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个抑藻放流区鲢鳙食性的时空特征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都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本试验通过对2015年8月-11月期间在太湖中三个抑藻放流区采集的鲢、鳙样本的肠道肠含物运用镜检法进行分析。计算肠含物的出现频率、数量百分比以及重量百分比,从而计算出其食物组成成分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表明,鲢、鳙肠道中蓝藻门的数量都占了其食物成分总数量的95%以上,浮游植物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浮游动物却以不到1%的数量占据了食物总重的大部分,鲢鱼由于鳃耙间隙较小,滤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共观察到119种,而鳙由于鳃耙间距较大,许多小型藻类无法滤食,共观察到89种藻类。另外,通过对三个采样点以及4个月份鲢、鳙食性的观察,分析出鲢、鳙的食性在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具有一致性。时间变化方面与水温有关,随着水温的下降鲢、鳙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的多样性都逐渐下降;空间变化方面与当地的生物量有关,通过对水样中藻类的鉴定,乌龟山的平均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本次试验结果也表明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摄食强度和食物多样性均为三点中最高。另外,通过镜检时对鲢、鳙前肠和后肠的对比观察发现肠含物中占据绝对数量的微囊藻在前肠中通常以具被膜的群体形式出现,后肠中通常为分散的单个小细胞存在,说明可以破坏微囊藻的存在形式,当鲢、鳙二次摄食微囊藻时,则具有较高的消化率。这说明鲢、鳙对于蓝藻的治理具有一定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样品采集 2
1.2 样品处理 3
1.2.1 分离肠含物 3
1.2.2 肠含物镜检分析 3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3
2 结果与分析 4
2.1 试验鲢、鳙鱼样本参数 4
2.1.1 试验鲢、鳙生物学特征 4
2.1.2 肠长指数 4
2.2 鲢、鳙的食物组成 4
2.2.1 鲢肠含物食物组成 4
2.2.2 鳙肠含物食物组成 8
2.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鲢、鳙鱼食物组成上的差异 10
2.3 鲢、鳙食物组成的时间变化特征 11
2.4 鲢、鳙食物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 12
3 讨论 12
3.1 鲢、鳙鱼控藻的生理机制 12
3.2 鲢、鳙的食物组成及时空特征 12
3.3 鲢、鳙对微囊藻消化情况分析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录1.鲢、鳙肠含物中部分藻类图例 16
太湖三个抑藻放流区鲢鳙食性的时空特征
引言
引言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地处30°55′31°34′N,119°53′120°36′E,湖泊面积2 338km2,平均水深不足3m。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长期以来就是周边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同时,对该流域的交通、农业、防洪抗旱、气候调节甚至经济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常常爆发蓝藻水华,水质的污染给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已经影响到周边人民的日常生活。江苏省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除了全面启动生态清淤、蓝藻打捞等应急工程外,同时也应用生物操纵理论进行生物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长效治理,在湖泊等大水面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历史悠久。[1]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 隶属于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属于中上层的滤食性鱼类。它们以排列紧密的鳃耙所形成的滤食器官进行滤食,滤水作用较快,滤食浮游动植物的能力较强。鲢、鳙无胃,肠长较长,长度可达鱼体长的510倍。
鱼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群落结构组成,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组成起来的。因此,了解鱼类的食性是认识鱼类在群落中所起作用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学者认为,鲢、鳙可以控制藻类水华,甚至可以改善水质,控制富营养化。因此,为控制太湖蓝藻泛滥,江苏省政府在太湖乌龟山、月亮湾、竺山湖等蓝藻多发、易发水域建立抑藻放流区,设置拦网和网箱等保护设施,并将夏花投放入其中。本研究试图通过以太湖2015年810月在乌龟山、月亮湾、竺山湖三个抑藻放流区采集到的鲢、鳙为研究对象,通过镜检分析法对其食性(主要是浮游生物)进行多方面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为了探讨鲢、鳙的食物组成,于2015年8月在太湖乌龟山、月亮湾、竺山湖三个抑藻放流区设置采样点,于2015年8月至11月期间,每个月定期分别从三个区域的采样点捕获鲢、鳙鱼,随机选择810条,现场测量全长、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解剖鱼体腹部后从中挑选出2个饱满度较好的肠道样品进行镜检分析,并将其浸泡在10%甲醛中固定。同时,在取样点处取水样用以分析水质情况。
/
图1.太湖三个抑藻放流区采样点
Fig.1 Three sampling points in algal?inhibition?area in Taihu Lake
1.2 样品处理
1.2.1 分离肠含物
在试验室内剖出肠道,测量肠长、肠重、空壳重,目测肠的饱满度随后固定于10%的甲醛溶液中保存。处理肠道时,将取出的肠道按照肠弯分成前、中、后肠,用剪刀剪开肠壁,用蒸馏水将内含物冲到准备好的瓶子中,按照实际情况稀释,充分混匀。对冲洗干净的肠壁用吸水纸吸去其水分后放于精准度为0.0001g的秤上称重,计算得出食物团重量。分离出肠内含物并将其放于5%甲醛试剂中固定保存,并根据肠含物的多少稀释至一定体积后保存。
1.2.2 肠含物镜检分析
浮游植物的定量计数是通过将稀释液摇匀后取0.1ml(若藻类密度依然很大,按比例再进行稀释),置于10×40倍显微镜下在0.1ml的计数框中计数, 每片计数50150个视野。
浮游动物的定量计数是通过取1ml稀释液置于10×10倍显微镜下在1ml的计数框中计数,全片镜检。
同一样品观察两次,取其平均值视为有效结果。各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比例根据相应计数的密度和稀释的比例换算得出。浮游植物按照细胞计数,肠含物浮游生物种类的计数鉴定方法参照张觉民等[2]的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以下几个指数来描述鲢鳙鱼各种食物类群的重要性。
出现频率(F%)=(某种食物在肠中出现的次数/具有食物的肠的总数)×10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