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曲牌研究__以梳妆台为例

扬剧曲牌研究__以梳妆台为例[20191218144255]
内容摘要:扬剧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能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 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扬剧观众减少,剧团生存艰难,整个剧种已处于濒危状态。本文结合相关主要史料和文献,对扬剧曲牌梳妆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梳妆台曲牌作为扬剧中最重要的唱腔曲牌之一,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具有灵活多变的形态结构和唱腔形态,能够表现扬剧剧目中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并且更加能刻画出剧中人物的形象。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扬剧梳妆台研究
目录
一、 引言 1
(一)课题来源 1
(二)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2
二、 扬剧以及梳妆台历史 2
(一)扬剧历史 2
(二)梳妆台历史 2
1.金派梳妆台 2
2.高派梳妆台 3
3.华派梳妆台 3
三、梳妆台体式变化 4
(一)句式缩短梳妆台 4
(二)句式扩充梳妆台 5
(三)扩板梳妆台 6
四、梳妆台腔调形态 6
五、梳妆台类各曲牌的来源归属 8
(一)分类 8
(二)曲牌间的关系 9
1.老梳妆台 9
2.民歌梳妆台 9
3.江南梳妆台 10
4.民歌孟姜女 10
六、扬剧梳妆台体式结构分析 11
(一)按唱词划分 11
1.七字梳妆台 11
2.十字梳妆台 12
3.堆字梳妆台 13
(二)按句式结构划分 14
1.半妆台 14
2.雪拥蓝关 15
七、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扬剧曲牌研究——以梳妆台为例
一、引言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自己家乡扬州,因为自己周围有一些扬剧戏曲家,旁敲侧击的,自己一直对它一直有些耳濡目染。每当自己在欣赏一些扬剧曲目的时候,感觉很多片段都十分的精彩,并且在许多场景中人物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就激发了笔者的兴趣,追根溯源,笔者发现,这些离不开梳妆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梳妆台,是扬剧 中的一种曲牌 ,扬剧中的曲牌有数十种,但是唯独梳妆台最精彩,也最重要,当然,它也是扬剧中最基本的曲牌,不可或缺,它在扬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之前本人在欣赏扬剧曲目时发现,几乎每出戏里都会有几段非常朗朗上口的梳妆台,当然,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使得扬剧更有味道了。作为一个扬州人,我认为扬剧的发展不应该停滞,因此,我觉得对梳妆台的探索和研究很有意义,可以说,梳妆台是扬剧的主心骨,能深入的了解它,对推动扬剧乃至更多戏曲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笔者把对扬剧曲牌梳妆台的研究定为研究选题。
(二)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梳妆台是扬剧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曲牌。扬剧,原名维扬戏,以前俗称扬州戏,是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南京以及安徽、上海一带的一个戏剧品种。其是在扬州、镇江等地花鼓戏的基础上,后又吸收了扬州清曲唱腔及部分曲目发展而来的。扬剧中的唱腔曲牌十分的丰富,这些曲牌都来自于扬州清曲、扬州花鼓和扬州香火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中又以扬州清曲为主导,扬州清曲当中的梳妆台、满江红、剪靛花和银钮丝等,都是扬剧的主要曲牌。而在这些曲牌当中运用最广泛的便是梳妆台。梳妆台来源于扬州清曲,而扬州清曲当中的梳妆台是从明清小曲中演变而来,更早是从江浙一带的山歌中演变而来。
通过在图书馆和在网站上面的查询,得知现在国外几乎没有学者研究过扬剧,其中的梳妆台也更是无人问津;在国内许多学者大多研究的都是扬剧的一些曲谱,更多的则是研究扬剧的一些名曲,诸如《僧尼下山》、《罗帕记》、《百岁挂帅》等,还有对扬剧派别的研究,单纯的对梳妆台的研究还是不多,但是我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扬剧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人物情感都是通过不同梳妆台的用法来进行的。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本文把梳妆台放在扬剧甚至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考察。首先对扬剧梳妆台的历史进行一个概述,之后是对梳妆台的体式结构变化和腔调形态进行分析,最后对其与同类曲牌间的来源归属关系、曲牌本体结构特征内容,进行较为缜密的分析。
