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吟诵目前的生存状况调查

常州吟诵目前的生存状况调查[20191218144357]
内容摘要:吟诵是介于“唱”和“读”之间的,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常州吟诵是用常州方言进行的吟诵,本文我主要介绍了常州吟诵,通过调查问卷,查阅各种图书馆资料以及网上资料,了解了常州吟诵在常州市的生存情况,发现常州吟诵如今的传承状况非常差,常州吟诵已经岌岌可危,为此我还采访了常州吟诵传人并提出了我在传承发展常州吟诵方面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吟诵常州吟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众文化诗词文
目 录
一、 引言1
二、常州吟诵概述 1
(一)常州吟诵简述1
(二)构成吟诵音乐的条件1
(三)常州吟诵的历史2
(四)常州吟诵的文化价值3
三、常州吟诵的调查 3
(一)常州吟诵现状3
(二)实地常州吟诵问卷调查4
(三)采访常州吟诵传人屠岸5
1.生平6
2.屠岸先生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看法7
3.屠岸对常州吟诵的节奏、音调及发音理解7
四、常州吟诵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8
(一)常州吟诵的传承 8
(二)常州吟诵的保护 8
(三)常州吟诵的发展 9
五、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一、引言
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历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所以这诗词文言文在中国可谓是十分繁荣,汉语诗歌对于音与韵、声与字、节奏与句式的排列组合变化规则十分的讲究。但是社会变迁很快,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能一味的保守旧文化,止步不前,于是,许多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就岌岌可危,也在传统文化之列的常州吟诵也不例外。常州吟诵是用常州方言进行吟诵的,它较多、较好地体现了古诗词文言文的声韵美和节奏美。
二、常州吟诵的概述
(一)常州吟诵的简介
吟诵是同时集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学科组合而成。吟诵艺术属于“小众文化”,标志着中华名族文化的最高水准。
首先,咱们先说“吟”,“吟”在古代与现代的理解有一点点差异。古代《战国策.秦策二》有记载:“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 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东汉高诱注曰: “吟, 歌吟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吟”就是“歌唱”。而现代意义的“吟”是指类似于歌唱一样的读,不是“唱”也非单纯的“读”它是介于“读”与“唱”二者之间的。“唱”一般是指有谱子,有固定的旋律和节奏,可以用乐器伴奏,而“吟”一般是指没有固定的谱子,它比较自由的旋律和节奏,灵活随意,不要用乐器伴奏。
再说“诵”,“诵”是指有抑扬顿挫节奏的读文章的方式。
所以,结合“吟”与“诵”的含义,“常州吟诵”就是指我国传统的、介于“唱歌”和“诵读”之间的,运用常州方言的并且有着自己理解的节奏与情感的以及抑扬顿挫声调的诵读古诗词文的一种读书方式。
常州吟诵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吟诵诗歌、吟诵词还有吟诵文言文,吟诵诗歌有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又称作“古风”,它包含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杂言诗(每句诗长短不齐);“近体诗”又叫做“格律诗”或是“今体诗”,它包含七律、五律、七绝、五绝。
(二)构成吟诵音乐的条件
(一)吟诵内容是为古典诗词及古文;
(二)要运用方言吟诵,旋律要具有明显的民族或是区域特色;
(三)音调必须具有正宗传承,亦或是自己经常长时间固定形成的有个人特色的创作,不能自由随意乱唱;
(四)旋律大致在于诗歌的诵读声调,基本遵循“平低仄高”或“平高仄低”的规律,主要采用乐音来吟唱,偶尔参夹夹白(半读半唱或纯诵读的词句);
(五)节奏也是在于诗歌的诵读节奏,大致遵循“平长仄短”的规律,采用“弹性拍子”;
(六)吟诵者必须把自己对所吟诵诗文的感受理解以及诗文的意境等溶注于吟诵之中。
(三)常州吟诵的历史
吟诵,这一以口耳传承的音乐文化艺术,至少有着两三千年的历史。常州吟诵则隶属“吴吟”。
