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藻细胞砷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摘要:盐藻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砷在盐藻细胞中含量和分布的研究对更好的利用盐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胁迫盐藻7d,利用甲醇/水(1:1)、1.75%HNO3分别提取盐藻细胞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的砷。分析盐藻细胞内砷的含量、形态及其在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砷提取效率较好(82% ~98%),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砷浓度随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As(III)胁迫下,细胞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砷大部分被氧化为低毒的As(V)(57%),无其他形态的砷转化;As(V)胁迫下,盐藻细胞溶解态以及残余态中砷形态主要以As(V)为主(70%~93%),也有部分被还原为As(III)(5%~14%),同时在As(V)胁迫下的盐藻细胞溶解态中检测出了二甲基砷酸(0.5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1.1 藻种来源及培养条件2
1.2 主要试剂制备2
1.2.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制备2
1.2.2 甲醇水(1:1)溶液的制备2
1.2.3 盐藻样品制备2
1.3 方法3
1.3.1 盐藻OD630曲线的绘制3
1.3.2 盐藻砷处理方法3
1.3.3 不同形态砷提取方法3
1.3.4 总砷的消解与测定 3
1.3.5 砷形态的检测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盐藻的OD630曲线 3
2.2 不同价态浓度处理后的形态分布 4
2.2.1 盐藻吸收的总砷含量4
2.2.2 盐藻中的砷形态 4
2.2.3 盐藻溶解态中砷形态分布 5
2.2.4 盐藻残余态中砷形态分布5
2.2.5 盐藻细胞不同形态砷分布及比例5
3 讨论 5
3.1 盐藻细胞中砷形态及含量 5
3.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盐藻细胞中砷的分布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盐藻细胞砷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盐藻由于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而被各国重视[13]。但是,随着海洋污染的严重,海洋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尤其是近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不断有海产品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对海藻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45]。因而研究盐藻细胞中砷含量和分布以在应用中实现趋利避害也显得尤为重要。
砷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其在海水中的平均浓度为1~2μg/L且变化很小[6],形态以无机砷[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为主[6,7]。在海洋中存在一些藻类,它们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其体内的总砷含量比海水中的砷浓度高几个数量级,达到10~100mg/kg [8~10]。近些年,工业发展迅速,由工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海洋砷污染也越来越严重[11],同时这一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洋微藻对砷的富集、转化及相关解毒机制成为研究热点[12~16]。
国内关于盐藻细胞砷含量的研究很少[18]。关于盐藻细胞内砷分布的研究更少。国外关于盐藻细胞砷含量和分布的研究主要在盐藻细胞溶解态和残留态中砷形态的研究上,Foster 等[19~20]。
为了评估海洋生物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胁迫,对海洋浮游生物杜氏盐藻(D. salina)进行实验室培养。通过对杜氏盐藻(D. salina)进行培养来比较其所产生的砷的形态、含量,以及其在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的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藻种来源及培养条件
盐藻购自山东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种质库。培养基使用f /2 培养基[20],pH 调至7. 2,高压蒸汽灭菌( 121℃灭菌30 min) ,盐藻初始OD值为0.036. 培养基盐度35、光照条件12 h 光照、12 h 黑暗( 光强3 000 lx) 、温度白天30℃、晚上25℃、培养时间7天.
1.2 主要试剂制备
1.2.1 磷酸盐缓冲液(pH 7.0)的制备
量取400ml去离子水于洗净的锥形瓶中,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8704g NaH2PO4.2H2O,22.0651g Na2HPO4.12H2O和14gNaCl加入去离子水,薄膜封口,超声摇匀,置于4°C冰箱中贮存待用。
1.2.2甲醇水(1:1)溶液的制备
用5mL移液枪准确移取4ml去离子水和4ml甲醇于10ml离心管中(通风橱内进行),摇匀,备用。
1.2.3盐藻样品制备
正常N、P浓度,加MOPS控制pH=7.30,初始OD值=0.036,将两瓶盐藻母液完全混匀,用11.2μg/L,1.12mg/L 的As(III)和As(V)胁迫盐藻。培养7d后,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Beckman Optima Avanti J25,美国) 7000 r/min离心2min收获藻体,向离心后的藻中加入40 mL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 7. 0) ,7000 r/min离心2min去除藻细胞表面吸附的砷[6,21],重复3次后冷冻干燥获得冻干藻粉。
1.3 方法
1.3.1盐藻OD630曲线的绘制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测得的OD 值为纵坐标绘制一个生长周期内盐藻的OD630曲线.
