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
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20191218145106]
摘要:靖江宣卷为“江北群落”,至今仍保留着“一人讲唱,众人和佛”的古风。
本文笔者在撰写本文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从靖江宣卷的起源入手,沿着靖江宣卷的历史发展,分别叙述了宣卷的三种内容分类--圣卷、草卷、科仪卷,并针对三种内容的不同曲调进行了细节展示,结合本身的音乐专业知识,力图还原这种古朴的音乐魅力,探寻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城镇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对这一“口口相传”的民间曲艺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使之与众不同的艺术光辉不至于被流行音乐所掩盖。
在靖江,宣卷被称为“讲经”,顾名思义,几位宣讲经文,讲经艺人们传承老一辈的讲经文化,追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使得这一艺术瑰宝得意传承。
讲经与当地风俗民俗关系密切。但凡喜得贵子、老人做寿、乔迁新居等喜事,四时节令中国传统节日,佛、道重大节日活动、寺、观庙会等,都例请讲经艺人热闹一番,讲经是当地农民精神文化和娱乐生活的重要传统文艺载体。讲经的主题思想多为除恶扬善,教化人们要做好事而不去做坏事,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于当今的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但是,这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存在“接力断层”、“青黄不接”等现实问题。加强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的研究,对保护、传承这一江南民间传统艺术瑰宝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宣卷靖江宣卷木鱼宣卷宣卷曲调
目 录
一、引言 5
(一)关于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的现状 7
(二)研究来源、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7
1.研究来源 7
2.研究思路 8
3.研究方法 8
二、 靖江宣卷 8
(一)靖江的历史沿革 8
(二)靖江宣卷的起源 10
(三)靖江宣卷的艰难发展 10
(四)靖江宣卷的内容分类 10
1.圣卷 11
2.草卷 11
3.科仪卷 12
三、靖江宣卷的曲调 12
(一)靖江宣卷主要曲调 12
1.单调(开篇) 13
2.平调 14
3.单调(急词令) 15
4.平调数板 16
5.摇铃腔 一(有名挂金锁) 17
6.摇铃腔 二(有名挂金锁) 18
7.十字调 19
8.莲花落 20
(二) 靖江宣卷中的文化基本常识 21
四、靖江宣卷的传承与保护 24
结 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
一、 引言
“江南群落”以苏州为中心,辐射至上海、浙江,众地区的宣卷都在不断地改革,张家港河阳宣卷不但有讲唱着、和唱着,还有乐队伴奏。以苏州同里的宣卷为代表的,早收到民国初年评弹的影响改为丝竹伴奏,表现出于苏州评弹趋同的趋势。而靖江宣卷在在面对严峻的现实时,虽然保留着原本的木鱼宣卷的本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所谓国学,就是无形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早已入主大雅之堂,为历代文化人习读承传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官定典籍,就是这类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曾为后来人引领方向;另一方面,它还包含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草根的文化。尽管这些草根文化在历史上不为人所称道、身贱位卑,但它对于培养民间正气却极具价值与活力。
“吴越比邻莫问宣卷故里,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在学习了指导老师的文章《论江南宣卷的音乐文化渊源》,及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锦溪一场关于宣卷保护及传承的展演。使我大致的了解了宣卷,而我毅然选择“宣卷”作为我写论文的对象,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能在这段是时间多多了解宣卷的曲调,通过对宣卷曲调初步的探索,尝试让更多的人了解宣卷,从而在宣卷的传承与发扬上,以尽我的绵薄之力。
宣卷,即为宣演宝卷,靖江宝卷历史悠久,有些宝卷,特别是其中的圣卷入《三茅宝卷》、《大圣宝卷》,是从明代时期就开始讲了,一直讲到现在。虽然没有资料可以确凿地认定其长生的准确年代,但至少可以证明在明代嘉靖前期做会讲经在靖江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宝卷从明代开始,经历清朝、民国,一只讲到现在。历代讲经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宣讲,同时通过他们再创作丰富宝卷文本。现存的这些圣卷,就是靖江历代做会讲经的“佛头”们集体创作的层叠累积的结果。
(一)关于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的现状
