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在辛庄中心小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字数:11284】
摘 要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苏州评弹听众、书场、艺人的减少,使得生存发展出现危机,需要尽快传承与创新。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对苏州评弹的了解少之又少,怎样传承与创新才能使苏州评弹继续下去呢?苏州评弹在苏州地区的多个学校都有校园传承活动。因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在这方面有许多亮点值得研究与借鉴,故笔者以该校为例,先对其苏州评弹进校园的传承与创新作研究与论述,再将苏州评弹进校园对该校与师生的影响作总结。其中该校将苏州评弹融入到德育活动,用音乐的方式影响学生身心是一大亮点措施。希望通过该校对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创新中的优异之举,能够对其他中小学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目 录
引言1
1.苏州评弹的起源与发展1
1.1起源1
1.2发展1
2.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2
2.1表演形式2
2.2艺术特征3
3.苏州评弹在辛庄中心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3
3.1苏州评弹的传承3
3.1.1营造评弹校园环境3
3.1.2成立小评弹艺术团4
3.1.3评弹艺术传播美育6
3.2苏州评弹的创新8
3.2.1编写教材8
3.2.2特色课程9
3.2.3德育活动9
3.3实践成果展示10
4.苏州评弹进校园在辛庄中心小学教育中的影响12
4.1对学校的影响12
4.2对师生的影响13
结语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引言
苏州评弹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它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总称。它形成和发展于江、浙、沪一带。它历史悠久,最初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真正意义上起源于明末清初,与苏州市民社会繁兴同步。在发展中,先是以苏州为中心,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评弹的发展中心移到了上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评弹面临着生存问题,要将苏州评弹继续发展下去,就需要人们尽快传承下去。教育要从小抓起,同样艺术文化的传承也要从小抓起。但是要将流传了几百年的评弹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术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引进课堂,不是一种容易的事。而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在本方面做的相当突出,多年来,有了丰富的收获与成就。从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设备等等方面,让学生们系统的接触苏州评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苏州评弹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
1.苏州评弹的起源与发展
1.1起源
苏州评弹,简称评弹,又名说书或南词。它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是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市民们不但要有可供欣赏娱乐的活动,更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文艺活动。他们要求在文艺作品中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生活以及思想。明清时期,我国的小说与戏剧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用不同的地方的方言演唱地方戏,受到人民的群众的喜爱,恰恰也是这样的原因,使得说唱艺术与地方方言相结合。在当时的社会,出版的戏曲作品、说唱本、小说的出版,也只满足了他们的部分需求,他们更想要通过通俗的表演性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苏州评弹便是在这样深厚的艺术土壤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形成,最早便是在明朝。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唱曲为生的卖唱队伍,特色鲜明的吴歌成为江南丰富的音乐遗产,并且同一时期苏州的各类艺术也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艺术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在影响着苏州评弹的形成与发展。
1.2发展
从明万历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因存在资料匮乏,对于苏州评弹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弹词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也有资料可供查证。比如说有了书目、有知名的艺人,从最初的沿街卖唱到露天说书,最后有了书场,也有了听书的人。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让一位名叫王周士的艺人御前弹唱。这名艺人后来在苏州创办了一个组织——光裕社,这个组织从事评弹评论和创作活动。
从乾隆到道光年间,是评弹的第一个兴盛的时期。从茶馆书场、演出书目的增多以及艺人的演出水平的上升。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有成就、有影响的评弹艺人。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海成为了东方大都市。多数的评弹的艺人涌入到上海。也是从这时期,评弹的发展中心从苏州转向上海。上海则取代苏州成为那时的评弹中心。
十年动乱时期,使得评弹在上海市民生活中逐渐淡化,不仅在上海,在苏州以及整个江南地区也是这个情形。再往后发展就是现代呼吁传承与发扬苏州评弹。
2.苏州评弹的表演及特征
2.1表演
评弹是一门讲究说功的艺术。评话是只说不唱的,弹词的表演不仅要有唱功还要有说功,但是主要还是以说功为主。不论是说功还是唱功,他们有着共同要求,第一使听众听得懂、听得清,要使听众听得清,要求艺人做到咬字与发音准确。第二要让听众悦耳,悦耳的声音才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在台上的语言是艺术语言,它需要具备两个要求:一是准,二是美。很多老艺人,对此要求都非常高。在上台前,要将熟透了的语言,再次默念,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在台上的表演。在台下要根据每一场观众的反映及时的总结,这样不断地积累,才能将书说好。艺术需要用这样认真的态度对待。做一位优秀的评弹演员,要做到孜孜不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对说书的内容要析毫剖芒。说书要做到全身心投入。评弹音乐在不同的场景和情绪中使用合适的复调关系,在评弹的表演中尤为的重要。
苏州评弹的表演,通常为两种表演形式。一是单档表演,只一个手拿三弦的演员自弹自唱;二是双档表演,一般是艺人弹奏三弦,一人弹奏琵琶。另外还有三档、四挡,俗称“越做”,但十分少见。在现代的演出中,通常为双档,男女双档十分普遍。评弹的演出形式较为简便,除桌椅、茶杯外,便只一醒木、一折扇、一手帕与两乐器。
2.2艺术特征
