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化学镀银分散方法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粉体化学镀简述 1
1.2 粉体的分散方法 5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8
2 实验部分 8
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8
2.2 实验方案 9
3 结果与讨论 12
3.1 分散类型的选择 12
3.2 分散剂用量的确定 16
3.3 分散剂对凹土化学镀银的影响 18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很难满足要求。通过粉体化学镀,可以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获得性能优越的复合粉体材料。本研究拟在凹土棒晶表面进行化学镀,制取复合粉体。凹土拥有天然的棒状结构,在凹土棒晶表面进行化学镀银,可以制得一维超细复合银粉。以凹土为内核,制得的复合银粉也具有棒状结构。棒状纳(微)米金属粉体,可以形成网状结构,比传统的球状团聚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性能十分优越,制得的复合银粉在工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盱眙的凹土资源非常丰富,将凹土通过表面镀银来制得银粉,将会改变凹土资源廉价出售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利润,对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粉体的比表面积大,所具有的能量较高,颗粒间不稳定,容易发生团聚,形成较大的颗粒,失去粉体原有的性质,无法表现出粉体的特性,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凹土极易团聚在一起,采用超声协同分散剂的分散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凹土的团聚问题。
1.1 粉体化学镀简述
1.1.1 化学镀
化学镀又称自催化镀,是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条件下,通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附着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金属层的方法[2]。化学镀的发现使得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应用范围变得广泛,自1946年A.Brenner和G.Riddell发现化学镀镍技术以来,化学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化学、机械、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3]。电镀是将零件作为阴极,放入金属盐溶液中,接通直流电源,利用电解原理在零件镀上金属镀层的过程,但是电镀的操作复杂且工艺要求较高,需要电源,制作阳极,且电镀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危化物,生成的副产物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电镀过程中,电源的不稳定会引起镀层的厚度不均匀,达不到目标产物的要求,且电镀不太适用在绝缘的粉体上。与电镀相比,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源,利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原金属离子,形成化学镀层,工艺相对简单、不要求材料本身具有导电性,特别适用于各种形状不规则的非金属基体施镀,促进了化学镀的发展,为化学镀银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复合材料吸引了大量的研究。
1.1.2 化学镀银
化学镀的本质是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经过表面预处理的粉体表面进行镀银。非金属粉体表面不具有催化活性,一般采用钯活化法来进行活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敏化活化两步法:采用SnCl2 溶液,在其表面均匀吸附一层Sn2+,并采用PdCl2溶液,利用Sn2+的还原性在粉体表面形成Pd活化点,在镀液中,银颗粒在活化点上生成,逐渐形成银层。本研究拟采用葡萄糖——银氨溶液的镀液,具体的反应式:
C 6H12O6 +2Ag(NH3)2OH → RCOONH4 +2Ag↓+H2O+3NH3
阴极反应: 2Ag(NH3)2+ +2e- → 2Ag↓+ 4NH3
阳极反应: C5H11O5CHO+ 3OH - - 2e- → C5H11O5COO - + H2O
1.1.3 粉体化学镀银
银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在电子工业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4]。但银粉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工业生产中不能大量的使用,限制了银粉的应用。通过粉体化学镀银,在普通粉体表面包覆一层银壳,制成复合银粉,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银粉,可节约银粉的用量。这样能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且复合银粉不仅具有银粉的性能,还有普通粉体自身的性能。常用的镀银方法有电镀、化学镀等。但电镀要求的工艺条件较高,操作难度大,镀层存在厚度不均匀等问题,所以采用化学镀比较多。化学镀的工艺简单,其中不要求基体材料导电,可以在形状不规则的非导电材料上进行施镀,应用非常广泛。化学镀层具有厚度均匀、致密、耐磨损等性能。