宣卷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曲艺,却往往依附于佛教音乐,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期, 关于“宣卷”的研究成果才逐渐多起来,目前笔者所了解的研究宝卷的学者也就是如扬州大学车锡伦先生,而另一位则是我的指导老师史琳教授,但两位先生研究的门路却有所不同,车先生是从文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方面去研究“宝卷”的,如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宝卷的形成和早期的佛教宝卷》、《靖江宝卷研究》、《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它》、《中国宝卷总目》等,车锡伦先生除了对宝卷的形成、渊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探究以外,主要是作为民俗文艺和俗文学(民间文学)的宝卷研究。而史琳老师则是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宣卷展开研究的,如: 《论江南宣卷的音乐文化渊源》 、《苏州胜浦宣卷研究》、《江苏太湖宣卷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征》、《江南民间传统宣卷的曲调与曲种价值初探》以及老师著的《苏州胜浦宣卷》一书等。当我和史琳老师一起去靖江采风时感到惊喜的是靖江文体站的黄靖老先生赠送了我们两本厚厚的有关靖江宝卷的书籍,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宣卷的活宝卷还有其发展,所以笔者再三思考后觉得研究曲调就应该了解它的使用场合,希望能在前辈大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争取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研究来源、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 .研究来源
原本可以说对宣卷知之甚少的我,记得和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史琳老师的一次偶然见面,才让我稍稍了解了宣卷。之后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论著《苏州胜浦宣卷》,让我拿着回去看看。通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阅读,终于弄明白了宣卷,之后就跟着老师四处走访采风。通过采风使我对宣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的独特魅力。在当地艺人赵华的介绍和表演中让我了解到靖江的宣卷曲调都是宣卷师傅口口相传的,但现在的艺人所展示的宣卷已然缺少了老师傅的那种古朴传统的味道,所以我决定对这一问题以及靖江宣卷及其曲调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将它定为了我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2.研究思路
一、通过老师的介绍及帮助,收集与宣卷相关的资料并阅读分析,更深一步的了解宣卷。
二、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访靖江古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民间宝贵资料脚本。
三、寻访靖江宣卷艺人, 跟随艺人参加宣卷演出并进行录音和拍摄。
四、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查阅有关靖江宣卷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整理对比。
五、通过实地调研和图书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初步观点,并通过再次对艺人的采访调研,核实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
最终,交由老师进行检查修改。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结合论证法
(2)田野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对比分析法
(5)归纳总结法
二、靖江宣卷
(一)靖江的历史沿革
靖江市,简称“靖”,处于中国东部,江苏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以北,东,西,金江海,南三临江,南部和江阴东南部,张家港隔江相望,东与如皋毗连,西北与泰兴相接连,是苏中地区的新兴口岸工业城市,拥有优质的长江岸线约54公里,交通便利。靖江因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是以叫做“靖江”。“靖”有安定昌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她紧邻长江,指明靖江是一座长江边上的城镇。靖江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地区,纳入苏锡常火炬带,成为上海浦东开发区及苏锡常火炬带向苏北辐射、延伸的“桥头堡”。靖江将成为长江以北的一流强市,领跑苏北各县市的各项发展。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的历史已有543年。
靖江,古称马洲、马驮沙。东汉未年的时候,靖江并没有形成土地,仅是江水中突现出来的一座独立的山,名为孤山。后来因为江潮的冲刷,孤山脚下逐渐隆起一块块的沙洲。沙洲又接连成片,形成陆地,人们称此为“马驮沙”。焦山港(今东兴镇)曾经发现过一块断碑,可见到的几句碑文是,“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大帝即三国时期吴国 的国君孙权 。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随着时间的冲洗,就把‘牧马大沙”误读成了“白马驮沙”,随着历史的传承便简称为“马驮沙”了。
