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苏南音乐进入课堂的思考

音乐系苏南音乐进入课堂的思考[20191218145802]
摘 要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音乐系开设有关苏南音乐课程的简介:中国民族音乐、曲艺、区域音乐历史文化、江南丝竹、吴越民俗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学概论。其次是音乐系对于开展苏南音乐的思考,从各个层面出发:学生角度、多元化音乐教育方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等。最后是对于高校开设苏南地方音乐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南音乐多元化音乐传承保护地方音乐
目 录
一:绪论 1
(一)课题来源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1
二.音乐系开设有关苏南音乐的课程 2
(一)课堂课程 3
1中国民族音乐 3
2曲艺 5
3区域音乐历史文化 6
4.江南丝竹 7
5.吴越民俗音乐文化 7
6.民族音乐学概论 8
(二)校园活动 9
三.对于我系开展苏南地方文化课程的思考 11
(一)学生角度 11
1.苏南学生 11
2.省外学生 11
(二)我系开展有关苏南音乐地方课程的理念 12
(三)发展本土音乐符合多元化音乐教育方向 13
四.对于苏南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 14
(一)我系开展苏南音乐教育实施的授课形式多元化建议 15
(二)我系开展苏南音乐教育时的正宗性问题和建议 16
(三)我系开展苏南音乐教育师资问题及建议 17
(四)学生对苏南音乐的接受度问题及建议 17
结语 19
参考文献 19
致谢 19
音乐系苏南音乐进入课堂的思考
一、绪论
(一)课题来源:
我在校四年期间,我们系在对于重视苏南地方音乐,并且进入课堂这一举措体现在:每一学期都分别开设一系列有关苏南地方音乐的课程。具体开设的系统课程有: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中国民族音乐;大二下学期又外聘金老师等一系列老曲艺艺术的前辈来我们系讲授曲艺课;大三开设区域音乐历史文化;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和江南丝竹;大四下学期开设的吴越民俗音乐文化。我们系在普修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同时,特别开设了选修课程——苏南地方音乐,真可谓是注重苏南地方音乐的发展,值得我们去重视、思考、借鉴。
作为我们学生自身来说,通过一系列的苏南地方音乐的学习,加深了我对于我们苏南传统音乐的了解,更是怀有感恩的情怀。这不光是对于自小生长在江苏的我,而且我班外省(我们学校是对外省公开招生,有很多外省的同学,这些区域的文化是他们以前所接触不到的。除了外省的同学,更有很多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地域文化的同学,他们在接触到苏南的吴越民俗文化的时候,内心也是充满的新奇。)的同学也萌发出对苏南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
借着这次毕业论文写作之际,我想以苏南地方音乐文化为例,为苏南地方音乐的发展做有益的探讨,这不仅是兴趣的驱使,我更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我的论文写作能够为苏南吴地音乐文化做一点归纳总结,也算是我回报学校、老师和生我养我的苏南父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熟悉继承我们本土的地方音乐,特别是苏南各个高校对保护本土音乐的重视和传承。不仅让学生丰富音乐知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了解苏南这片养育我们并且有着浓厚家乡气息的本土音乐。我想作为将来要踏入音乐教育这个领域的我们,身上肩更负着对自己家乡音乐的传承,弘扬,推广以及普及。
(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其实,对于是否开展地方音乐课程还存在很多争议。首先,很多高校音乐专业并没有开设自己本土音乐的课程,有人认为在实际中无法操作,也有人认为音乐教育课程的总体教学时间不够,难以教授如此众多的本土文化音乐。
其次,在正宗性上无法保证,因此提出必须在实际语境中进行地方音乐的教学。还有,在教育师资方面,如果要开设这些本土传统音乐,确实是要花费很多师资,首先教师要投入本土音乐的了解和渗透,必要时,要请研究本土音乐的民间音乐家来高校教学以及演出。这些都是要花费很多人力,财力的。
最后,在对于外省同学的接受度,我们还是值得深入思考,因为我们苏南地方音乐明显带有吴语方言,我们吴语和外省的以及苏北的地方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较难听懂,所以在接受苏南音乐在心理和语言上会有一些硬性阻碍。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有很多难实施的地方,会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必须要去解决,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开始,从心底里接受本土音乐,
