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对团头鲂的急性毒性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

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对鱼体有毒害作用。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水温(28±2)℃,pH值6.5-7.0,溶氧5.0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团头鲂的急性毒性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在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等对数间距法设置300mg/L、384mg/L、491mg/L、628mg/L、800mg/L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96h半静水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得到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0.3mg/L、433.8mg/L、393.3mg/L、364.3mg/L)和安全浓度(36.4mg/L)。通过设置0mg/L、36.4mg/L、72.9mg/L、109.3mg/L、145.7mg/L浓度组进行胁迫实验,血液的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抽取测量。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越低,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对团头鲂的毒性越强,死亡率越高。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材料 2
1.2 实验方法 2
1.1.1 预实验 2
1.1.2 急性毒性实验 2
2 实验结果 3
2.1 中毒症状 3
2.2 毒性结果 3
2.3 亚硝酸对团头鲂血液高铁蛋白的影响 3
3 讨论 5
3.1 中毒症状 5
3.2 毒性结果 5
3.3 亚硝酸对团头鲂血液高铁蛋白的影响 5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亚硝酸盐对团头鲂的急性毒性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
引言
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主要由厌氧细菌的硝化作用、浮游植物代谢活动以及硝酸盐还原产生。天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很低,但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饵料的过量投入导致高蛋白残饵和高含氮排泄物的不断沉积,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不断升高。此外,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水中溶氧量不足,减弱了硝化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加剧了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对鱼类而言,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14],暴露于过高浓度亚硝酸盐水体会导致鱼体急性中毒[5],并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对渔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关于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实验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比如尼罗罗非鱼[6],彭泽鲫[7],印度鲤[8],大菱鲆[9],革胡子鲶[10],淡水石斑鱼[11]和南方牙鲆[12]等。通过实验过程中鱼类的行为、血液指标的变化等来研究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当亚硝酸盐含量超过鱼类的耐受限度,鱼类将会有急躁不安,且伴有四处狂游、冲撞鱼缸等表现,进而导致鱼类生理功能紊乱,抑制其生长,使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昏迷致死。赵元凤等对尼罗罗非鱼的研究认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主要是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2+)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6]。研究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影响,将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鱼类耐受范围之内,有助于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WuchangFish),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鳊亚科,由于其食性广、生长快、品质好、易捕捞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目前,有关亚硝酸盐对团头鲂急性毒性和血液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实验采用96h半静水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亚硝酸盐对团头鲂的急性毒性和血液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以期为团头鲂的科学健康养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验团头鲂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驯化暂养一周后,随机选取规格为30±2 g/尾的鱼体,进行实验。
实验用水为曝气2d的自来水,水温(28±2)℃,PH值6.57.0,溶氧5.0mg/L 以上,并利用容积为60cm×45cm×30cm的周转箱进行实验。
亚硝酸盐溶液的配制:NaNO2为分析纯,准确称取NaNO2配制实验需要的母液1000 mg/L,贮藏于阴暗干燥环境以备用,实验时按照实验浓度稀释。亚硝酸盐的测定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在540nm波长处测定[13]。
采样物品:剪刀、镊子、解剖盘、酒精灯、纱布、注射器(蓝色)、冰盒、冰块、离心管(1.5、2、5ml)、抗凝管、自封袋、生理盐水、血细胞稀释剂、肝素抗凝剂、50、200μl移液器、枪头(200μl)、离心机。
实验期间,24 h连续充氧,不投喂,时间设为96 h。每天测量水温、pH、溶氧大小两次,确保在实验范围内,为保证实验液的浓度保持稳定,每12h 更换实验液一次。及时移除和记录除死亡鱼体。
1.2 实验方法
1.1.1 预实验
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进行预实验,设计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分别是250mg/L、350mg/L、550mg/L、700mg/L、850mg/L,每组3个平行,并设对照组,每个周转箱投放10尾团头鲂,观察团头鲂的存活状况,得到24h 100%死亡浓度(LC100,24h)和0%死亡浓度(LC0,24 h),确定实验液浓度的上下限。
1.1.2 急性毒性实验
根据预实验结果,按等对数间距设计5个浓度组,每组3个平行,并设对照组,每组投放20尾团头鲂,实验开始以后,前8 h作连续观察记录,然后在24、48、72、96 h时统计各浓度组的死亡鱼数和存活数目,用直线内插法计算96h LC50及安全浓度,安全浓度(SC)的计算公式为SC=0.1×96hLC50[14]。
按照96h LC50 的40%设置胁迫实验浓度D,后设置三个浓度A=25%D;B=50%D;C=75%D;这四个浓度对其造成一定胁迫,据此设置4个浓度组,每组3个平行,并设对照组。按照时间点24、48、72、96h依次取样,每组实验鱼2条,加抗凝剂静脉取血份,一份全血直接保存。利用高铁血红蛋白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A102)和血球分析仪(Mindray BC5300Vet)测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记录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发生的变化,分析制表,得出亚硝酸盐对团头鲂血液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