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长饥饿饱食循环处理对黄河鲤幼鱼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究黄河鲤幼鱼在饥饿-饱食循环状态下的生长补偿特点,选用初始均重(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360尾,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按处理组A组饥饿5天(S5)-饱食20天(F20)- S5 - F20 - S5 - F20;B组 S7 - F28 - S7 - F33;C组 S15 - F60;对照组Con F75的投喂方案饲养,养殖实验为75天。研究表明(1)经过不同时长的饥饿,在恢复饱食投喂阶段,A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1.70%,显著高于B组的1.08%、C组的0.87%以及对照组Con的0.60%;(2)在饥饿阶段,三个处理组A、B、C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低于对照组Con;当恢复投喂后,A组、B组的SGRL则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Con;(3)在饥饿阶段,A组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SGRK)显著低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但在恢复投喂阶段,却显著高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以鱼体体重的特定生长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饥饿5天饱食20天循环三次的投喂方式能激发黄河鲤幼鱼产生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节省8.7%的饲料投喂量,为进一步研究黄河鲤的补偿生长提供可参考数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预试验与饲养管理 2
1.2 正式养殖试验 2
1.3 相关指标计算 3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2 结果 3
2.1 不同饥饿饱食循环投喂方式对黄河鲤幼鱼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3
2.2 不同饥饿饱食循环投喂方式对黄河鲤幼鱼体长的影响 4
2.3 不同饥饿饱食循环投喂方式对黄河鲤幼鱼肥满度的影响 5
2.4 不同饥饿饱食循环投喂方式的饲料消耗量 6
3 讨论 7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不同时长饥饿—饱食循环处理对黄河鲤幼鱼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
引言
引言
由于自然界中季节更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环境剧变或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动物经常受到饥饿或营养不足(即动物的摄食量不足或食物的营养素水平没有达到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的胁迫[1]。在经过饥饿胁迫后,当恢复了正常的摄食条件时,许多物种都能够表现出较适宜生长条件下物种高的生长速率。这种能够恢复初始生长轨迹的现象称之为补偿生长[2]。学术上对补偿生长的定义有多种看法,最常见的定义是补偿生长是指在对动物实施限饲饲养期间使动物体重缓慢增加、维持不变或失重,且维持限制饲养足够长的时间使动物适应低营养状态,在恢复营养后所观察到的动物比正常生长速度高的生长速率[3]。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eamatopterus)是我国的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地方良种,以体型好、抗旱能力强、饲料效率高而著称[4]。有关补偿生长现象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1908年,当时报道指出,经过营养限制的牛在有机会摄入高营养水平的食物后,能够恢复生长到成熟期牛的身高和体重[5]。目前,一些关于兽类的补偿生长规律已经在生产当中被利用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6]。随着补偿生长在哺乳动物当中的研究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鱼类补偿生长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实际养殖生产当中。
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状况,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均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生长现象。综合现有的鱼类补偿生长实验研究发现,恢复投喂后,饥饿组的体重能够增加到甚至超过正常连续投喂组的体重[716]。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黄河鲤幼鱼在经过饥饿与饱食循环出现的状态后,其各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为黄河鲤的补偿生长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预试验与饲养管理
养殖试验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一个两亩塘中进行,池塘平均水深2.5米。试验所用黄河鲤幼鱼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遗传育种研究室培育的亲鱼提供,驯化2周后,将360条体质健壮,规格和质量基本一致,初始体重为(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入12个网箱(规格:1m×1m×1m)中,试验共设置了3个试验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暂养期间每天投喂三次(8:30、12:30、16:30),每次投喂持续30min,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并根据摄食及生长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每次投喂至表观饱食。
1.2 正式养殖试验
开始正式养殖试验前饥饿24小时,然后称量鱼体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作为初始对照值。试验期间,3个处理组A、B、C分别按照表格1所示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对照组Con同预试验以正常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养殖周期为75天。所投喂的饲料为通威1035池塘养鱼配合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记录每个网箱饲料的消耗量和死鱼情况,观察鱼的摄食情况。由于室外网箱养殖不易观察水中幼鱼是否饱食,因此在饥饿期结束后,投喂至接近饱食前,再多投一点料,直至10分钟内网箱中不再能观察到摄食状态为止,可判断为达到饱食。
表1 正式养殖试验投喂方案
Tab.1 The feeding scheme of the formal experiment
分组
Group
投喂方案(day)
Feeding schedules(day)
S1
F1
S2
F2
S3
F3
A
5
20
5
20
5
20
B
7
28
7
33
C
15
60
Con
75
注:表中S代表饥饿处理,F代表饱食投喂。
Notes: In this table S indicates Starvation and F indicates Feeding.
所有处理组的幼鱼要在第一次饥饿阶段开始和结束时测定指标,除开特别说明的条件。A组在第1、2次饥饿阶段前后测定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厚);B组在第1次饥饿阶段前后和第2次饥饿阶段开始前测定生长指标;C组分别在第1次饥饿阶段结束后以及恢复饱食第20天测定一次指标作为与其他组的对照;对照组Con分别在第15、35天测定生长指标。试验期最后一天所有组均测定生长指标。为了不影响随后恢复投喂阶段幼鱼的正常生长,每次测量需要轻微的麻醉(丁香油),并尽量减少鱼体的损伤。每次测量生长指标前,要先饥饿24小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