小说与评弹是带有叙事性的艺术,拥有人物形象。苏州评弹的演出脚本像是一部长篇小说。而评弹的脚本是以散文为主,弹词却是散韵相间。苏州评弹是用吴地方言说故事的说唱艺术。苏州评弹以说表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在演出中经常会穿插一些笑料。弹词用吴音演唱,随着弹词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艺人创新的不同的唱腔,曲调流派纷呈。评弹没有被视觉现象限制,它的时空更加自由,运用全知的视角,结构上讲求“关子”,评弹当中需要有适当的重复,评弹的声乐的主要特征是叙事性,它的音乐有吴歌色彩。苏州评弹的伴奏乐器是琵琶和三弦。琵琶音色圆润透亮、清脆悦耳。三弦音色通透厚重、十分多变,这两种乐器的结合听起来悦耳、和谐。
目 录
引言1
1.苏州评弹的起源与发展1
1.1起源1
1.2发展1
2.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2
2.1表演形式2
2.2艺术特征3
3.苏州评弹在辛庄中心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3
3.1苏州评弹的传承3
3.1.1营造评弹校园环境3
3.1.2成立小评弹艺术团4
3.1.3评弹艺术传播美育6
3.2苏州评弹的创新8
3.2.1编写教材8
3.2.2特色课程9
3.2.3德育活动9
3.3实践成果展示10
4.苏州评弹进校园在辛庄中心小学教育中的影响12
4.1对学校的影响12
4.2对师生的影响13
结语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引言
苏州评弹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它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总称。它形成和发展于江、浙、沪一带。它历史悠久,最初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真正意义上起源于明末清初,与苏州市民社会繁兴同步。在发展中,先是以苏州为中心,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评弹的发展中心移到了上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评弹面临着生存问题,要将苏州评弹继续发展下去,就需要人们尽快传承下去。教育要从小抓起,同样艺术文化的传承也要从小抓起。但是要将流传了几百年的评弹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术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引进课堂,不是一种容易的事。而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在本方面做的相当突出,多年来,有了丰富的收获与成就。从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设备等等方面,让学生们系统的接触苏州评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苏州评弹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
1.苏州评弹的起源与发展
1.1起源
苏州评弹,简称评弹,又名说书或南词。它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是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市民们不但要有可供欣赏娱乐的活动,更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文艺活动。他们要求在文艺作品中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生活以及思想。明清时期,我国的小说与戏剧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用不同的地方的方言演唱地方戏,受到人民的群众的喜爱,恰恰也是这样的原因,使得说唱艺术与地方方言相结合。在当时的社会,出版的戏曲作品、说唱本、小说的出版,也只满足了他们的部分需求,他们更想要通过通俗的表演性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苏州评弹便是在这样深厚的艺术土壤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形成,最早便是在明朝。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唱曲为生的卖唱队伍,特色鲜明的吴歌成为江南丰富的音乐遗产,并且同一时期苏州的各类艺术也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艺术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在影响着苏州评弹的形成与发展。
1.2发展
从明万历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因存在资料匮乏,对于苏州评弹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弹词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也有资料可供查证。比如说有了书目、有知名的艺人,从最初的沿街卖唱到露天说书,最后有了书场,也有了听书的人。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让一位名叫王周士的艺人御前弹唱。这名艺人后来在苏州创办了一个组织——光裕社,这个组织从事评弹评论和创作活动。
从乾隆到道光年间,是评弹的第一个兴盛的时期。从茶馆书场、演出书目的增多以及艺人的演出水平的上升。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有成就、有影响的评弹艺人。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海成为了东方大都市。多数的评弹的艺人涌入到上海。也是从这时期,评弹的发展中心从苏州转向上海。上海则取代苏州成为那时的评弹中心。
十年动乱时期,使得评弹在上海市民生活中逐渐淡化,不仅在上海,在苏州以及整个江南地区也是这个情形。再往后发展就是现代呼吁传承与发扬苏州评弹。
2.苏州评弹的表演及特征
2.1表演
评弹是一门讲究说功的艺术。评话是只说不唱的,弹词的表演不仅要有唱功还要有说功,但是主要还是以说功为主。不论是说功还是唱功,他们有着共同要求,第一使听众听得懂、听得清,要使听众听得清,要求艺人做到咬字与发音准确。第二要让听众悦耳,悦耳的声音才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在台上的语言是艺术语言,它需要具备两个要求:一是准,二是美。很多老艺人,对此要求都非常高。在上台前,要将熟透了的语言,再次默念,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在台上的表演。在台下要根据每一场观众的反映及时的总结,这样不断地积累,才能将书说好。艺术需要用这样认真的态度对待。做一位优秀的评弹演员,要做到孜孜不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对说书的内容要析毫剖芒。说书要做到全身心投入。评弹音乐在不同的场景和情绪中使用合适的复调关系,在评弹的表演中尤为的重要。
苏州评弹的表演,通常为两种表演形式。一是单档表演,只一个手拿三弦的演员自弹自唱;二是双档表演,一般是艺人弹奏三弦,一人弹奏琵琶。另外还有三档、四挡,俗称“越做”,但十分少见。在现代的演出中,通常为双档,男女双档十分普遍。评弹的演出形式较为简便,除桌椅、茶杯外,便只一醒木、一折扇、一手帕与两乐器。
2.2艺术特征
小说与评弹是带有叙事性的艺术,拥有人物形象。苏州评弹的演出脚本像是一部长篇小说。而评弹的脚本是以散文为主,弹词却是散韵相间。苏州评弹是用吴地方言说故事的说唱艺术。苏州评弹以说表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在演出中经常会穿插一些笑料。弹词用吴音演唱,随着弹词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艺人创新的不同的唱腔,曲调流派纷呈。评弹没有被视觉现象限制,它的时空更加自由,运用全知的视角,结构上讲求“关子”,评弹当中需要有适当的重复,评弹的声乐的主要特征是叙事性,它的音乐有吴歌色彩。苏州评弹的伴奏乐器是琵琶和三弦。琵琶音色圆润透亮、清脆悦耳。三弦音色通透厚重、十分多变,这两种乐器的结合听起来悦耳、和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