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实验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日粮中添加鱼油、亚麻油、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和牛油作为脂肪源,挑选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平均质量为17.74±0.01g的团头鲂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在室外方形网箱内进行为期9周的投喂实验,探究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鱼油、亚麻油、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和牛油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P>0.05);亚麻油组的亚麻酸含量与其他各试验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椰子油组的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菜籽油组以及牛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鱼体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各试验组之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蛋白、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牛油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亚麻油组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但与其他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亚麻油、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都可以做为团头鲂的脂肪源,但牛油不能作为团头鲂的单一脂肪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用鱼和日常管理 2
1.2 基础日粮 3
1.3 采样及测定方法 3
1.4 相关计算公式 4
1.5 数据处理 4
2 结果分析 4
2.1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
2.2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2.3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
3 讨论 6
3.1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6
3.2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7
3.3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引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隶属于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为我国目前主要鱼类养殖对象之一。饲料中的脂类是鱼类能量物质的重要来源,是鱼体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同时也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研究表明鱼油是饲料中理想的脂类来源,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鱼类饵料的生产。随着全球鱼类资源的日益消耗,鱼油等脂质原料的价格随之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这必然会限制其在鱼类饲料生产上的使用,因此,恰当的脂肪源与脂肪水平已成为饲料生产者和鱼类营养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他动物性脂肪源以及作为可再生的植物性脂肪源是研究的重点对象。在不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将其他动物性与植物性脂肪源进行合理搭配,探索其是否可部分甚至完全取代鱼油的可行性。目前,在鲤鱼(Cyprinus carpio)[1]、草鱼(Ctenophargngodon idellus)[2]、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34]、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5]、鳡幼鱼(Elopichthys bambusa)[6]、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7]、黑鲷幼鱼(Sparus macrocephelus)[8]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表明,用一定量的其他脂肪源来代替鱼油也可以使鱼类取得良性的生长效果;高艳玲等[9]研究表明,豆油、菜油、猪油和油菜籽都能作为团头鲂的饲料脂肪源;刘玮等[10]的研究得出,饲料中添加豆油同样可以促进团头鲂稚鱼的生长;卫晓怡等[11]研究发现,鲢鱼油是优良的团头鲂饲料脂肪源。在团头鲂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等[1213]方面有着相当的研究。本研究以鱼油、亚麻油、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及牛油作为脂肪源,探究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够替代鱼油作为团头鲂幼鱼饵料中的脂肪源,从而增加饲料配方中脂肪原料的选择及降低生产成本,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和日常管理
团头鲂幼鱼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实验基地当年繁殖的池塘鱼。试验开始前,先将团头鲂幼鱼暂养于室外养殖网箱,用商品饲料驯化1015天,正式试验期间投喂自制配合饲料,以鱼体重的5%左右饱食投喂,每天投喂3次(8:008:30,12:0012:30,16:0016:30),每次分23次投喂;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减少人为干扰,避免过多的额外应激;每天观察鱼的摄食和死亡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称重记数,并检查死亡原因,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试验水体溶氧(DO)>5mg/L,氨氮含量<0.01mg/L,水体温度保持在25℃左右,PH值7.27.8。试验结束后称量每个网箱的鱼体总重以计算增重率、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等指标。在每个养殖桶中随机抽取3尾团头鲂,采血,量取体长,体重以及肝脏重以计算肝体比、肥满度等指标。
1.2 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以酪蛋白、玉米淀粉、明胶、微晶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磷酸二氢钙等为主要原料,鱼油、亚麻油、大豆油、菜籽油、椰子油、牛油为添加脂肪源,每100g饲料添加0.5g乙氧基喹啉和0.25g氯化胆碱,为防止饲料中油脂等氧化,用逐级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后用SLP45小型制粒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加工成颗粒饲料,饲料配方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常规营养成分
Tab. 1 Formul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xperimental diets
原料 Ingredient ( % )
组别 Group
鱼油
亚麻油
大豆油
菜籽油
椰子油
牛油
酪蛋白 Casein
29
29
29
29
2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用鱼和日常管理 2
1.2 基础日粮 3
1.3 采样及测定方法 3
1.4 相关计算公式 4
1.5 数据处理 4
2 结果分析 4
2.1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
2.2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2.3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
3 讨论 6
3.1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6
3.2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7
3.3 添加不同脂肪源的日粮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引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隶属于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为我国目前主要鱼类养殖对象之一。饲料中的脂类是鱼类能量物质的重要来源,是鱼体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同时也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研究表明鱼油是饲料中理想的脂类来源,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鱼类饵料的生产。随着全球鱼类资源的日益消耗,鱼油等脂质原料的价格随之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这必然会限制其在鱼类饲料生产上的使用,因此,恰当的脂肪源与脂肪水平已成为饲料生产者和鱼类营养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他动物性脂肪源以及作为可再生的植物性脂肪源是研究的重点对象。在不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将其他动物性与植物性脂肪源进行合理搭配,探索其是否可部分甚至完全取代鱼油的可行性。目前,在鲤鱼(Cyprinus carpio)[1]、草鱼(Ctenophargngodon idellus)[2]、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34]、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5]、鳡幼鱼(Elopichthys bambusa)[6]、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7]、黑鲷幼鱼(Sparus macrocephelus)[8]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表明,用一定量的其他脂肪源来代替鱼油也可以使鱼类取得良性的生长效果;高艳玲等[9]研究表明,豆油、菜油、猪油和油菜籽都能作为团头鲂的饲料脂肪源;刘玮等[10]的研究得出,饲料中添加豆油同样可以促进团头鲂稚鱼的生长;卫晓怡等[11]研究发现,鲢鱼油是优良的团头鲂饲料脂肪源。在团头鲂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等[1213]方面有着相当的研究。本研究以鱼油、亚麻油、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及牛油作为脂肪源,探究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织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够替代鱼油作为团头鲂幼鱼饵料中的脂肪源,从而增加饲料配方中脂肪原料的选择及降低生产成本,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和日常管理
团头鲂幼鱼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实验基地当年繁殖的池塘鱼。试验开始前,先将团头鲂幼鱼暂养于室外养殖网箱,用商品饲料驯化1015天,正式试验期间投喂自制配合饲料,以鱼体重的5%左右饱食投喂,每天投喂3次(8:008:30,12:0012:30,16:0016:30),每次分23次投喂;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减少人为干扰,避免过多的额外应激;每天观察鱼的摄食和死亡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称重记数,并检查死亡原因,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试验水体溶氧(DO)>5mg/L,氨氮含量<0.01mg/L,水体温度保持在25℃左右,PH值7.27.8。试验结束后称量每个网箱的鱼体总重以计算增重率、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等指标。在每个养殖桶中随机抽取3尾团头鲂,采血,量取体长,体重以及肝脏重以计算肝体比、肥满度等指标。
1.2 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以酪蛋白、玉米淀粉、明胶、微晶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磷酸二氢钙等为主要原料,鱼油、亚麻油、大豆油、菜籽油、椰子油、牛油为添加脂肪源,每100g饲料添加0.5g乙氧基喹啉和0.25g氯化胆碱,为防止饲料中油脂等氧化,用逐级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后用SLP45小型制粒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加工成颗粒饲料,饲料配方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常规营养成分
Tab. 1 Formul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xperimental diets
原料 Ingredient ( % )
组别 Group
鱼油
亚麻油
大豆油
菜籽油
椰子油
牛油
酪蛋白 Casein
29
29
29
29
2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