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对池塘优势生物群落的影响作用研究

实验在罗氏沼虾养殖周期内进行试验,对四个池塘分别采取,投放微生物制剂+固化网片、微生物制剂、混养模式养殖和空白的处理方式,比较不同水体理化因子条件下,池塘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变化演替。结果发现,未采取任何处理的池塘,即4号池塘,N、P含量较高,微囊藻(Microcystis)、龟甲轮虫(Keratella)、异尾轮虫(Trichocerca)、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等在水体中成为优势种;1、2号池塘则在中后期由于N、P含量升高,浮游生物优势种也与4号池塘相似。采取虾蟹混养模式池塘的各项理化因子均处于适合状态,水体中N、P含量较低,浮游生物优势种与其他处理组有很大的差异。实验发现N、P的高低与浮游生物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关系。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1
1.1 实验材料 2
1.1.1 实验用地 2
1.1.2 实验用微生物制剂 2
1.1.3 实验用网片 2
1.2 实验方法 2
1.2.1 实验设计 2
1.2.2 微生物制剂用法、用量 2
1.2.3 网片用法 2
1.2.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
2 结果与分析 3
2.1 水质分析结果 3
2.2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检测结果 6
2.3 养殖效果分析 10
3 讨论 10
3.1 N、P含量的高低对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影响 11
3.2 微生物制剂、混养模式对养殖水体控制的意义 11
3.3 实验出现的问题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对池塘优势生物群落的影响作用研究
引言
引言
作为我国主要的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具有产量高、投资小、周期短等其他养殖方式所不能相比的特点,在我国渔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高密度养殖易过量投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未被进食的残饵逐渐沉积到池塘水体中,而养殖生物又产生大量的排泄物,使得养殖水域水质日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1] 。
池塘养殖想要突破养殖瓶颈,想要将养殖产量提升上来,就必须重视水质问题[2] 。水质好坏影响水中浮游生物、养殖品种生长、养殖产量、病害等,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3]。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调控水质能力[4],通过自身反应,将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同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物质,降低污染物浓度,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5]。而虾、蟹混养模式也对以微囊藻为主的蓝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67]。
浮游生物作为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可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8]。本文尝试采用微生物制剂和虾、蟹混养模式进行水质调控,以降低水体中的N、P含量。并希望通过研究反映水质的理化因子,即TN、TP、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等,发现其与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探究N、P对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影响和作用,为抑制蓝藻爆发、水质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用地
本实验于2014年5月至9月在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基地进行。实验选取四个养殖罗氏沼虾池塘,其中一池塘采用虾、蟹混养模式。养殖池塘面积均为20亩。
1.1.2 实验用微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EM菌、高效复合芽孢和乳酸芽孢杆菌混合制成本实验用微生物制剂。
1.1.3 实验用网片
无结网片若干,规格60cm×100cm。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对选取的四个池塘进行编号并作处理:1号池塘采用投放微生物制剂和挂网片模式;2号池塘只投放微生物制剂;3号池塘为虾、蟹混养模式且种植较多水生植物;4号池塘作为空白对照,其中另选取外河源水样编号5号处理组,作为池塘来源水参考。
1.2.2 微生物制剂用法、用量
①养殖前两个月,试验池塘(1号池塘和2号池塘)两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用量为2公斤/池塘;
②养殖中、后期,用量增加50%,即用量为3公斤/池塘;
③饲料添加千分之三乳酸芽孢:将饲料倒在塑料布上,用喷雾器将乳酸芽孢按量兑水均匀喷在饲料上,晒干,装袋备用。
1.2.3 网片用法
在试验池塘中(1号池塘)每平方米挂0.51片网片,用绳子串联,固定于池塘二边,网片下用重物使网片悬于水体中。
1.2.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①测定指标有pH、氨氮、亚硝酸盐氮、可溶性磷酸盐、TN、TP、水温,抽检ORP和溶氧量。每10天采样检测一次,每个池塘采一个水样,定点采样。测定方法:
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 GB747987)
亚硝酸盐氮(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GB749387)
可溶性磷酸盐(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
TN(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
TP(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②每10天对池塘浮游生物进行取样、固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定量方法:
浮游植物:用采水器取1升水样于棕色瓶中,用15毫升鲁哥氏液固定,静置48小时后,吸除上清液,将下沉的藻液浓缩于100毫升的小瓶中,镜检。
浮游动物:用采水器取5升水样,经浮游生物网过滤,留1020毫升水样,收集于100毫升小瓶中,用5%福尔马林固定,镜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