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黄酮薄层色谱的研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资源丰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但是大部分被作为“生产垃圾”扔掉。为了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本论文主要对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用乙醇提取后,筛选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通过对提取溶剂的考察,以芦丁为对照品,考察了硅胶G和硅胶GF254不同薄层板、点样量为2ul、4ul、6ul的不同点样量、不同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甲醇-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甲酸-水)与不同显色剂(3%的磷钼酸溶液、碘蒸气、3%三氯化铝醇显色)等薄层色谱条件。经实验得到玉米须黄酮最佳薄层条件: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酸-水(8:1:1),点样量为6ul,玉米须70%醇提物与芦丁对照品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斑点清晰,Rf值适中。3%三氯化铝的溶液显色剂显色后得到的365nm下荧光色谱信息比较丰富,斑点清晰、易观察。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2
1.3.1 食用价值 3
1.3.1.1 玉米须水提取物饮料 3
1.3.1.2 玉米须发酵饮料 3
1.3.1.3 玉米须八宝粥 3
1.3.2 薄层色谱定性研究黄酮类化合物 3
1.3.3 纯化 4
1.3.4 含量测定 4
1.3.5 医药方面的应用 4
1.3.5.1 生物样品与毒物分析 5
1.3.5.2 环境有害物质的分析 5
1.3.5.3 食品分析 5
2 实验部分
2.1 论文研究内容 6
2.2 论文研究方法 6
2.2.1 实验器材 6
2.2.2 实验试剂 6
2.2.3 实验仪器 6
2.2.4 实验方法 6
2.2.4.1 提取溶剂浓度考察 6
2.2.4.2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7
2.2.4.3 称样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 论文研究内容 6
2.2 论文研究方法 6
2.2.1 实验器材 6
2.2.2 实验试剂 6
2.2.3 实验仪器 6
2.2.4 实验方法 6
2.2.4.1 提取溶剂浓度考察 6
2.2.4.2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7
2.2.4.3 称样量的考察 8
2.2.4.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2.4.5 薄层板的考察 8
2.2.4.6 展开剂的选择 9
2.2.4.7 点样量考察 11
2.2.4.8 显色剂的选择 11
2.3 结论 12
3 讨论 13
3.1 薄层层析的注意事项 13
3.1.1 铺板 13
3.1.2 点样 13
3.1.3 展开 13
3.1.4 显色与检视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选题背景
玉米须为乔本科植物玉米宿存的花柱别名玉蜀系顶,棒子须,玉子缨。本品呈绒状或须状,常集结成团,淡黄色至棕红色。夏、秋二季果实玉米成熟时收集,除去杂质,晒干。作为我国产量较高的中药材,玉米须最早记载于1476年的《滇南草本》,后来在1977年的时候被《中国药典》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2010版(一部)将把他收为常用药材,变废为宝。近年来研究发现玉米须中的化学物质非常丰富,如糖类、皂苷、黄酮、无机元素、氨基酸、生物碱、挥发性化学物质及有机酸[1]。均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玉米须有利尿的功效,可增加人体循环氯化物排除量,玉米须对人体的利尿效果虽然作用小,但效果持久[2]。杜娟等[3]发现玉米须多糖具有延长实验动物胃肠排空时间,加速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的作用,说明玉米须可以治疗便秘。中药材玉米须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效果。该药物在奶牛疾病中有很大应用前景。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2350万公顷,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也是奶牛及其他家畜的主要饲料,玉米须资源丰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但是由于现在很多人没有意识玉米须的价值,常把他当做垃圾一样丢掉,这种现象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十分有必要让人们意识到玉米须的价值及有效的开发利用。
大约在过去的3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作用具有相识之处,一些科学家还曾经认为是维生素P。科学家研究了黄酮类的抗氧化性质,黄酮是作为一级抗氧化剂而起作用的,它们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任顺成等人[4]采用两种脂质体氧化法对不同浓度玉米须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在60年代,黄酮抗油脂过氧化的作用就被证实了。在80年代的时候,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转向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抗衰老及对老年病的防治功效上,而自由基就是引起癌症、心血管、抗衰老等退变性疾病的罪恶之源。
《20122017年中国薄层色谱行业研究及发展预测报告》对薄层色谱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环境,生产和管理,产品市场,品牌竞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业投资环境等都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以及对可持续发展也做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相结合做了分析和预测。全面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地决策依据。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不仅各种数量种类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独特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哺乳动物和其他类型的细胞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据报道,摄入适当的黄酮量可以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5]。因此,它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广泛的关注,国内外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深入的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为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也加快了发展和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速度[6]。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一系列水溶性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也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学。
1.2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文章主要是利用玉米须黄酮通过薄层色谱法选择出最佳的薄层层析条件。 玉米须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玉米植株的柱头,是我国非常常见普遍的一种中药材,它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结石的临床治疗[7]。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有显著的利尿,降血糖,抗菌,增强免疫力,抗癌等功效[8]。玉米须中含有植物甾醇,多糖,生物碱,皂甙等多种化学成分,作为玉米副产品的玉米具有明显的药理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治疗特点,才使得大量产业进行开发和利用玉米须。在玉米须黄酮和黄酮类物质成分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组成成分,也有一定的生理功能:(1)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是在蜂产品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抗氧化能力特别强[9]。(2)玉米须还具有抗病菌、病毒、真菌、消炎等作用,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菌、真菌、病毒同时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3)抗肝脏毒,肝保。(4)抗突变、抗肿瘤,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突变、抗肿瘤作用[10]。(5)活化细胞,防止脂褐素形成,延缓衰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在医学,食品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在现在时代里飞速发展,薄层色谱技术仍然以其快速,简单,准确度高等优点成为黄酮类化合物鉴定的首选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玉米须是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其味淡、性平,具有清血热、具有清具有清血热、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