二、扬剧以及梳妆台历史
(一)扬剧历史
扬剧原名维扬戏,原先主要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等地区,后又传播到安徽、上海一带。它是以苏北香火戏和花鼓戏为基础,后又融合了扬州清曲和地方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二)梳妆台历史
在扬剧的主要唱腔当中,以清曲曲牌最为常见,这是由于扬州清曲曲调十分的丰富,而且非常细腻和动听,而在这些清曲曲牌当中以梳妆台最具代表性。梳妆台来源于明清小曲,它是从其中演变而来,对于梳妆台的来源,武俊达先生也这么说过:“如果就梳妆台一曲如何由山歌和小调而逐渐发展成为戏曲音乐这一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作一些比较与分析,对于某些以曲牌连缀来体现戏曲表现的某些地方剧种,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由于梳妆台运用特别广泛并且经常根据演员的一些情况来进行调整,因而其后来形成的风格派别有很多,现今,得到公认的有三个派别,分别是金派、高派和华派。
1.金派梳妆台
金派梳妆台是由扬剧表演艺术家金运贵所创。起初它被称为自由调,后来逐渐被一些戏曲家称做“金腔”、“金调”,其梳妆台优美淳朴、意味浓郁,因此,它是扬剧中最具特色的唱腔流派,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金运贵曾说过:“我学扬剧,第一个曲调就是学的‘梳妆台’,行内称之为大锅菜,因为这个曲调在舞台上用得最多。”[1]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她就认识到了梳妆台的重要性,之后她一边研究当时梳妆台的各种形态,同时又在长期的舞台表演中,结合实际,根据自己嗓音以及其他方面的条件,对梳妆台进行了一些创新,这些创新大致体现在旋律上。在当时,原来传统曲调的梳妆台的音域是十三度,而金派梳妆台的音域仅为八度,与传统曲调的梳妆台相比,金派梳妆台的旋律显得更加的简单质朴。
2.高派梳妆台
高派梳妆台是由扬剧表演艺术家高秀英所创。她也是对原来传统曲调的梳妆台做了一些创新,她所做的创新与金派梳妆台有很大的不同,她所做的创新主要在演唱风格以及乐队伴奏上。高派梳妆台在演唱时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尤其是当乐队在伴奏高派梳妆台时,会在全曲中表现出舒展流畅,衬腔高昂俊朗的特点,而且主胡在运弓时特别的饱满并且富有弹性,当然,这只是一方面,高派梳妆台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便是“西皮堆字梳妆台”的运用,它可以将近30个字的唱词堆砌在一个乐句中,使整个乐句一气呵成,很有气势,当然了,这需要表演者有着很深的唱功,这对表演者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笔者发现,以往高派比较著名的演唱家还是比较少。此外,在为高派梳妆台伴奏的时候,用到的主乐器通常为小高胡,因为小高胡更能搭配出高派梳妆台的那种气势,这也是其一大特色。
3.华派梳妆台
华派梳妆台是由扬剧表演艺术家华素琴所创。她对扬剧所做的创新也与金派、高派不同,尤其和高派梳妆台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高派梳妆台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而华派梳妆台委婉抒情、徐缓柔和。在伴奏方面,为华派梳妆台伴奏的时候,要求主胡必须轻重适度,而且运弓要非常的稳。在伴奏的旋律和节奏方面,华派梳妆台也有很大的讲究,要求伴奏必须要帮衬着梳妆台,尤其是在梳妆台唱腔拖音时,伴奏要不断的加以变化,这对乐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之后,这样就形成了华派梳妆台的另一个特色,艺人们称之为“过门”。华派梳妆台过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起始于拖腔音,但是却结束在下一句开始音阶的上下二、三度上,并且两者之间的过渡显得非常的自然平稳。这样使得观众在观赏的时候,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其中的内涵,但是却不知道这些感觉很好的东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三、梳妆台体式变化
在探究梳妆台体式变化之前,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些体式变化。首先,在扬剧之中,常用的曲牌除了梳妆台之外还有很多,例如《滚板》、《小郎调》、《数板》等等数十种,在这些曲牌中,要数梳妆台最为突出和重要,梳妆台能成为扬剧中最突出、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为精彩的一个曲牌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梳妆台体式结构的多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甚至是一些更为细小的细节,都可能会给梳妆台的体式结构造成变化,以下便是梳妆台在实际应用中的体式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