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之合唱课的探究以地区为例【字数:9581】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课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极大、极快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它还能够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起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强调了要加强合唱教学,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合唱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常熟地区中学音乐课合唱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音乐学科的特点,探究目前音乐学科合唱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索,并阐述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则,以课堂为基础,有效的实施合唱课的教学。让音乐课成为全校最具有艺术特色的课程,学生和老师一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美的表达。
Key words: Music lesson Chorus Teaching Explore目录
1. 引言1
2. 中学音乐课的目标与要求2
2.1 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与要求2
2.2 音乐课堂中合唱课教学的优势3
3. 常熟地区中学合唱课教学现状3
3.1 教材分析3
3.2 教材实施过程4
3.3校园合唱环境5
3.4教师对合唱的认识5
4. 合唱课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6
4.1 重视不够,意识不强6
4.2 合唱环境欠佳7
4.3 城乡差别7
5. 加强中学合唱课教学的策略8
5.1 提高合唱课教学的认识8
5.2 加强音乐教师合唱课教学能力9
5.3 营造提高合唱课教学的环境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及缘由
如今,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音乐的素养,很多地方已经将音乐学科纳入中考科目。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我国中学音乐的课堂上,合唱课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我认为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集体的歌唱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尤其在一些偏离市区的农村学校中,更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当然这也和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认知文化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现在我国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但如今还是存在一些学校对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重视程度不统一,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作为一名即将走向音乐教师岗位的音乐师范专业学生,我非常迫切的想要去改变如今中学生的合唱素养,笔者将针对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提出更加有效的改善方法和途径。我调查发现在常熟地区甚至很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都很难上好一堂合唱课,导致学生对合唱课的兴趣并不大,对书本上的合唱作品也不太了解,更别说想要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在常熟很多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其实就是齐唱比赛,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本课题将以常熟地区六所中学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情况及音乐教材上的合唱作品为例,分析在音乐课—合唱课中的问题及不足。
1.2 课题解决思路
1.1.1 文献研究法:运用网络资源和书籍并查阅了中学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资源;在知网上搜索关于中学合唱课教学的相关研究和报告;搜集常熟地区音乐课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分析与整理,了解合唱课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给本文提供全方面帮助。
1.1.2 访谈调查法:对常熟地区中学进行随机访谈。深刻了解学生对和合唱课教学的兴趣及建议、深刻了解老师对合唱课教学的需求及教学现状、深刻了解学校对合唱课教学的认知及支持。通过对学生,老师,学校的访谈,总结出更适合常熟地区中学的音乐课合唱课的教学实践方法及准则。
1.1.3 案例分析法:通过随机聆听常熟地区六所中学的音乐课合唱课,分析出课堂中老师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能不能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到的要求。
中学音乐课的目标与要求
2.1 中学音乐教材的目标与要求
在江苏省,音乐教材基本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出版社两种版本,两个版本都是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来编写的。以2001版本编写的音乐教材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推向了顶峰,而以2001版编写的音乐教材也突破了之前教材只重视演唱、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音乐学界的教育专家们及教师们也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的出现也赞赏有加。课标中的十条基本理念与总目标开启了21世纪音乐教育的繁荣时期,根据新课标所制定的音乐教材极大地支撑了我国对中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的要求内容。后来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在中学实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推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1版把2001版中的十大理念改变成五大理念,分别是课程性质、总目标、教材实施建议和课程内容。2011版本的新课程标准也更能反映在新时代社会中的总目标和战略——重视审美教育的发展、吸收音乐多元化、充实民族音乐,使新课程标准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在之前2001版本中提到中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为6条,分别是: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及开放性原则。而在之后的2011版本中对中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则变成了学生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在这些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版本更加侧重学生为本原则。一切的音乐学习及音乐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这也刚好体现出了新课标的意义,也正是江苏省中学音乐教材的目标与要求。
2.2 音乐课堂中合唱课教学的优势
“合唱”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同学们要通过相互合作及有感情的演唱来表达作品。其中“合”并不单一的指合作,也包括合理的处理作品、合理的指挥、合理的伴奏等。而“唱”也并不单一的指有感情的演唱,也包括表情的表达,嗓音的控制等方面。合唱也并不是急于求成的东西,而是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来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合唱音乐的意义,才能更加激发出学生们对合唱的激情。