最近几年,粉体化学镀银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谢文[5]等发现四氧化三铁在温度为55-60℃,PH=9.5-10.5左右的工艺条件下,当反应70分钟后,其镀银的质量分数可达90%,得到了颜色灰白,具有金属光泽的优异复合粉体。王一龙[6]等以玻璃微珠为内核,在PH=13,温度为25℃的条件下,氨水浓度为100mL/L,PVP浓度为10g/L,装载量为10g/L时,制备出镀层致密、均匀、核壳结构包覆完整的银包玻璃微珠核壳复合粒子。该复合粒子在填料体积分数达到25%时,其电阻率为4.0×10-3Ωcm,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毛倩瑾[7]等采用置换法化学镀,先在空心微珠的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铜层,然后将处理过的粉体加入银氨溶液中,通过置换法化学镀,将银离子置换成单质银,沉积并包覆在铜表面。在空心微珠表面镀上一层Cu-Ag镀层,可以用来制作电磁屏蔽涂料,有效的屏蔽电磁波。黄少强[8]等采用葡萄糖和酒石酸作为还原剂,在直径为0.1-10.0微米的玻璃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银。其镀银溶液的配方为:10-20g/L的硝酸银、5-10g/L的氢氧化钠、适量的氨水溶液和还原剂、3-8g/L聚乙二醇、15ml/L的乙醇,同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取得较好的工艺条件。陈步明,郭忠诚,杨显万[9]等对非金属粉体如SnO2、Al2O3、纤维、碳纳米管、石墨、BaTiO3等粉体化学镀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非金属粉体化学镀银的影响因素,包括镀前处理、表面活性剂、主盐浓度、温度、银离子滴加的速度等。由于非金属粉体没有催化活性,在化学镀前要经过处理,在粉体表面沉积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他们主要运用的步骤是去油、敏化、活化。然后离心水洗,将处理后的粉体放入配好的镀液中施镀,再次离心水洗,取出金属粉体,进行烘干处理,即可得到复合粉体。但由以上可知,非金属粉体在化学镀前都要经过表面预处理才行,而镀前处理所需的敏化试剂、活化试剂都含有贵金属,价格昂贵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施镀过程所需化学体系复杂,粉体易于团聚,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纳米尺寸。
1.1.4 凹土化学镀银
凹凸棒土简称凹土,是一种具有层链状结构的粘土矿物,富含镁铝硅酸盐[10],化学分子式为:Mg5Si8O20(OH)2(OH2)4?4H2O。凹土呈土状、致密块状,产于沉积岩和风化壳中,颜色为白色、灰白色、青灰色、灰绿色或弱丝绢光泽,土质细腻,有油脂滑感,质轻,性脆,吸水性强,湿时具粘性和可塑性[11]。凹土资源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西方国家发现利用凹土资源比较早。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在江苏六合发现凹土矿,80年代又在江苏盱眙发现了凹土资源,经探明盱眙的凹土资源为大型凹土矿,品质高。我国的凹土资源主要集中在盱眙地区,我国的凹土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比较晚,凹土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以原料的形式卖出。国外发达国家以很低的价格买入我国的凹土资源,经过精加工,以数倍的价格出口到我国,赚取利润,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凹土资源的加工技术,有利于改变这个现状,可以进一步开发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 引言 1
1.1 粉体化学镀简述 1
1.2 粉体的分散方法 5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8
2 实验部分 8
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8
2.2 实验方案 9
3 结果与讨论 12
3.1 分散类型的选择 12
3.2 分散剂用量的确定 16
3.3 分散剂对凹土化学镀银的影响 18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很难满足要求。通过粉体化学镀,可以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获得性能优越的复合粉体材料。本研究拟在凹土棒晶表面进行化学镀,制取复合粉体。凹土拥有天然的棒状结构,在凹土棒晶表面进行化学镀银,可以制得一维超细复合银粉。以凹土为内核,制得的复合银粉也具有棒状结构。棒状纳(微)米金属粉体,可以形成网状结构,比传统的球状团聚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性能十分优越,制得的复合银粉在工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盱眙的凹土资源非常丰富,将凹土通过表面镀银来制得银粉,将会改变凹土资源廉价出售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利润,对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粉体的比表面积大,所具有的能量较高,颗粒间不稳定,容易发生团聚,形成较大的颗粒,失去粉体原有的性质,无法表现出粉体的特性,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凹土极易团聚在一起,采用超声协同分散剂的分散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凹土的团聚问题。
1.1 粉体化学镀简述
1.1.1 化学镀
化学镀又称自催化镀,是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条件下,通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附着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金属层的方法[2]。化学镀的发现使得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应用范围变得广泛,自1946年A.Brenner和G.Riddell发现化学镀镍技术以来,化学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化学、机械、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3]。电镀是将零件作为阴极,放入金属盐溶液中,接通直流电源,利用电解原理在零件镀上金属镀层的过程,但是电镀的操作复杂且工艺要求较高,需要电源,制作阳极,且电镀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危化物,生成的副产物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电镀过程中,电源的不稳定会引起镀层的厚度不均匀,达不到目标产物的要求,且电镀不太适用在绝缘的粉体上。与电镀相比,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源,利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原金属离子,形成化学镀层,工艺相对简单、不要求材料本身具有导电性,特别适用于各种形状不规则的非金属基体施镀,促进了化学镀的发展,为化学镀银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复合材料吸引了大量的研究。