晋太康二年(281年),靖江属毗陵郡暨阳 县(今江阴 市)。南北朝至明代初期,马驮沙相连起来,南部牧马至小沙属江阴,北部牧马至大沙先属海陵,后属泰兴。
摘要:靖江宣卷为“江北群落”,至今仍保留着“一人讲唱,众人和佛”的古风。
本文笔者在撰写本文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从靖江宣卷的起源入手,沿着靖江宣卷的历史发展,分别叙述了宣卷的三种内容分类--圣卷、草卷、科仪卷,并针对三种内容的不同曲调进行了细节展示,结合本身的音乐专业知识,力图还原这种古朴的音乐魅力,探寻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城镇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对这一“口口相传”的民间曲艺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使之与众不同的艺术光辉不至于被流行音乐所掩盖。
在靖江,宣卷被称为“讲经”,顾名思义,几位宣讲经文,讲经艺人们传承老一辈的讲经文化,追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使得这一艺术瑰宝得意传承。
讲经与当地风俗民俗关系密切。但凡喜得贵子、老人做寿、乔迁新居等喜事,四时节令中国传统节日,佛、道重大节日活动、寺、观庙会等,都例请讲经艺人热闹一番,讲经是当地农民精神文化和娱乐生活的重要传统文艺载体。讲经的主题思想多为除恶扬善,教化人们要做好事而不去做坏事,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于当今的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但是,这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存在“接力断层”、“青黄不接”等现实问题。加强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的研究,对保护、传承这一江南民间传统艺术瑰宝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宣卷靖江宣卷木鱼宣卷宣卷曲调
目 录
一、引言 5
(一)关于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的现状 7
(二)研究来源、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7
1.研究来源 7
2.研究思路 8
3.研究方法 8
二、 靖江宣卷 8
(一)靖江的历史沿革 8
(二)靖江宣卷的起源 10
(三)靖江宣卷的艰难发展 10
(四)靖江宣卷的内容分类 10
1.圣卷 11
2.草卷 11
3.科仪卷 12
三、靖江宣卷的曲调 12
(一)靖江宣卷主要曲调 12
1.单调(开篇) 13
2.平调 14
3.单调(急词令) 15
4.平调数板 16
5.摇铃腔 一(有名挂金锁) 17
6.摇铃腔 二(有名挂金锁) 18
7.十字调 19
8.莲花落 20
(二) 靖江宣卷中的文化基本常识 21
四、靖江宣卷的传承与保护 24
结 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
一、 引言
“江南群落”以苏州为中心,辐射至上海、浙江,众地区的宣卷都在不断地改革,张家港河阳宣卷不但有讲唱着、和唱着,还有乐队伴奏。以苏州同里的宣卷为代表的,早收到民国初年评弹的影响改为丝竹伴奏,表现出于苏州评弹趋同的趋势。而靖江宣卷在在面对严峻的现实时,虽然保留着原本的木鱼宣卷的本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所谓国学,就是无形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早已入主大雅之堂,为历代文化人习读承传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官定典籍,就是这类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曾为后来人引领方向;另一方面,它还包含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草根的文化。尽管这些草根文化在历史上不为人所称道、身贱位卑,但它对于培养民间正气却极具价值与活力。
“吴越比邻莫问宣卷故里,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在学习了指导老师的文章《论江南宣卷的音乐文化渊源》,及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锦溪一场关于宣卷保护及传承的展演。使我大致的了解了宣卷,而我毅然选择“宣卷”作为我写论文的对象,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能在这段是时间多多了解宣卷的曲调,通过对宣卷曲调初步的探索,尝试让更多的人了解宣卷,从而在宣卷的传承与发扬上,以尽我的绵薄之力。
宣卷,即为宣演宝卷,靖江宝卷历史悠久,有些宝卷,特别是其中的圣卷入《三茅宝卷》、《大圣宝卷》,是从明代时期就开始讲了,一直讲到现在。虽然没有资料可以确凿地认定其长生的准确年代,但至少可以证明在明代嘉靖前期做会讲经在靖江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宝卷从明代开始,经历清朝、民国,一只讲到现在。历代讲经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宣讲,同时通过他们再创作丰富宝卷文本。现存的这些圣卷,就是靖江历代做会讲经的“佛头”们集体创作的层叠累积的结果。
