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实现的个案考察历城区郭店镇相公村的调研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主席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振兴乡村尤为重要。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相公村,在济南市城市化进程下,转变发展思路,抓住城市化的机遇,步步以村民为中心,通过招商引资、旧村改造、兴办企业、发展文化等方式,带领村民走向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从此,相公村成为远近闻名、名符其实的小康村,2011年党中央赋予其“全国文明村”的称号。论文在全面考察相公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重视群众、回归群众;清正廉洁、规范制度;文化经济、共生共举等方面,希望能够对周边乡村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1
(四)研究思路 4
(五)研究方法 5
(六)创新及突破点 5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概况 7
(一)相关概念界定 7
(二)相公村概况 8
二、相公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10
(一)政治文明 10
(二)振兴经济 10
(三)弘扬文化 12
(四)重视民生 13
(五)生态建设 14
三、相公村振兴的经验总结 16
(一)因地制宜,创新思路 16
(二)清正廉洁,规范制度 16
(三)文化经济,共生共举 16
(四)重视群众,回归群众 17
四、结论与展望 18
(一)结论 18
(二)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发展振兴的最大动力及后劲仍在于乡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要想真正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的关键在于全面实现农村的发展振兴。在此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则成为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持续推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济南市相公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体村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于2011年入选“全国文明村”。对相公村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总结其振兴的发展经验,并探索其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对于相公村今后的发展及其周边村落的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论文在充分参考和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微观聚焦到济南市相公村这一典型个案,在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细致的考察,总结、推广适合自身发展的经验。其研究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1.理论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的“升华”。在城市化进程这一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相公村的机遇、发展、变迁进行描述性及反思性研究,能够丰富和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并拓展其适用范围。
2.实践意义:
第一,对相公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研究,总结其发展经验,不仅有助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够对周边乡村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二,论文以理论为参考,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将有助于发现本地区在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和弱势,从而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经验参考,同时对相关部门制定落实乡村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乡村振兴”是中国提出的特色概念,国外并没有对乡村振兴的专门研究,但国外学者们对“乡村建设”的有关研究还是较为丰富的,主要从乡村发展的内涵、模式、路径及乡村发展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乡村建设内涵研究
以美国学者R.D罗德菲尔德(1983)为代表的部分外国学者认为,“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特别是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JeremyBurchardt(2002年)等学者对乡村的界定建立在城乡二元的概念基础上,通过描述乡村地理位置、社会、景观、生活、生产方式等要素与城市区分开。
(2)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国外学者对乡村建设的研究多数从实践出发,如韩国“新村运动”、日本“造村运动”、美国“特色乡村”、荷兰“农地整理”、德国“村庄更新”等模式,这些国家各有特色的模式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本国乡村的发展,也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JeremyBurchardt(2002年)认为“运用地理学理论与生态学知识来分析乡村资源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使乡村可持续发展”。金英姬(2006年)认为1981年后韩国“新村运动”进入消退期;1998年第二次“新村运动”开始,仍以“勤奋、自助、协作”精神为运动实践原理,性质和发展导向为拯救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环境、民族统一、共生共荣等;21世纪后,韩国农业的重点变为扶持有机农业。Anonymous(2015年)对实施乡村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地方控制和民众参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乡村发展对策研究
BoserupE(2005年)指出“德国乡村建设根据不同地区实际要求拟定具体的工程规划,使乡村条件较好地区的更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保护乡村各区域的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改善在规划与建设方面的问题”。NailaKabeer(2015年)认为“乡村建设要有法可依,要有科学技术支持,要从群众出发,发挥村民的自主性,管理好乡村规划中出现的漏洞,促进村庄自我进步,农民分区发展的长久性,从而使村庄可持续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大多为期刊论文的形式,专著形式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对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词进行的搜索,其结果显示共有13788条,且2017年之前的相关论文仅有20篇左右。2017年起,国内学者们纷纷聚焦于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中央出台政策的解读。二是对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三是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具体汇总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