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聚苯乙烯凝胶色谱法分离头孢呋辛钠聚合物杂质(附件)

摘 要建立聚苯乙烯基质的凝胶色谱系统(MKF-GPC-10)对头孢呋辛钠中的聚合物杂质(或称缩合物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凝胶色谱柱为MKF-GPC-100柱(100mm×7.8mm,5μm),流动相为0.01mol/mL磷酸盐缓冲液(pH=7.0):乙腈(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通过实验,头孢呋辛钠与其缩合物杂质实现了较好的分离,分析周期耗时不到10min。实验研究证明本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用于头孢呋辛钠缩合物杂质的分离分析。目 录
1绪论
2实验部分
2.1主要仪器与试剂 3
2.2溶液的配制 3
2.2.1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 3
2.2.2胸腺素α1以及苯丙氨酸溶液的配制 3
2.2.3供试品1的配制 3
2.2.4供试品2的配制 3
2.2.5供试品3的配制 3
2.3 MKFGPC100色谱柱孔径测定 4
2.4 头孢呋辛钠缩合物的制备 4
2.5 头孢呋辛钠在MKFGPC100柱中的色谱行为 4
2.6 质谱条件 4
3.结果与讨论
3.1 MKFGPC100色谱柱孔径测定 5
3.2 头孢呋辛钠缩合物的制备 6
3.3 头孢呋辛钠及其缩合物杂质在MKFGPC100柱中的色谱行为 6
3.3.1 流动相pH值的确定 6
3.3.2 流动相乙腈浓度的确定 6
3.3.3 离子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7
3.3.4 最优色谱条件 8
3.4 头孢呋辛钠析质谱分析和结构鉴定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1.绪论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它在帮助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能因其毒副作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对于医疗卫生保健而言,安全和有效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之间不懈努力,力求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使药品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的安全,以期不断提高人类健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致谢 14
1.绪论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它在帮助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能因其毒副作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对于医疗卫生保健而言,安全和有效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之间不懈努力,力求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使药品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的安全,以期不断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随着药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建立药品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将风险管理概念引入药品监督管理机制中,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利益相关群体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促进监督机构和行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运用,从而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安全问题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各种社会问题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由于药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存和健康的权利,极易引起社会冲击波。药物安全涉及到和谐社会的建立,而药物的安全使用则涉及到药物质量标准的判定。因此,准确的对药物中造成不良反应的相关物质的分析、监测极为重要。
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两大类。β-内酰胺抗生素临床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大量的实验以及临床实验都已证明β-内酰胺抗生素本身都只是半抗原,而其中存在的各种聚合物或缩合物*杂质才是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真正过敏原[13](*:通常在本领域中将该类杂质称为“聚合物”,但从机理及结构分子量来讲应属二元或三元单体结构的缩合物,因此,本文下文兼采用后者),因此检测并控制产品中缩合物杂质的含量是减少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反应的根本途径。对高分子聚合物的分析是当前β-内酰胺抗生素质控研究的关键。控制β-内酰胺抗生素中聚合物的含量是减少临床中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目前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的质控方法仍以SePhad ex G10 凝胶色谱系统为主,但这一系统在检验实践中也存在着柱效低、分离效果差等缺点。同时由Se phadex G10 凝胶色谱的分离机制可知,本方法的专属性也较差。已经有大量实验证明头抱菌素开环物也在主峰前出峰。因此,采用HPLC分析方法,利用指针性杂质控制β-内酰胺抗生素聚合物的含量,将在未来的药品质量控制中成为主流[2]。在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下,利用柱切换技术实现凝胶色谱峰在反相色谱系统中的定位,辅之于LCMS 鉴别是头抱克肘聚合物杂质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已有很多分离、分析β-内酰胺抗生素中缩合物杂质的报道[26],其中色谱法是主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其分离模式有三类:①离子交换模式[4];②反向模式[5];③凝胶色谱模式[6]。对于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中的缩合物的研究报道并不多,主要是在早期的报道中,一般用于对缩合物的分离定性方面,并且且分离时间长,实验步骤复杂;反相模式即通常使用C18、C8等色谱柱,利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分析,β内酰胺抗生素的缩合物杂质按照其极性顺序可分离出一系列峰,在判定缩合物杂质位置以及含量时需制备一系列的杂质标准品,然而,该方法的应用是因为它的高度异质性,很难获得并且应用范围有限;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为半合成抗生素,故除青霉素和青霉素V中含有少量的青霉噻唑蛋白、多肽外,其他产品中的高分子杂质主要是聚合物其中头孢菌素的聚合反应包括2种类型:只依赖于母核的N型聚合反应和侧链参与的L型聚合反应。7位侧链中不含有自由氨基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只能发生N型聚合反应。
凝胶色谱法检测缩合物杂质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是通过分子筛来完成的[7, 8],凝胶色谱法不需要特殊的杂质标准品进行比较对照,因此该方法简易、应用范围较广。国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缩合物杂质检测的相关文献及报道在1961年~1979年比较多,从这些年代后来的相关文献较少,并且到现在国外的药典中只有英国药典2003版中使用反相模式对阿莫西林的聚合物杂质进行检验和研究[6];国内对于β内酰胺抗生素的缩合物杂质检测的报道比较多,而且分子筛凝胶色谱模式是最常见主要的方法[912],中国药典2000[6]以及2005版[13]也已增加了用凝胶色谱模式对缩合物的检验项目,可是凝胶色谱所用的Sephadex G10填料是一种亲水凝胶[14],它的机械强度不好,抗压能力比较差,检测的时候需要使用低压型色谱,而且这种凝胶粒径为40~120μm,使得这种检测实验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分析时间和周期较长等缺点。
麦科菲公司的MKFGPC100型凝胶是一种属于刚性疏水性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机械强度高、抗压能力强,可适用于非极性有机相体系,及水相体系[15, 16],同时溶胀性小,且具有稳定的孔径,这给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