合唱课教学对教师也有相关方面的要求,其中指挥是重中之重。老师的指挥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个复杂系统的工作,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这就能更好看出教师们的音乐专业素养。首先在备课时,老师就需要充分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的风格,掌握歌曲的音乐史,熟悉作者背后的故事,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域,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驾驭各种难度的合唱作品。其次,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听音水平,在指挥时能够争取辨别出同学们的细微音准,这样在合唱教学时教师才能够指出同学们的不足。最后,在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彰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并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真诚及互助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够上好一堂合唱课。
Key words: Music lesson Chorus Teaching Explore目录
1. 引言1
2. 中学音乐课的目标与要求2
2.1 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与要求2
2.2 音乐课堂中合唱课教学的优势3
3. 常熟地区中学合唱课教学现状3
3.1 教材分析3
3.2 教材实施过程4
3.3校园合唱环境5
3.4教师对合唱的认识5
4. 合唱课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6
4.1 重视不够,意识不强6
4.2 合唱环境欠佳7
4.3 城乡差别7
5. 加强中学合唱课教学的策略8
5.1 提高合唱课教学的认识8
5.2 加强音乐教师合唱课教学能力9
5.3 营造提高合唱课教学的环境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及缘由
如今,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音乐的素养,很多地方已经将音乐学科纳入中考科目。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我国中学音乐的课堂上,合唱课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我认为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集体的歌唱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尤其在一些偏离市区的农村学校中,更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当然这也和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认知文化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现在我国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但如今还是存在一些学校对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重视程度不统一,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作为一名即将走向音乐教师岗位的音乐师范专业学生,我非常迫切的想要去改变如今中学生的合唱素养,笔者将针对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提出更加有效的改善方法和途径。我调查发现在常熟地区甚至很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都很难上好一堂合唱课,导致学生对合唱课的兴趣并不大,对书本上的合唱作品也不太了解,更别说想要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在常熟很多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其实就是齐唱比赛,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本课题将以常熟地区六所中学音乐课中的合唱课教学情况及音乐教材上的合唱作品为例,分析在音乐课—合唱课中的问题及不足。
1.2 课题解决思路
1.1.1 文献研究法:运用网络资源和书籍并查阅了中学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资源;在知网上搜索关于中学合唱课教学的相关研究和报告;搜集常熟地区音乐课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分析与整理,了解合唱课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给本文提供全方面帮助。
1.1.2 访谈调查法:对常熟地区中学进行随机访谈。深刻了解学生对和合唱课教学的兴趣及建议、深刻了解老师对合唱课教学的需求及教学现状、深刻了解学校对合唱课教学的认知及支持。通过对学生,老师,学校的访谈,总结出更适合常熟地区中学的音乐课合唱课的教学实践方法及准则。
1.1.3 案例分析法:通过随机聆听常熟地区六所中学的音乐课合唱课,分析出课堂中老师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能不能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到的要求。
中学音乐课的目标与要求
2.1 中学音乐教材的目标与要求
在江苏省,音乐教材基本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出版社两种版本,两个版本都是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来编写的。以2001版本编写的音乐教材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推向了顶峰,而以2001版编写的音乐教材也突破了之前教材只重视演唱、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音乐学界的教育专家们及教师们也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的出现也赞赏有加。课标中的十条基本理念与总目标开启了21世纪音乐教育的繁荣时期,根据新课标所制定的音乐教材极大地支撑了我国对中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的要求内容。后来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在中学实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推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1版把2001版中的十大理念改变成五大理念,分别是课程性质、总目标、教材实施建议和课程内容。2011版本的新课程标准也更能反映在新时代社会中的总目标和战略——重视审美教育的发展、吸收音乐多元化、充实民族音乐,使新课程标准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在之前2001版本中提到中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为6条,分别是: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及开放性原则。而在之后的2011版本中对中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则变成了学生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在这些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版本更加侧重学生为本原则。一切的音乐学习及音乐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这也刚好体现出了新课标的意义,也正是江苏省中学音乐教材的目标与要求。
2.2 音乐课堂中合唱课教学的优势
“合唱”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同学们要通过相互合作及有感情的演唱来表达作品。其中“合”并不单一的指合作,也包括合理的处理作品、合理的指挥、合理的伴奏等。而“唱”也并不单一的指有感情的演唱,也包括表情的表达,嗓音的控制等方面。合唱也并不是急于求成的东西,而是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来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合唱音乐的意义,才能更加激发出学生们对合唱的激情。
合唱课教学对教师也有相关方面的要求,其中指挥是重中之重。老师的指挥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个复杂系统的工作,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这就能更好看出教师们的音乐专业素养。首先在备课时,老师就需要充分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的风格,掌握歌曲的音乐史,熟悉作者背后的故事,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域,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驾驭各种难度的合唱作品。其次,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听音水平,在指挥时能够争取辨别出同学们的细微音准,这样在合唱教学时教师才能够指出同学们的不足。最后,在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彰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并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真诚及互助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够上好一堂合唱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