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胆汁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本实验中,构建鱼腥草-罗非鱼浮床共生系统,采集罗非鱼胆汁,通过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罗非鱼胆汁中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 Ig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鱼腥草种植面积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IgM、TRF、TNF-α、EGF含量的升高,且5%鱼腥草处理组还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MT、IFN-γ、IL-8和IL-10含量的升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引言1
1材料2
1.1试验基地2
1.2试验对象2
1.2.1试验动物2
1.2.2试验植物2
1.3主要试剂2
1.4主要仪器3
2方法3
2.1鱼腥草的浮床栽培3
2.2罗非鱼胆汁抽取3
2.3八种免疫因子的测定3
3结果 4
4讨论 6
5结论 7
致谢7
参考文献7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水产这一类高营养食物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我国渔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罗非鱼集约化养殖池塘生物组成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净功能有限。同时,高密度养殖和过量投料会造成生态循环途径受阻,池塘有害物质堆积,易导致水体污染和病害爆发[1]。针对水质净化方面,目前采用循环水养殖[2]和“鱼菜共生”体系构建[3]两种方式在池塘原位修复上有非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农户单位面积的产值,还能对池塘水体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中草药已经被广泛用来调控池塘水质,国内也早已开始将中草药用于治疗(或预防)鱼类的单殖吸虫等疾病[4],以便增强鱼类免疫能力[5]。而鱼腥草既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同时也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6]。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鱼腥草主要功效成分是挥发油(甲基正壬酮、β月桂烯、α蒎烯等)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7]。丁光等[8]研究了在基础饵料中添加鱼腥草粉对草鱼的影响,发现添加组草鱼的免疫功能显著增强,鱼腥草粉可作为新的免疫增强剂。
鱼类免疫因子多种多样,常用于检测的免疫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铁蛋白(TR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金属硫蛋白(MT)等。EGF是促进细胞内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迁移和分化等过程[11];TRF主要功能是负责机体中的Fe3+在吸收、储存和利用部位间的传递,是呼吸链中的重要因子[10];IFNγ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如抗病毒感染和皮肤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白细胞介素是一类促炎反应的前期细胞因子[9],IL8/10是一种中性粒细胞、T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因此在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意义;IgM是机体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鱼类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介质[9];TNFα主要功能是参与体内免疫防御,使机体产生防御机制[9];MT能够调节机体必需重金属的稳态及对有害重金属进行解毒,并起氧化应激防护作用。
罗非鱼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鱼腥草在我国仅存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及西南各省(自治区)。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我国进行了鱼腥草的人工栽培,目前在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等地栽培较多[12]。研究表明浮床栽培鱼腥草不仅可以改善罗非鱼池塘水质指标[13],还可明显提高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14]。胆汁作为肝脏的分泌产物,对污染物的蓄积能力很强[15]。通过对胆汁液的分析不仅可以反映环境水体的污染状况[16],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鱼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本实验通过对鱼腥草吉富罗非鱼共生体系中罗非鱼胆汁中八种免疫因子浓度变化的研究,找出适合增强吉富罗非鱼免疫效益的鱼腥草浮床栽培的种植面积,进而开拓“鱼菜共生”体系构建的应用前景。
1材料
1.1 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养殖基地。试验用池塘每口面积为1333m2,水深1.5m,并配备微孔增氧系统,平均投放规格为(42±2.1)g/尾。四口塘要保证除了浮床栽培鱼腥草的种植面积以外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1.2试验对象
1.2.1试验动物
本研究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所用罗非鱼均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养殖基地提供,鱼体健康,体表无伤痕,形态正常无畸形,游动能力强。饲料为天邦罗非鱼膨化料,饲料饲喂量占鱼体重比例为3%。
1.2.2试验植物
浮床植物选用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试验分4口塘进行种植(浮床面积占池塘面积比例分别为0,5%,10%和15%)。
1.3主要试剂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试剂见表1。
表1试剂