1.1.2 化学镀银
化学镀的本质是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经过表面预处理的粉体表面进行镀银。非金属粉体表面不具有催化活性,一般采用钯活化法来进行活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敏化活化两步法:采用SnCl2 溶液,在其表面均匀吸附一层Sn2+,并采用PdCl2溶液,利用Sn2+的还原性在粉体表面形成Pd活化点,在镀液中,银颗粒在活化点上生成,逐渐形成银层。本研究拟采用葡萄糖——银氨溶液的镀液,具体的反应式:
C 6H12O6 +2Ag(NH3)2OH → RCOONH4 +2Ag↓+H2O+3NH3
阴极反应: 2Ag(NH3)2+ +2e- → 2Ag↓+ 4NH3
阳极反应: C5H11O5CHO+ 3OH - - 2e- → C5H11O5COO - + H2O
1.1.3 粉体化学镀银
银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在电子工业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4]。但银粉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工业生产中不能大量的使用,限制了银粉的应用。通过粉体化学镀银,在普通粉体表面包覆一层银壳,制成复合银粉,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银粉,可节约银粉的用量。这样能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且复合银粉不仅具有银粉的性能,还有普通粉体自身的性能。常用的镀银方法有电镀、化学镀等。但电镀要求的工艺条件较高,操作难度大,镀层存在厚度不均匀等问题,所以采用化学镀比较多。化学镀的工艺简单,其中不要求基体材料导电,可以在形状不规则的非导电材料上进行施镀,应用非常广泛。化学镀层具有厚度均匀、致密、耐磨损等性能。
最近几年,粉体化学镀银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谢文[5]等发现四氧化三铁在温度为55-60℃,PH=9.5-10.5左右的工艺条件下,当反应70分钟后,其镀银的质量分数可达90%,得到了颜色灰白,具有金属光泽的优异复合粉体。王一龙[6]等以玻璃微珠为内核,在PH=13,温度为25℃的条件下,氨水浓度为100mL/L,PVP浓度为10g/L,装载量为10g/L时,制备出镀层致密、均匀、核壳结构包覆完整的银包玻璃微珠核壳复合粒子。该复合粒子在填料体积分数达到25%时,其电阻率为4.0×10-3Ωcm,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毛倩瑾[7]等采用置换法化学镀,先在空心微珠的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铜层,然后将处理过的粉体加入银氨溶液中,通过置换法化学镀,将银离子置换成单质银,沉积并包覆在铜表面。在空心微珠表面镀上一层Cu-Ag镀层,可以用来制作电磁屏蔽涂料,有效的屏蔽电磁波。黄少强[8]等采用葡萄糖和酒石酸作为还原剂,在直径为0.1-10.0微米的玻璃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银。其镀银溶液的配方为:10-20g/L的硝酸银、5-10g/L的氢氧化钠、适量的氨水溶液和还原剂、3-8g/L聚乙二醇、15ml/L的乙醇,同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取得较好的工艺条件。陈步明,郭忠诚,杨显万[9]等对非金属粉体如SnO2、Al2O3、纤维、碳纳米管、石墨、BaTiO3等粉体化学镀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非金属粉体化学镀银的影响因素,包括镀前处理、表面活性剂、主盐浓度、温度、银离子滴加的速度等。由于非金属粉体没有催化活性,在化学镀前要经过处理,在粉体表面沉积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他们主要运用的步骤是去油、敏化、活化。然后离心水洗,将处理后的粉体放入配好的镀液中施镀,再次离心水洗,取出金属粉体,进行烘干处理,即可得到复合粉体。但由以上可知,非金属粉体在化学镀前都要经过表面预处理才行,而镀前处理所需的敏化试剂、活化试剂都含有贵金属,价格昂贵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施镀过程所需化学体系复杂,粉体易于团聚,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纳米尺寸。
1.1.4 凹土化学镀银
凹凸棒土简称凹土,是一种具有层链状结构的粘土矿物,富含镁铝硅酸盐[10],化学分子式为:Mg5Si8O20(OH)2(OH2)4?4H2O。凹土呈土状、致密块状,产于沉积岩和风化壳中,颜色为白色、灰白色、青灰色、灰绿色或弱丝绢光泽,土质细腻,有油脂滑感,质轻,性脆,吸水性强,湿时具粘性和可塑性[11]。凹土资源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西方国家发现利用凹土资源比较早。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在江苏六合发现凹土矿,80年代又在江苏盱眙发现了凹土资源,经探明盱眙的凹土资源为大型凹土矿,品质高。我国的凹土资源主要集中在盱眙地区,我国的凹土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比较晚,凹土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以原料的形式卖出。国外发达国家以很低的价格买入我国的凹土资源,经过精加工,以数倍的价格出口到我国,赚取利润,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凹土资源的加工技术,有利于改变这个现状,可以进一步开发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yyhx/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