1.3.2 盐藻砷处理方法
将两瓶盐藻母液完全混匀,用11.2μg/L,1.12mg/L 的As(III)和As(V)胁迫盐藻。培养7d后,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Beckman Optima Avanti J25,美国) 7000 r/min离心2min收获藻体,向离心后的藻中加入40 mL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 7. 0) ,7000 r/min离心2min去除藻细胞表面吸附的砷[6,21],重复3次后冷冻干燥获得冻干藻粉。
1.3.3 不同形态砷提取方法
溶解态提取:
1、称取全部经As(III)处理浓度为11.2μg/L的盐藻冻干样于2 mL离心管;
2、向离心管中加入1ml水/甲醇(1:1)混合溶液,混匀30s,混匀器震荡2h;
3、4500g离心10min,上清液转移至5 mL离心管,重复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定容至2 mL;
4、70°恒温水浴加热2h去除有机试剂甲醇后,定容至1ml于20℃冰箱储存待测;
残余态提取:
1、向残渣中加入1ml1%的稀硝酸;
2、4500g离心10min,将上清液移至5ml离心管,重复提取1次后,合并上清液,定容至2ml待测。
(经As(III)处理浓度为1.12mg/L,以及经As(V)处理浓度分别为1.12mg/L和11.2μg/L 的盐藻冻干样,处理过程同上。)
1.3.4 总砷的消解与测定
总砷消解方法采用电热消解法[19],赶尽硝酸后加入5%盐酸、5%硫脲+5%抗坏血酸混合溶液还原,定容至5mL容量瓶,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微藻中总砷含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1.1 藻种来源及培养条件2
1.2 主要试剂制备2
1.2.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制备2
1.2.2 甲醇水(1:1)溶液的制备2
1.2.3 盐藻样品制备2
1.3 方法3
1.3.1 盐藻OD630曲线的绘制3
1.3.2 盐藻砷处理方法3
1.3.3 不同形态砷提取方法3
1.3.4 总砷的消解与测定 3
1.3.5 砷形态的检测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盐藻的OD630曲线 3
2.2 不同价态浓度处理后的形态分布 4
2.2.1 盐藻吸收的总砷含量4
2.2.2 盐藻中的砷形态 4
2.2.3 盐藻溶解态中砷形态分布 5
2.2.4 盐藻残余态中砷形态分布5
2.2.5 盐藻细胞不同形态砷分布及比例5
3 讨论 5
3.1 盐藻细胞中砷形态及含量 5
3.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盐藻细胞中砷的分布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盐藻细胞砷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盐藻由于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而被各国重视[13]。但是,随着海洋污染的严重,海洋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尤其是近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不断有海产品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对海藻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45]。因而研究盐藻细胞中砷含量和分布以在应用中实现趋利避害也显得尤为重要。
砷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其在海水中的平均浓度为1~2μg/L且变化很小[6],形态以无机砷[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为主[6,7]。在海洋中存在一些藻类,它们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其体内的总砷含量比海水中的砷浓度高几个数量级,达到10~100mg/kg [8~10]。近些年,工业发展迅速,由工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海洋砷污染也越来越严重[11],同时这一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洋微藻对砷的富集、转化及相关解毒机制成为研究热点[12~16]。
国内关于盐藻细胞砷含量的研究很少[18]。关于盐藻细胞内砷分布的研究更少。国外关于盐藻细胞砷含量和分布的研究主要在盐藻细胞溶解态和残留态中砷形态的研究上,Foster 等[19~20]。
为了评估海洋生物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胁迫,对海洋浮游生物杜氏盐藻(D. salina)进行实验室培养。通过对杜氏盐藻(D. salina)进行培养来比较其所产生的砷的形态、含量,以及其在溶解态和残余态中的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藻种来源及培养条件
盐藻购自山东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种质库。培养基使用f /2 培养基[20],pH 调至7. 2,高压蒸汽灭菌( 121℃灭菌30 min) ,盐藻初始OD值为0.036. 培养基盐度35、光照条件12 h 光照、12 h 黑暗( 光强3 000 lx) 、温度白天30℃、晚上25℃、培养时间7天.
1.2 主要试剂制备
1.2.1 磷酸盐缓冲液(pH 7.0)的制备
量取400ml去离子水于洗净的锥形瓶中,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8704g NaH2PO4.2H2O,22.0651g Na2HPO4.12H2O和14gNaCl加入去离子水,薄膜封口,超声摇匀,置于4°C冰箱中贮存待用。
1.2.2甲醇水(1:1)溶液的制备
用5mL移液枪准确移取4ml去离子水和4ml甲醇于10ml离心管中(通风橱内进行),摇匀,备用。
1.2.3盐藻样品制备
正常N、P浓度,加MOPS控制pH=7.30,初始OD值=0.036,将两瓶盐藻母液完全混匀,用11.2μg/L,1.12mg/L 的As(III)和As(V)胁迫盐藻。培养7d后,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Beckman Optima Avanti J25,美国) 7000 r/min离心2min收获藻体,向离心后的藻中加入40 mL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 7. 0) ,7000 r/min离心2min去除藻细胞表面吸附的砷[6,21],重复3次后冷冻干燥获得冻干藻粉。
1.3 方法
1.3.1盐藻OD630曲线的绘制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测得的OD 值为纵坐标绘制一个生长周期内盐藻的OD630曲线.
1.3.2 盐藻砷处理方法
将两瓶盐藻母液完全混匀,用11.2μg/L,1.12mg/L 的As(III)和As(V)胁迫盐藻。培养7d后,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Beckman Optima Avanti J25,美国) 7000 r/min离心2min收获藻体,向离心后的藻中加入40 mL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 7. 0) ,7000 r/min离心2min去除藻细胞表面吸附的砷[6,21],重复3次后冷冻干燥获得冻干藻粉。
1.3.3 不同形态砷提取方法
溶解态提取:
1、称取全部经As(III)处理浓度为11.2μg/L的盐藻冻干样于2 mL离心管;
2、向离心管中加入1ml水/甲醇(1:1)混合溶液,混匀30s,混匀器震荡2h;
3、4500g离心10min,上清液转移至5 mL离心管,重复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定容至2 mL;
4、70°恒温水浴加热2h去除有机试剂甲醇后,定容至1ml于20℃冰箱储存待测;
残余态提取:
1、向残渣中加入1ml1%的稀硝酸;
2、4500g离心10min,将上清液移至5ml离心管,重复提取1次后,合并上清液,定容至2ml待测。
(经As(III)处理浓度为1.12mg/L,以及经As(V)处理浓度分别为1.12mg/L和11.2μg/L 的盐藻冻干样,处理过程同上。)
1.3.4 总砷的消解与测定
总砷消解方法采用电热消解法[19],赶尽硝酸后加入5%盐酸、5%硫脲+5%抗坏血酸混合溶液还原,定容至5mL容量瓶,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微藻中总砷含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