其实常州可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自古以来,教育事业就十分发达。先秦时,就有对“吴吟”的描述;秦汉后,“诗”不再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诗与歌分了家,但是吟诵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世人传承了下来;到了唐肃宗(756~762年)时期当地的最高学府常州州学建立,后来改为常州府学,聚集着许多在文化上出类拔萃的文人精英;1109年朝廷在全国共要录取300名进士,常州地区占了53名,也就是因为这一叹为观止的数据,受到了宋徽宗的嘉奖,特赐名为“进贤”;到了明清时期,位于江南的常州经济繁荣,充裕的条件使得当地教育气息更是浓郁,读书之风繁盛,先后一共出过九名状元,1546名进士。“文教被于吴,吴尤盛于延陵”的美誉便是由此而来。因为吟诵自古以来是古人学习诗词文的方式,所以吟诵在教育风气盛行的常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甚至于有些农村人民或是一些妇女,凡是学过一点文学,或是身边有学过文学的,耳熏目染,也都会一点吟诵。于是,这就慢慢地形成了常州地区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吟诵—常州吟诵。然而清末时期,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一直是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中国要开始走向世界,外国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传统而又古老的文化,为了跟上世界的脚步,许多有志之士开始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爆发,秉着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改革,他们提倡白话文,古老中国文化迅速地吸收了外国先进文化、科技。于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常州吟诵逐渐衰弱,以至于今天,常州吟诵差点就要进入“绝学”这一分类。曾几何时,常州吟诵是那么繁荣昌盛;曾几何时,吟诵是作为读书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曾几何时,人们会想过吟诵至今会变得这么岌岌可危?现在常州吟诵的传人都屈指可数。
(四)常州吟诵的文化价值
常州吟诵拥有语言,文学,音乐三门学科的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吟唱流传于今的重要见证;古诗文,词文,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进步,字词的理解改变,要完全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寓意作文的内涵却已是十分困难了,而常州吟诵还完好地保留了古代吟诵的特点与吴语音韵特色,吟诵诗词文能更好的还原诗词文意境,能让今人看到古人吟诵的风采,对于理解作者有更好的帮助;吟诵对于学习古诗词文十分有效,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记得牢;常州吟诵跟语音可谓是密不可分,现代西方早已把音乐职业化,专业化,所以,许多人都还只能听人家唱或是唱人家的歌曲,而吟诵不一样,吟诵是古诗词文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结合在一起,使每个人都能开口唱自己的乐调;吟诵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影响遍布各地,在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越南等领国也有着吟诵的文化传统,虽然已经本民族化了,但却是是将中国传统吟诵吸收进化融合进去的;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培养中华民族情操,体会古人心境,增强海峡两岸文化认同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常州吟诵的调查
(一)常州吟诵现状
我通过书籍,网络等各方面调查途径了解并总结了一下官方的近些年常州吟诵现状是这样的: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曾经有多位名人志士想要提倡吟诵。出生于常州,作为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者、著名音乐家的赵元任老先生他提出吟诵可以从音乐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论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开始研究吟诵,写下了一共二十二首常州吟诵乐谱(大多是在《常州吟诗的乐调17例》,白居易的《长恨歌》吟诵、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李白《静夜思》中),并且录下了音调,使常州吟诵闻名国内外。1956年,赵元任先生著文紧急呼吁:“近些年来吟诵诗词、古文的这个传统差不多都丢失了,这真是可惜的事。”“现在最迫切的事,是赶快收集、记录这些老传统艺术,因为它就要看不见了。”海峡两岸也先后发表了数篇论文,呼吁吟诵的现状可危,要及时保护,这也进一步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常州吟诵的代表性传人有赵元任、周有光、屠岸,钱璱之、丁彦士、吴玉良、史肇美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秦德祥用了八年的时间为常州吟诵出版了《吟诵音乐》并且内含几位常州吟诵传人的录音光盘。
1990年至1991年间,常州市对常州吟诵传人进行了一次普查,及时记录了赵元任先生的美国录音,屠岸先生的一百零一首诗词文吟诵录音以及邹醒国等人的录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吟诵传承仍不容乐观,现今常州吟诵的传人在世的仅剩七位,年纪稍长的已近百岁,最年轻的也已过了八十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