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中酶活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生物酶的测定,研究了急性酸性胁迫对克氏原鳌虾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在预试验得出96h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设置对照组(pH 7.6)和试验组(pH 3.6 )两个pH处理组。在0h,2h,8h,24h,96h分别取腮和肝胰腺样品进行检测,并取每组虾完整的腮和肝胰腺制成组织切片,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经过低pH处理之后,试验组鳃Na+-K+-ATP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逐渐升高,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逐渐下降;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在肝胰腺中的累
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群体的分析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个体差异的不同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的影响,个体差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通过对江苏省多个城市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年龄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有负向影响;消费者的性别与罗非鱼的消费意愿没有显著相关性。关键字罗非鱼 江苏省 消费意愿 个体差异 Influence factors of tilapia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in Ji
太湖抑藻放流区罗非鱼食性初析
吉富尼罗罗非鱼是摄食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本文通过对首次在太湖抑藻放流区围网内养殖的吉富尼罗罗非鱼进行胃肠道镜检分析,初步了解该鱼在网围区的食性特征。发现吉富尼罗罗非鱼对浮游动植物的摄食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对蓝藻门和绿藻门摄食变化尤为明显。另外,通过对围网区内和围网区外水质分析,发现该鱼对于水质的净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吉富尼罗罗非鱼的食性,为该鱼作为太湖抑藻放流项目的鱼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太湖不同湖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累积规律
为研究太湖蓝藻爆发期内,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并探讨其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8月至11月每月固定从太湖的四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 采集鳙样本15尾,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鳙不同组织、器官中MCs的含量,结合不同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 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鳙不同器官MCs 的含量由高到低为肌肉>肝脏> 血清,且肌肉、肝脏累积的MCs 显著高于血清。空间上,MCs在肌肉、肝脏及血清中累积均无明
太湖三个抑藻放流区鲢鳙食性的时空特征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都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本试验通过对2015年8月-11月期间在太湖中三个抑藻放流区采集的鲢、鳙样本的肠道肠含物运用镜检法进行分析。计算肠含物的出现频率、数量百分比以及重量百分比,从而计算出其食物组成成分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表明,鲢、鳙肠道中蓝藻门的数量都占了其食物成分总数量的95%以上,浮游植物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浮游动物却以不到1%的数量占据了食物总重的大部分,鲢鱼由于鳃
吡啶甲酸铬对团头鲂生长糖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糖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挑选大小均一、体态强健、平均体重为(19.99±0.08) g试验鱼420尾,分成7组,每组3个网箱,分别饲喂铬添加量0、0.2、0.4、0.8、1.6、3.2、12.4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70天。试验结果表明,与0添加组(对照组)相比,0.2和0.4mg/kg吡啶甲酸铬组团头鲂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0.4mg/kg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
几丁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控作用(附件)
本实验为探索几丁聚糖对中华绒螯蟹免疫调控和抗孤溶血菌感染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几丁聚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基础饲料(0#)中分别添加比例为1%、2%、4%、8%(10、20、40、80mL/kg)的几丁聚糖,编号为1#、2#、3#、4#饲料。随后对均重为(45.78±3.21)g的300只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投喂0#、1#、2#、3#、4#饲料,进行为期25d的饲养试验。在试验开始后第4、11、18、25天分别测定每组的血液免疫学指标、 组织生化指标、以及孤溶血菌感染
克氏原螯虾视神经节小分子量多肽提取物的质谱分析
甲壳动物的视神经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它通过控制多种神经肽类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参与调控一系列重要的生理活动。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的代表性甲壳动物,但是有关于视神经节的研究背景还不多。本研究中,我们采用SDS-PAGE首先分离小分子量(25 kD)的视神经节多肽粗提物,并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结合电喷雾电离傅里叶变换质谱(ESI-FT MS)对肽段的质量数进行分析和鉴定。质谱结果成功鉴定28种多肽/蛋白(评分>24),其中有12种未被蛋白鉴定分析过。进一步,这些
低鱼粉饲料添加晶体蛋氨酸对异育银鲫生长体成分和血清氨基酸的影响
为探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后晶体蛋氨酸对异育银鲫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约6.7±0.01g的异育银鲫幼鱼,随机分成 12个实验组,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鱼。配制12种等氮等能配合饲料包括高鱼粉(15%)日粮组1和2(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和0.17%),10组蛋氨酸水平逐渐增加的低鱼粉(5%)组,养殖10 周。结果表明(1)末重随着晶体蛋氨酸水平的添加而增加。(2)异育银鲫幼鱼在必需氨基酸均衡的高鱼粉和低鱼粉组的生长状况相似;(3)在低鱼粉组中,添加较高水平的晶体
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生物浮床生物膜)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及净化效果的研究
2我国水产养殖在如今高生物负载量、高投入量的养殖模式下,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显著,养殖过程中废水随意排放,加重了水域污染程度.然而,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水产养殖又需要大量的清洁水源,因此,养殖用水和废水的净化与回收已成为维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已势在必行。
中国罗非鱼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国和出口贸易国,罗非鱼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优势品种之一。虽然中国罗非鱼的出口额和出口量都不断增长,但是很多问题也开始出现。为了全面掌握中国罗非鱼出口竞争力状况,本文应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等分析工具,对2004—2013年中国罗非鱼出口市场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当前国内外罗非鱼出口现状,提出了打造中国罗非鱼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罗非鱼企业群等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