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种子真伪鉴定(附件)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各种属甘草种子之间的区别,各自特点特征及各种属甘草种子之间的真伪鉴别与鉴定。利用试剂盒法(广谱DNA提取试剂盒)对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种子样品和粗腺毛甘草及无毛甘草根茎组织进行DNA的提取,并采用ITS、matk、rbcl等扩序方法对其进行扩序检测,以确定使用以上三种方法对待测甘草种子样品进行扩序检测,以区分待测样品种子真伪。 本文综合对不同种属的甘草种子及部分组织的形性状鉴定和DNA条形码鉴定辨别鉴定真伪种属,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用以建立甘草种子辨别的方法体系,经试验结果所得,单一扩序方法无法精准确切地分辨所有种属的甘草种子,需使用多种复合扩序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其结论为不同种属的甘草种子或部分组织真伪鉴定方法提供依据。?目录
绪论 1
1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1
1.1我国甘草流通现状 1
1.1.1甘草使用量巨大,品种来源众多。 1
1.1.2甘草存在伪品,用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
1.1.3依靠肉眼难以精确区分辨别 2
1.2研究现状 2
1.2.1DNA条形码鉴定原理 3
1.2.2DNA条形码研究现状 3
2研究内容 4
2.1实验目的 3
2.2实验内容 3
2.2.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4
2.2.2样品的初步辨别 4
2.2.3 DNA分子的提取 4
2.2.4 DNA序列的扩序 4
2.3技术路线 4
2.4实验仪器与试剂 5
2.4.1材料 5
2.4.2仪器与试剂 5
2.5实验方法 6
2.5.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6
2.5.2甘草种子的性状鉴定 7
2.5.3甘草种子及组织的基因鉴定 7
3结果与分析 11
3.1性状鉴定 11
3.1.1通过对已鉴定甘草属种子进行性状对比确定: 11
3.2DNA条形码鉴定 12
3.2.1条形码筛选 12
3.2.2样品测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6
2.5.2甘草种子的性状鉴定 7
2.5.3甘草种子及组织的基因鉴定 7
3结果与分析 11
3.1性状鉴定 11
3.1.1通过对已鉴定甘草属种子进行性状对比确定: 11
3.2DNA条形码鉴定 12
3.2.1条形码筛选 12
3.2.2样品测定 14
3.2.3培育对比试验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2
绪论
1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中药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一部 2010年版收载为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glabra L.的根及根茎[1],其中甘草为主流品[2]。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3]。甘草在中国的天然分布区域主要为北纬35°-48°、东经75°-126°的狭长地区,贯串了13个省市自治区[4]。甘草作为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主要为根,其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协和诸药”之功效[5]。古有"十方九草”一说,因此甘草也被尊称为"国老”,现代药理学研究[6]表明,甘草具备保肝、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疟、抗癌、镇咳、抗氧化、免疫调和、降糖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活性效力。目前市面上检验甘草的主要方法仍是使用肉眼经验辨别的方法进行鉴别鉴定,其鉴别研究仅局限于其物种本身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别等传统方法,其种子鉴定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准确鉴定存在一定困难[7,8,9],而质应在种子阶段就开始进行,以免在收获阶段造成损失。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对其进行真伪辨别,为中药材的用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1.1我国甘草流通现状
1.1.1甘草使用量巨大,品种来源众多。
甘草作为药用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十方九草,正表明了甘草的使用量巨大。在中药配方中基本均可看见甘草的身影,且供需量庞大。
我国现已查明用药植物高出11000种,其品种众多、来历复杂、散布广泛。而甘草作为豆科植物同样种属众多,我国现有已知的甘草种属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无毛甘草、粗腺毛甘草等。虽为同属但药效作用及炮制、使用方法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此中以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乌拉尔甘草为主流品。
1.1.2甘草存在伪品,用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药材市场上存在大批差别替代品混用,不同地区同名异物入药,紧俏药材利用其近缘植物入药,乃至使用其余伪品冒充名贵药材的现象。药品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质量低下甚至是假冒伪略药品对病人、家庭甚至是国家的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所以只有在用药之前分出伪品才能真正保证用药的安全。
1.1.3依靠肉眼难以精确区分辨别
当今中药基原鉴定的方式主要有原植物(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但仅凭肉眼和经验鉴定辨别很难百分之百准确的区别真伪品,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定方法的有效补充,建立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也是为了实现对中药标准化的进行基原鉴定,同时中药条形码鉴定方法也有助于缓解鉴定人才缺乏的现状,也对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DNA条形码技术更为中药材流通市场管理带来巨大的革新。
1.2研究现状
我国现已查明用药植物超出11000种,其品种繁多、来历繁杂,药材市场上存在大批不同替代品混用,差别地区同名异物入药,紧俏药材使用其近缘植物入药,甚至利用其他伪品假冒名贵药材的现象[10]。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古板中药鉴定方式遭到遗传因素、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影响,具备很大的变异性,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等缺点[1114]
近年来,使用基因组中标准的短DNA片断进行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鉴定钻研的热门和新方向[1517]。
当今中药基原鉴定的方式主要有原植物(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定方法的有效补充,建立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也是为了实现对中药标准化的进行基原鉴定,同时中药条形码鉴定方法也有助于缓解鉴定人才缺乏的现状,也对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DNA条形码技术更加是中药材流通市场管理带来强大的革新。
在我国,中药材主要都是在大型的药材市场中流通,即使排除中药材的人为掺假等因素,通中药材由于品种、产地、加工、运输、出仓等的不同,其质量差异很大,这类差距致使了墟市的不平衡及不正当竞争,同时还形成了中药资源的挥霍。而DNA条形码技术在管理和鉴别的环节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一问题[18]。
