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睾酮对雄性罗非鱼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雄激素化合物可以对鱼类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吉富尼罗罗非鱼分别被暴露在甲基睾酮(MT,0.5和5 mg/L)中7天、14天和21天,通过测量鱼的鳃、肾和肠中的Na+-K+ ATP酶(NKA)、Ca+-Mg+ ATP酶(CMA)的活性来评估吉富罗非鱼渗透调节的变化,同时也能检测基因毒性。结果显示在5 mg/L甲基睾酮暴露组中有机体的NKA显著降低,肠中的NKA显著增加(0.5 mg/L MT),甲基睾酮(0.5 mg/L)使肾和肠中的CMA增加,相同情况出现在5 mg/L MT组的鳃中的CMA。基

生态模拟条件下草鱼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本文采用人工生态模拟的方法养殖草鱼,每周采样一次,对水质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为溶氧(DO)、PH、水温(T)、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试验时间从2015年10月10日开始,持续时间30天。养殖期间,水温范围在16 – 24 ℃之间,DO范围在7.5-13 mg/L,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pH范围在7 – 9.5,维持偏碱性水体;NH4-N值先上升后下降;NO2-N值先骤降至0.5 mg/L以下,后猛升至6 mg/L,后持续下降;C

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汞的残留现状及评价

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担心环境的污染会影响大闸蟹的品质。通过对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蟹黄中汞残留的调查,来评估食用此地大闸蟹的膳食风险。于2015年9月在常州、宜兴、苏州和湖州的养殖池塘中采集中华绒螯蟹样品,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对蟹黄中汞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样品中总汞含量的范围为ND(未检出)~96.35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显示,采样地未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处于清洁水平。通过对人群食用风险评估表明,暴露的重金属汞对食用人群处于安全范围。本次研究

环太湖流域养殖池塘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叶绿素a(Chl.a)是各类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表征,其含量体现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水质环境状况。Chl.a含量的高低与诸多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以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对Chl.a的影响,能够剖分Chl.a受各环境因子的影响为直接和间接作用,解析出各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效应的决定比例,使复杂的水体环境因子关系明了清晰化。本实验主要研究环太湖流域养殖池塘水体营养因子TN、TP、NH4+-N、NO3--N、NO2--N及pH和温度变化对Chl.a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淀山湖河蚬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个体生殖力研究

为了解淀山湖河蚬、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个体生殖力,2015年6~8月,在淀山湖河蚬、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集性成熟翘嘴鲌雌鱼,测量其体长(L)、体重(W)和性腺质量(Mo)等形态指标,用称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据此计算相对生殖力(Fw)、成熟系数(GSI)和肥满度(CF)等指标,对淀山湖保护区翘嘴鲌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与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的体长为215.31~715.42(mm),平均456.93mm;体重为146~4206(g),平均697.0

淀山湖河岘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的年龄与生长初步研究

2015年于淀山湖河蚬、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集翘嘴鲌样本206尾,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初步研究保护区内翘嘴鲌的年龄与生长。样本的年龄分为5个组,其中以1~3龄为主,约占92%;研究结果表明求得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1*10-5*L2.9535。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105.06+0.1058*R,将平均轮径代入其中算出退算体长,并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重和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t=2571.67*[1-e-0.3(t+0.72)]2.9535和 Lt=703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胆汁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本实验中,构建鱼腥草-罗非鱼浮床共生系统,采集罗非鱼胆汁,通过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罗非鱼胆汁中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 Ig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植物蛋白替代对鳙鱼肌肉成分及消化道结构的影响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饲料中对鱼粉的消耗,本实验从生理生化、肌肉营养品质和组织学三个方面入手研究豆粕代替鱼粉养殖鳙鱼的可能性。在饲料配方中,分别设计鱼粉的替代率为0%、20%、40%、60%和80%制成5种饵料。实验共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以5种饵料饲喂60天后进行采样。测定鳙鱼血液、肌肉成分、酶活指标并且对组织切片观察。(1)血液生理指标中,ALT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B0组显著高于SB40组和SB60组(P<0.05)与SB20组和SB8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ST含量SB0组显

日粮中不同植物蛋白源比例对团头鲂生长的影响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植物蛋白源比例对团头鲂生长的影响,从而找出适宜团头鲂生长的植物蛋白源比例,以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以豆粕、棉粕和菜粕为主要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饲料,配制成豆粕、棉粕与菜粕三者之间比例为2:2:1、1:2:1、0:2:1、2:1:1、1:1:1、0:1:1、2:1:2、1:1:2、0:1:2的9种试验日粮。每种试验饲料随机投喂3组试验幼鱼,每组20尾,养殖试验周期为70 d。通过试验得出研究结果如下随着日粮中不同植物蛋白源比例的改变,各组试验鱼的末均重(Wt)、增重率(

日本沼虾中βglucosidase23克隆和表达研究

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促雄腺转录组文库与输精管、精巢及卵巢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了一个与β-葡萄糖苷酶23(β-glucosidase 23)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其在促雄腺中特异表达且表达量极高,基于促雄腺在甲壳类动物雄性分化及雄性特征维持方面中的重要作用,推断β-葡萄糖苷酶23(Mn β-23)可能为日本沼虾性别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RACE克隆和qRT-PCR技术对Mn β-23基因在日本沼虾中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n β-23 基因cDNA

新型中华绒螯蟹呼肠弧病毒rtlamp检测法的建立

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EsRV)是导致养殖蟹严重疾病和高死亡率的病原体,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高度敏感且具有特异性的快速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RT-LAMP)。RT-LAMP比起传统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RT-PCR)更便宜也更适用于养殖蟹的检测。RT-LAMP的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 个区域设计4 种特异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 聚合酶在等温条件(63℃左右) 保温30-60分钟,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使用RT-LAMP法测试EsRV的最低检测极限为15pg,而且其灵敏度比常规的RT-PCR的高100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