鼓舞今后的发展进行新的探索。
我通过采访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石顺民、时节海了解到湘西苗族鼓舞的发展历史、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由于相关数据的收集是有限的,仍然是这篇文章的问题,只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舞者和学者,对湘西苗族鼓舞有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二、影响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内在因素的概述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
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差不多是和整个民族一起诞生的,它和整个民族史一起变化、发展。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切的考证湘西苗族鼓舞的生产时间和历史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看,通过田野调查可以看到湘西苗族鼓舞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鼓舞的起源。湘西苗族鼓舞大致起源有下列几方面:
1.湘西苗族鼓舞最初源于苗族祖先的祭祀活动
《易?系辞》关于"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载与人类学视野中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一致的。祭祀行为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祭天,其二是祭祖。不仅体现出人类敬畏大自然,还体现了人类缅怀和畏惧祖先和英雄。因此,苗民通过鼓舞方法来展现古老民族的状态,非常合理,非常可信,这是从苗民的心理角度来对鼓舞研究的。这种祭祀活动时间久了已经成为了苗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至今,湘西苗族每逢春节期间或者其他节日时,都要举行盛大的鼓舞演出,祭祖娱神,祈求庇护。
2.湘西苗族鼓舞源于苗族的日常生产、生活
在历史上,苗族受到种族、政治、经济的压迫,为了寻求生存的避难所,苗族人民被迫居住在深山,过着原始农业生产生活。在高高的山谷丛林里,在无人居住的环境中,苗族人民调整作息,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用鼓来模仿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动作,以此创作鼓舞艺术。到目前为止,湘西苗族鼓舞许多的舞蹈动作都是表现的日常生产生活,如犁耕作、播种、种植、收割、纺织等。这说明湘西苗族鼓舞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产物,并与苗族日常生活和生产是密切相关的。
3.湘西苗族鼓舞源于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模仿
有一些苗族鼓舞动作保留了苗民原始形态,而且很好的体现了苗民对原始生活的憧憬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如大鹏展翅、鸡啄米、牛摆尾、猴子摘桃等等动作。
4.湘西苗族鼓舞源于苗族祖先的反抗斗争
苗族人民不满封建王朝对他们残暴的统治,他们团结在一起抵抗外敌,反对侵扰,通过坚强的抵抗与斗争,取得了令人可歌可泣的伟大成绩。苏秦背剑、陈鼓催兵、霸王兴鼎等这些苗族鼓舞的动作可以直接显示出苗族人民喜欢自由,反对暴政,和强权斗争到底的精神。
(二)民族迁徙、环境变更和战乱纷争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传递的影响
1.湘西地理位置
湘西坐落于湖南的西北部,它是湖南省唯一的西部大开发地区,而且还是国家着重帮助扶持的贫穷地区。它的东部、东北部与怀化市、张家界市相邻;西南部和贵州省的铜仁交接;西部和重庆市的秀山县、酉阳县接壤;西北部和湖北省的恩施州毗邻。湘西总共有一个市和7个县,分别为:吉首市和泸溪、保靖、凤凰、花垣、古丈、永顺、龙山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以成为少数名族的代表,它有30多个民族,例如耳熟能详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瑶族,侗族等。湘西这个地方就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模式,虽然这个分布格局会使苗族鼓舞原生态的文化受到影响,但也使苗族鼓舞融入了新的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2.受到民族迁徙等地理环境变更和战乱的影响而形成
研究历史发现,在先秦时期苗族鼓舞大迁徙就已经开始,直到汉朝末年基本上结束,在这期间经历了共七个大迁徙和两个族内的分化,直到唐宋、明清朝代才定格下来。据调查,大约五千年前,济水、淮水一带聚居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炎黄部落不仅打败了九黎部落还把蚩尤给杀死了,在这之后,苗族先民就从中原地区向南迁徙。周代初期,已迁徙到洞庭湖南北地区。苗族《祭鼓词》中描述到:“追念我祖先,住在仰欧堆沙,天水紧相连,一天涨九次,老人难安居,一心想迁徙;敲石传不远,击木响嘭嘭,大家聚拢来,商量往西迁。”根据这短话可以看出,苗族先民们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迁徙过程中,已经有了木鼓。在西迁的过程中,每队有一个木制的鼓,以避免在迁移过程中落后,用木鼓传递信息。每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后,便要“立鼓为社”或者重新建立一个被称为“鼓社”的社会组织,用以组织管理苗族祭礼等活动。经历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后,苗族人民基本分布在我国黔东南、湘西等地区,他们居住在山岭重叠、地形比较复杂,并且农业经济能自给自足的地方。外界恶劣的因素经常会在苗族鼓舞长期迁徙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但同时它也给苗族鼓舞带来了新鲜血液,比如生活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特征,苗民长期在田野里山坡上耕耘,在陡峭的山峰和曲折的小路上行走,这种山地栖身的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族鼓舞的传承,但它同时也丰富了苗族鼓舞的种类、鼓舞的方式、鼓舞的套路,成为了沟通和维护苗族人民集体意识的载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