Tab.1 Reagent
试剂的应用
试剂的名称
试剂公司
八种免疫因子的测定(金属硫蛋白(MT)、免疫球蛋白(IgM)、转铁蛋白(TR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主要仪器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见表2
表2仪器
Tab.2 Instrument
试验仪器
仪器功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引言1
1材料2
1.1试验基地2
1.2试验对象2
1.2.1试验动物2
1.2.2试验植物2
1.3主要试剂2
1.4主要仪器3
2方法3
2.1鱼腥草的浮床栽培3
2.2罗非鱼胆汁抽取3
2.3八种免疫因子的测定3
3结果 4
4讨论 6
5结论 7
致谢7
参考文献7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水产这一类高营养食物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我国渔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罗非鱼集约化养殖池塘生物组成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净功能有限。同时,高密度养殖和过量投料会造成生态循环途径受阻,池塘有害物质堆积,易导致水体污染和病害爆发[1]。针对水质净化方面,目前采用循环水养殖[2]和“鱼菜共生”体系构建[3]两种方式在池塘原位修复上有非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农户单位面积的产值,还能对池塘水体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中草药已经被广泛用来调控池塘水质,国内也早已开始将中草药用于治疗(或预防)鱼类的单殖吸虫等疾病[4],以便增强鱼类免疫能力[5]。而鱼腥草既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同时也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6]。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鱼腥草主要功效成分是挥发油(甲基正壬酮、β月桂烯、α蒎烯等)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7]。丁光等[8]研究了在基础饵料中添加鱼腥草粉对草鱼的影响,发现添加组草鱼的免疫功能显著增强,鱼腥草粉可作为新的免疫增强剂。
鱼类免疫因子多种多样,常用于检测的免疫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铁蛋白(TR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金属硫蛋白(MT)等。EGF是促进细胞内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迁移和分化等过程[11];TRF主要功能是负责机体中的Fe3+在吸收、储存和利用部位间的传递,是呼吸链中的重要因子[10];IFNγ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如抗病毒感染和皮肤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白细胞介素是一类促炎反应的前期细胞因子[9],IL8/10是一种中性粒细胞、T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因此在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意义;IgM是机体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鱼类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介质[9];TNFα主要功能是参与体内免疫防御,使机体产生防御机制[9];MT能够调节机体必需重金属的稳态及对有害重金属进行解毒,并起氧化应激防护作用。
罗非鱼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鱼腥草在我国仅存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及西南各省(自治区)。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我国进行了鱼腥草的人工栽培,目前在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等地栽培较多[12]。研究表明浮床栽培鱼腥草不仅可以改善罗非鱼池塘水质指标[13],还可明显提高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14]。胆汁作为肝脏的分泌产物,对污染物的蓄积能力很强[15]。通过对胆汁液的分析不仅可以反映环境水体的污染状况[16],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鱼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本实验通过对鱼腥草吉富罗非鱼共生体系中罗非鱼胆汁中八种免疫因子浓度变化的研究,找出适合增强吉富罗非鱼免疫效益的鱼腥草浮床栽培的种植面积,进而开拓“鱼菜共生”体系构建的应用前景。
1材料
1.1 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养殖基地。试验用池塘每口面积为1333m2,水深1.5m,并配备微孔增氧系统,平均投放规格为(42±2.1)g/尾。四口塘要保证除了浮床栽培鱼腥草的种植面积以外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1.2试验对象
1.2.1试验动物
本研究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所用罗非鱼均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养殖基地提供,鱼体健康,体表无伤痕,形态正常无畸形,游动能力强。饲料为天邦罗非鱼膨化料,饲料饲喂量占鱼体重比例为3%。
1.2.2试验植物
浮床植物选用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试验分4口塘进行种植(浮床面积占池塘面积比例分别为0,5%,10%和15%)。
1.3主要试剂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试剂见表1。
表1试剂
Tab.1 Reagent
试剂的应用
试剂的名称
试剂公司
八种免疫因子的测定(金属硫蛋白(MT)、免疫球蛋白(IgM)、转铁蛋白(TR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主要仪器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见表2
表2仪器
Tab.2 Instrument
试验仪器
仪器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