1.2.1DNA条形码鉴定原理
DNA条形码是2003年由加拿大动物学家赫伯特初次提出[19,20],它是使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相对于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
绪论 1
1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1
1.1我国甘草流通现状 1
1.1.1甘草使用量巨大,品种来源众多。 1
1.1.2甘草存在伪品,用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
1.1.3依靠肉眼难以精确区分辨别 2
1.2研究现状 2
1.2.1DNA条形码鉴定原理 3
1.2.2DNA条形码研究现状 3
2研究内容 4
2.1实验目的 3
2.2实验内容 3
2.2.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4
2.2.2样品的初步辨别 4
2.2.3 DNA分子的提取 4
2.2.4 DNA序列的扩序 4
2.3技术路线 4
2.4实验仪器与试剂 5
2.4.1材料 5
2.4.2仪器与试剂 5
2.5实验方法 6
2.5.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6
2.5.2甘草种子的性状鉴定 7
2.5.3甘草种子及组织的基因鉴定 7
3结果与分析 11
3.1性状鉴定 11
3.1.1通过对已鉴定甘草属种子进行性状对比确定: 11
3.2DNA条形码鉴定 12
3.2.1条形码筛选 12
3.2.2样品测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1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6
2.5.2甘草种子的性状鉴定 7
2.5.3甘草种子及组织的基因鉴定 7
3结果与分析 11
3.1性状鉴定 11
3.1.1通过对已鉴定甘草属种子进行性状对比确定: 11
3.2DNA条形码鉴定 12
3.2.1条形码筛选 12
3.2.2样品测定 14
3.2.3培育对比试验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2
绪论
1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中药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一部 2010年版收载为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glabra L.的根及根茎[1],其中甘草为主流品[2]。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3]。甘草在中国的天然分布区域主要为北纬35°-48°、东经75°-126°的狭长地区,贯串了13个省市自治区[4]。甘草作为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主要为根,其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协和诸药”之功效[5]。古有"十方九草”一说,因此甘草也被尊称为"国老”,现代药理学研究[6]表明,甘草具备保肝、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疟、抗癌、镇咳、抗氧化、免疫调和、降糖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活性效力。目前市面上检验甘草的主要方法仍是使用肉眼经验辨别的方法进行鉴别鉴定,其鉴别研究仅局限于其物种本身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别等传统方法,其种子鉴定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准确鉴定存在一定困难[7,8,9],而质应在种子阶段就开始进行,以免在收获阶段造成损失。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对其进行真伪辨别,为中药材的用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1.1我国甘草流通现状
1.1.1甘草使用量巨大,品种来源众多。
甘草作为药用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十方九草,正表明了甘草的使用量巨大。在中药配方中基本均可看见甘草的身影,且供需量庞大。
我国现已查明用药植物高出11000种,其品种众多、来历复杂、散布广泛。而甘草作为豆科植物同样种属众多,我国现有已知的甘草种属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无毛甘草、粗腺毛甘草等。虽为同属但药效作用及炮制、使用方法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此中以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乌拉尔甘草为主流品。
1.1.2甘草存在伪品,用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药材市场上存在大批差别替代品混用,不同地区同名异物入药,紧俏药材利用其近缘植物入药,乃至使用其余伪品冒充名贵药材的现象。药品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质量低下甚至是假冒伪略药品对病人、家庭甚至是国家的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所以只有在用药之前分出伪品才能真正保证用药的安全。
1.1.3依靠肉眼难以精确区分辨别
当今中药基原鉴定的方式主要有原植物(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但仅凭肉眼和经验鉴定辨别很难百分之百准确的区别真伪品,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定方法的有效补充,建立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也是为了实现对中药标准化的进行基原鉴定,同时中药条形码鉴定方法也有助于缓解鉴定人才缺乏的现状,也对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DNA条形码技术更为中药材流通市场管理带来巨大的革新。
1.2研究现状
我国现已查明用药植物超出11000种,其品种繁多、来历繁杂,药材市场上存在大批不同替代品混用,差别地区同名异物入药,紧俏药材使用其近缘植物入药,甚至利用其他伪品假冒名贵药材的现象[10]。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古板中药鉴定方式遭到遗传因素、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影响,具备很大的变异性,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等缺点[1114]
近年来,使用基因组中标准的短DNA片断进行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鉴定钻研的热门和新方向[1517]。
当今中药基原鉴定的方式主要有原植物(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定方法的有效补充,建立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也是为了实现对中药标准化的进行基原鉴定,同时中药条形码鉴定方法也有助于缓解鉴定人才缺乏的现状,也对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DNA条形码技术更加是中药材流通市场管理带来强大的革新。
在我国,中药材主要都是在大型的药材市场中流通,即使排除中药材的人为掺假等因素,通中药材由于品种、产地、加工、运输、出仓等的不同,其质量差异很大,这类差距致使了墟市的不平衡及不正当竞争,同时还形成了中药资源的挥霍。而DNA条形码技术在管理和鉴别的环节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一问题[18]。
1.2.1DNA条形码鉴定原理
DNA条形码是2003年由加拿大动物学家赫伯特初次提出[19,20],它是使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相对于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