(一)关于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研究的现状
宣卷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曲艺,却往往依附于佛教音乐,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期, 关于“宣卷”的研究成果才逐渐多起来,目前笔者所了解的研究宝卷的学者也就是如扬州大学车锡伦先生,而另一位则是我的指导老师史琳教授,但两位先生研究的门路却有所不同,车先生是从文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方面去研究“宝卷”的,如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宝卷的形成和早期的佛教宝卷》、《靖江宝卷研究》、《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它》、《中国宝卷总目》等,车锡伦先生除了对宝卷的形成、渊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探究以外,主要是作为民俗文艺和俗文学(民间文学)的宝卷研究。而史琳老师则是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宣卷展开研究的,如: 《论江南宣卷的音乐文化渊源》 、《苏州胜浦宣卷研究》、《江苏太湖宣卷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征》、《江南民间传统宣卷的曲调与曲种价值初探》以及老师著的《苏州胜浦宣卷》一书等。当我和史琳老师一起去靖江采风时感到惊喜的是靖江文体站的黄靖老先生赠送了我们两本厚厚的有关靖江宝卷的书籍,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宣卷的活宝卷还有其发展,所以笔者再三思考后觉得研究曲调就应该了解它的使用场合,希望能在前辈大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争取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研究来源、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 .研究来源
原本可以说对宣卷知之甚少的我,记得和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史琳老师的一次偶然见面,才让我稍稍了解了宣卷。之后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论著《苏州胜浦宣卷》,让我拿着回去看看。通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阅读,终于弄明白了宣卷,之后就跟着老师四处走访采风。通过采风使我对宣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靖江宣卷及其曲调的独特魅力。在当地艺人赵华的介绍和表演中让我了解到靖江的宣卷曲调都是宣卷师傅口口相传的,但现在的艺人所展示的宣卷已然缺少了老师傅的那种古朴传统的味道,所以我决定对这一问题以及靖江宣卷及其曲调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将它定为了我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2.研究思路
一、通过老师的介绍及帮助,收集与宣卷相关的资料并阅读分析,更深一步的了解宣卷。
二、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访靖江古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民间宝贵资料脚本。
三、寻访靖江宣卷艺人, 跟随艺人参加宣卷演出并进行录音和拍摄。
四、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查阅有关靖江宣卷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整理对比。
五、通过实地调研和图书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初步观点,并通过再次对艺人的采访调研,核实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
最终,交由老师进行检查修改。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结合论证法
(2)田野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对比分析法
(5)归纳总结法
二、靖江宣卷
(一)靖江的历史沿革
靖江市,简称“靖”,处于中国东部,江苏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以北,东,西,金江海,南三临江,南部和江阴东南部,张家港隔江相望,东与如皋毗连,西北与泰兴相接连,是苏中地区的新兴口岸工业城市,拥有优质的长江岸线约54公里,交通便利。靖江因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是以叫做“靖江”。“靖”有安定昌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她紧邻长江,指明靖江是一座长江边上的城镇。靖江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地区,纳入苏锡常火炬带,成为上海浦东开发区及苏锡常火炬带向苏北辐射、延伸的“桥头堡”。靖江将成为长江以北的一流强市,领跑苏北各县市的各项发展。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的历史已有543年。
靖江,古称马洲
晋太康二年(281年),靖江属毗陵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