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

采用灯光诱鱼,协同缓沉颗粒饲料过渡至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的方法,驯食高密度养殖的长江刀鲚鱼种,旨在建立8-10cm刀鲚鱼种的人工饲养技术,使刀鲚完全转食人工浮性颗粒饲料,为刀鲚的集约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经16天的驯食,刀鲚基本上在投饵 1h 之内,能够把饵料吃完,肥满度明显增加;驯食期间刀鲚死成活率为75.05%。闪光诱鱼比常光诱鱼更利于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先期对浮性颗粒饲料处理成缓沉投饲驯食,并逐步过渡至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操作,能让刀鲚鱼种在短时间内(16天)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3
1.1材料 3
1.1.1试验池 3
1.1.2鱼种放养 3
1.2 驯食方法 3
1.2.1驯前管理 3
1.2.2驯食过程 4
1.2.3操作步骤 4
1.2.4水质的管理 4
1.2.5摄食状态的判断及分析 5
1.3驯食关键技术 5
1.3.1灯光诱鱼 5
1.3.2投喂料的选择与制备 5
1.4 驯食过程的术语 5
2 结果 5
2.1 驯食成活率及生长指标 5
2.2刀鲚摄食行为 6
2.3闪光与常光诱鱼的驯食效果差异 6
3讨论 7
3.1驯食方式 7
3.2闪光对刀鲚驯食浮性颗粒饲料的影响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
引言
引言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俗称刀鱼,以鲜、嫩、美而闻名,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有较大的经济、生态和学术价值[1]。鉴于野生长江刀鲚资源的不断衰退,2012年长江刀鲚汛期捕捞量降至历史低点,仅为57.5吨,出现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天价刀鱼”的窘境[26]。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长江刀鲚原种保存、全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及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714]。天然条件下,长江刀鲚鱼种喜食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小虾及小鱼[12];目前,在长江刀鲚的养殖中普遍采用天然鲜活的饵料鱼虾进行投喂的方式,也正因为如此,配套鲜活饵料鱼虾的有限供应成了制约规模化养殖最大的瓶颈之一,且投喂活饵也是诱发鱼类爆发流行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长江刀鲚的人工养殖上,要高产出、低成本,必须走人工饲料喂养的道路。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名贵鱼类开发利用中开展了人工饲料驯养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1520]。自然条件下,鳜鱼自鱼苗开食起,终生以活鱼虾为食,一般拒食人工饲料;梁旭方等通过系统研究鳜鱼的摄食机理,认为视觉和侧线感觉在捕食行为中其主要作用,从而确定了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有效而稳定的方法。中华鲟、黄颡鱼、鲶鱼等属口腹位,一般不易驯食成摄食浮性颗粒料;但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根据中华鲟幼稚鱼时期遗传可塑性大的生物学原理,将当处于内源性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的中华鲟转食投喂人工颗粒饲料,驯食成功率达到85%以上;施海涛等将开口后的黄颡鱼则采用“鱼浆、鱼浆浸泡饲料、人工膨化配合颗粒饲料”阶段驯食的方法,成功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赵吉伟等利用活饵料过渡的投喂方法驯化鲶鱼苗,成功驯食半干颗粒饲料,梁旭方等在室内水泥池中以鲜鱼肉、水蚯蚓及动物肝脏为诱食剂,驯化体长5厘米左右大口鲶鱼种摄食软颗粒饲料,驯化成活率达73.~ 81.7%。大口黑鲈是肉食性鱼类,主食鲜活饵料,引进之初宋天复等利用“煮熟的白鲢肉、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干颗粒饲料、干颗粒饲料”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历时10天左右可将体长3厘米的大口黑鲈驯化摄食干颗粒饲料。斑鳢虽然不难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在饲料配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人工配合饲料制成团状投喂比制成干颗粒料投喂更有利于斑鳢的摄食;用鲜鱼肉配制成团状人工饲料比将鱼肉制成干粉后配制的人工饲料对斑鳢生长更合适。究其原因,除了斑鳢本身的摄食习性外,可能与人工饲料的味道、形状、适口性及鱼肉中某些活性物质有关。
201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公开了采用自制缓沉饲料进行刀鲚驯食的专利技术[21],开创了人工驯食刀鲚的先河;魏广莲等[22]研究不同人工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施永海等[23]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事实上,缓沉颗粒饲料虽能有效驯食成功并提高长江刀鲚鱼种的成活率,但饲料浪费多、劳动强度大;造成了养殖成本的增加、实用化水平不高。因此,本文对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旨在为建立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技术,为实现刀鲚产业化养殖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池
所选驯食池为圆形水泥池,面积为50m2,池深为2m,设有微孔增氧设备。刀鲚入池前一周,全池泼洒浓度为4mg/L7mg/L的高锰酸钾消毒,彻底清洗驯食专用池,4h后加注经80目筛网过滤的新水1.7m左右。池水成微流水状态,流速为0.10.2m3/min,透明度3040cm,溶氧≥6mg/L,氨氮≤0.1mg/L。
1.1.2鱼种放养
选择当年繁育体长为810cm,体重为34g的长江刀鲚鱼种作为驯食对象,鱼种要求规格整齐、鳞片完整、泳动活泼。运输用水为盐度8.0‰的曝气后深井水,起到缓解应激反应及进行鱼体消毒的作用;放养密度为70尾/m2,共3500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