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__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大家唱”老年文艺团体戏曲活动调查研究

夕阳的余晖__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大家唱”老年文艺团体戏曲活动调查研究[20191218145243]
内容摘要:为了更好的发展老年人文艺团体活动和传承戏曲艺术,本文以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大家唱”老年文艺戏曲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家唱”活动组成人员、活动内容、人员的参加动机、所涉戏曲曲目的调查研究,分析与总结出“大家唱”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传承与发展的改进建议,为家乡的老年人文艺生活未来的发展出一份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老年人文艺团体活动传承戏曲发展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课题来源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内容 2
二、“大家唱”活动概貌 3
(一)常州市民间戏曲活动的一般描述 3
1.常州市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 3
2.常州市戏曲文化的生态环境 3
3.常州市民间戏曲的演出规模及市场 3
(二)“大家唱”组成人员 4
1.老年人 5
2.中青年人 5
(三)参加动机 5
1.自己爱好 6
2.增强体质 7
3.打发、消遣 7
4.戏曲故事情节深入人心 7
5.戏曲的传承 8
(四)活动内容 8
(五)受众 9
三、“大家唱”涉及的戏曲曲目 10
(一)当代著名戏曲曲目 10
(二)传统曲目 10
(三)所涉剧种 10
四、“大家唱”戏曲活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12
(一)活动的优势 12
1.戏曲活动独领风骚 12
2.团队参与性高 12
(二)活动的不足 12
1.唱戏人员不固定 12
2.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保安人员 12
3.资金短缺 12
五、老年文艺团体活动的今天与明天 14
(一)老年文艺团体活动在社区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14
1.对老年人的意义 14
2.对社会的意义 14
(二)老年文艺团体戏曲活动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14
1.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团队建设是前提 14
2.老年文艺团队建设资金筹措多渠道,经费保障是根本 15
3.老年文艺团队发展上水平,整合人才资源是基础 15
六、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8
附录1:本课题采访情况一览表 18
附录2:采访朱富良笔录 19
附录3:采访蒋梅芬笔录 21
附录4:采访许祥英笔录 23
附录5:采访季中观笔录 25
附录6:采访庞妆心笔录 27
附录7:照片资料 28
致谢 31
一、引言
(一)课题来源
当今时代,老年人文艺生活可以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人们对于精神上满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2013年的暑假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跟随外公在家附近的广场上看了一场老年人戏曲演出,唱戏的演员以及伴奏人员全部都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笔者被他们这种热爱戏曲的精神所吸引,并且对他们的这个神秘“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在常州市新北区徐墅社区找到了这个叫“大家唱”的老年文艺戏曲团体。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个团体每到周六下午就在常州市春江镇徐墅社区排练,风雨无阻。他们靠什么聚在一起?主要有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他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产生了以此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冲动。
(二)文献综述
现如今社区文化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勇的《老年社区文艺活动发展研究》本文主要从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角色、社区文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活动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常健,李科的《老年社区的“可生长性”研究》分析了老年社区的现状,对于社区的空间、康乐活动、文艺活动、休闲娱乐提出了“生长型”的建议。而老年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格外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戏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戏曲艺术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走出困境,这一直是被大家关注的问题。老年人是民间戏曲传承的主力军,徐炯权和本刊编辑部的《老年戏迷在激情中寻找精神家园》本文通过描写“十九和弦公共大戏台”活动来分析老年人对戏曲艺术痴迷的原因。老年人参加文艺团体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自身的晚年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华名族道德的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力。
2012年我系成立了“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并举办了相关活动。观摩了系列活动后我发现我们的家乡:苏南地区竟然蕴藏丰厚的音乐文化资源。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也很富有表现力,是苏南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转型,这些品种渐渐不再流行,逐步衰败。因此,苏南各地政府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这些“非遗”。我们音乐系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许多老师和历届同学的毕业论文都对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作过精彩的描述和分析。但是,对老人音乐生活的论述却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富有开拓性的崭新课题。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以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大家唱”老年文艺戏曲团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总结出“大家唱”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传承与发展的改进建议。文章第一部介绍了课题的来源、相关的文献综述还有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大家唱”的活动概貌,主要从常州戏曲活动的描述、组成人员、参加动机、活动内容,受众这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大家唱”所涉及的一些当代的戏曲曲目、传统戏曲曲目和涉及的剧种。第四部分主要讲了“大家唱”活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第五部分主要是写老年文艺团体活动对老年人、对社会的意义和自己对于老年团体活动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
该研究试图寻找老年人热衷戏曲活动的原因,分析当今社会对戏曲的可接受程度,为家乡的老年人文艺生活未来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二、“大家唱”活动概貌
(一)常州市民间戏曲活动的一般描述
1.常州市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
说到常州民间戏曲,就不得不说常州锡剧。锡剧最初在常州叫滩簧,发源于常州武进和无锡一带的民间。最初的曲调及演唱内容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经历了山歌小调、花鼓小戏、对子戏的三个曲艺形式的改变。锡剧从最早的滩簧到常州文戏、常锡文戏、常锡剧,最终才命名为锡剧。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锡剧也最终成为了江苏的一个最为代表性的剧种,常州也把锡剧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2.常州市戏曲文化的生态环境
常州有四个专业的锡剧团,常州锡剧团、武进锡剧团、溧阳锡剧团和金坛锡剧团。更有郑桂芬、周菊英、沈阿焕、张乾大这样的锡剧名人。
?1951年,常州组建了新华实验常锡剧团,为了发展的更好,常州的文化主管部门集中精力,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理和改造。邀请老艺人王嘉大等, 整理了大部分的对子戏。为了培养锡剧的接班人,1963年常州市锡剧团成立了专门给戏曲爱好者学习的学馆。1970年常州有了正式的戏剧专科学校,为戏曲艺术培养了大批人才。现如今常州市共有100多个民间戏曲社团,其中戚墅堰东方京剧社、武进阿甲艺术团、金中京剧社最为著名,每到五一节或者是国庆节这样的大型节日,常州市也会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或者戏曲比赛,为喜爱戏曲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常州还存在着一些非专业的民间艺人,每逢过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当地人都会邀请他们来唱戏,他们以唱戏来维持生活,这样的现象出现在常州城乡地区比较多,常州市区很少见。可以说常州市为宣传戏曲文化作出了很多的工作。
3.常州市民间戏曲的演出规模及市场
民间戏曲产生于民间,老百姓是它的主要观众群体。于是为了更好的演出,各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演出习俗与规模。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的人们每到农历“三月半”就是一年一度赶庙会的日子。2014年4月15日,笔者跟随外婆前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有名的双坝千墩禅寺观看庙会戏。据调查,庙会戏的戏班都是民间的戏曲演员,他们热爱唱戏所以组织在一起创办了一个戏班,戏班以唱锡剧为主,名字叫常州锡剧演出团,成立至今已有十几年。戏班共有16人,4个戏曲伴奏人员(1人电子琴,1人二胡,1人敲鼓,1人扬琴)9个唱戏人员,3个负责杂物。其中大部分是春江镇人,少部分是常州市区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