研究方法:采用参考阅读文献法、归纳法、采访以前授课老师,向指导老师咨询、听取意见。
预期成果:通过对我们音乐系对于开设苏南音乐课程深入了解剖析,发扬我们苏南传统音乐文化,加强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注重本土文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自己家乡音乐,让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了解并且接受我们苏南音乐,让更多的高校的也重视对于本土音乐的学习以及普及。
通过材料的收集,更加直观的看出发展本土音乐的重要性。以我们音乐系为例重点的突显出在高校中发展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二: 音乐系开设有关苏南音乐的课程
我是音乐系的一名学生,在此,我非常荣幸大学四年在音乐系渡过,因为学校对我们全面的专业培养,让我们比曾经的高中同学更多的掌握了多门专业特长。学校对于培养我们音乐教育专业也一直有自己的理念,并不是一味的去按部就班其他学校。所以,从大一踏入校门,学院老师就本着让我们当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原则全面的培养我们。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常熟,这里地处苏州南部,人杰地灵,先后涌现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创建了虞山琴派的严天池,吴文化的开山师祖仲雍,明末清初的八大才女之一柳如是,清朝初年文坛领军人物钱谦益
而我们地处常熟这个人文荟萃的福地,学校对于地方音乐也尤为重视。在此,我们音乐系具体开设的系统课程有:中国民族音乐,曲艺,区域音乐历史文化,江南丝竹,吴越民俗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学概论。这些土生土长、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文化颇值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
作为我们学生自身来说,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本土音乐,加深了我们对自己家乡音乐的兴趣,更是怀有感恩的情怀,这对于从小生长在苏州的我,萌发了对苏南吴地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我们肩负着继承、保护自己家乡音乐的使命。
苏州南部的音乐文化以最具当地文化特点和明显的地区风格所著称,它同时还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底蕴,比方说古吴一代的音乐就包含了以下多种音东形式:昆曲,童子戏,古琴,滩簧,吴歌,评弹,道教音乐,江南丝竹,江南吹打等,它们都来源于当地的文化生活,标榜了当地人们的民族精神,在全球文化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依次按照先后顺序介绍我们学习的有关苏南地方音乐的课程及学校开展的活动:
(一)课堂课程
1.中国民族音乐
授课时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
授课性质:必修
授课教师:王小龙
授课长度:每周三节
授课内容:“中国民族音乐”课程,这门课程没有讲述具体的苏南当地音乐,反而涵盖了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元素。中国,56个民族,顾名思义,中国民族音乐也是由很多个民族组成的音乐。其中课程内容讲到的民族有:藏族、回族、维吾尔族、高山族、苗族、彝族、藏族等,当然其中介绍最多的自然是我们汉族了,汉族中苏南音乐占一席之地,其中讲到的有,苏州弹词和昆剧,当然苏南音乐远远不止这些,但是对于外来同学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苏州弹词和昆剧了。吴越地区有一种很重要的说唱形式:苏州弹词,而源于昆山唱腔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荣誉称号,它又被称作昆剧,更是我国传统戏曲最古老的一种剧种。
听课感受: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不仅让我们知道其他民族的音乐,了解了他们民族的历史,也学习了我们汉族音乐,其实苏南音乐更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苏南同学更加熟悉了本土音乐,也为之骄傲。省外同学更是见识了有着我们苏州特色的音乐,吴侬软语,和他们家乡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接受方面着手有困难,但是还是在王小龙老师的正确带领下,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6个民族,56朵花,就是这样各个民族之间相辅相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进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