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不同湖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累积规律
为研究太湖蓝藻爆发期内,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并探讨其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8月至11月每月固定从太湖的四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 采集鳙样本15尾,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鳙不同组织、器官中MCs的含量,结合不同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 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鳙不同器官MCs 的含量由高到低为肌肉>肝脏> 血清,且肌肉、肝脏累积的MCs 显著高于血清。空间上,MCs在肌肉、肝脏及血清中累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时间上,鳙肌肉、肝脏及血清中MCs的累积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体长、水温及水体内藻类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是影响血清MCs累积的重要因素,体长、水温及水体内藻类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是影响肝脏内MCs累积的重要因素,水温及水体内藻类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是影响肌肉MCs累积的重要因素。此外,囤养方式可能对鳙体内MCs的累积产生一定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蓝藻爆发期间,鱼体内微囊藻毒素含量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MC-LR日允许摄入量,建议减少水产品摄入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2
1.1.1 水体样品采集2
1.1.2 鳙血液及肝脏、肌肉样品采集2
1.2 微囊藻毒素(MCs)的提取和测定方法2
1.2.1 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MCs)的萃取与检测2
1.2.2 鳙肌肉、肝脏及血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MCs)的萃取与检测3
1.3 统计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太湖四个控藻区水体的理化性质3
2.2 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4
2.3 空间差异对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的影响5
2.4 时间差异对微囊藻毒素(MCs)在水体及鳙体内的累积的影响6
2.5 囤养模式对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的影响7
2.6 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累积的其他因素8
3 讨论8
3.1采样点的设置8
3.2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累积的规律8
3.3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与时间的关系9
3.4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与人类健康9
致谢9
参考文献9
太湖不同控藻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累积规律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陆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s)的生物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12]。
鳙(Aristichthys nobilis)作为最重要的淡水滤食性鱼之一,不仅是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主要构部分[34],而且是太湖的优势鱼类之一。据统计,2004~2008年期间太湖具有明确时间、地点的蓝藻水华发生次数高达414次,蓝藻水华总面积为72890km2[5]。目前,运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法,即利用滤食性鱼类(鲢、鳙)滤除蓝藻,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及伴随的蓝藻水华,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6]。
有研究显示,通过慢性的毒性试验,微囊藻毒素能在滤食性鱼类肌肉、肝、肠和血中积累,并产生生理上的适应使之能与毒藻共存[7]。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凡纳滨对虾[8]、罗非鱼[910]、鲋鱼[11]、银鲫[12]、大型溞[13]、罗氏沼虾 [13]、鲢[14]等体内微囊藻毒素的累积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涉及水域有东湖[15]、滇池[16]、鄱阳湖[17]等,而截止目前,关于太湖中鱼类的微囊藻毒素研究仅报道有罗非鱼[910]、鲢[14],其中杨坚波等[18]于2001年为了解无锡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情况,对7、11月太湖水体及主要鱼种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其研究中涉及鳙,但实验样本数仅为8尾,且实验目的主要为监测太湖水质[1921],故尚无针对鳙累积MCs的系统性研究,且对微囊藻毒素是否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尚无直接证据。
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蓝藻,控制蓝藻水华现象的发生,开展太湖鱼类抑藻项目。2015年7月分别在四个控藻区利用围网(竺山湖、乌龟山)、网箱(月亮湾、三国城)的方式放养一定数目鳙。本研究针对该抑藻项目,拟从生物和水质角度出发,探讨太湖四个控藻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累积效应,以期为微囊藻毒素的生物累积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本实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逐月对太湖四处不同控藻区(以下称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进行样品采集,样品包括水体样品和鳙血液、肝脏、肌肉。
1.1.1 水体样品采集
在同一控藻区范围内均匀选取三处采样点,用5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面30cm以下水体样品各2.5L,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准确量取200mL水样用真空泵经0.5um孔径玻璃纤维滤纸膜过滤,得滤液和滤膜两部分,滤膜部分藻细胞用于测定胞内毒素。
鳙血液及肝脏、肌肉样品采集
各采样点随机抽取大小规格基本一致(放流时鱼苗规格基本一致)的鳙15尾,依次编号,用吸水纸吸干鱼体表面的水分,分别测定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用经肝素润洗过的2.5mL注射器对每条鱼进行尾静脉采血,抽取全血1~2mL,注入事先加有20uL肝素的2mL离心管中,置于放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带回会实验室后,采用冷冻离心机4℃,4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清,将血清置于20℃冰箱中冻存,待测。
采血后的鱼体,迅速解剖,完整剥取其肝脏,用吸水纸吸干表面血液后,放入编号的离心管中,置于放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用剪刀和镊子撕开鱼体背部皮肤,取背鳍下方的背部肌肉约5g,放入离心管中,置于铺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肝脏和肌肉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置于20℃冰箱中冻存,待测。
微囊藻毒素(MCs)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本实验方案中样品微囊藻毒素(MCs)的富集纯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萃取,M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2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2
1.1.1 水体样品采集2
1.1.2 鳙血液及肝脏、肌肉样品采集2
1.2 微囊藻毒素(MCs)的提取和测定方法2
1.2.1 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MCs)的萃取与检测2
1.2.2 鳙肌肉、肝脏及血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MCs)的萃取与检测3
1.3 统计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太湖四个控藻区水体的理化性质3
2.2 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4
2.3 空间差异对微囊藻毒素(MCs)在鳙体内的累积的影响5
2.4 时间差异对微囊藻毒素(MCs)在水体及鳙体内的累积的影响6
2.5 囤养模式对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的影响7
2.6 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累积的其他因素8
3 讨论8
3.1采样点的设置8
3.2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累积的规律8
3.3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与时间的关系9
3.4 鳙体内微囊藻毒素(MCs)的累积与人类健康9
致谢9
参考文献9
太湖不同控藻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累积规律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陆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s)的生物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12]。
鳙(Aristichthys nobilis)作为最重要的淡水滤食性鱼之一,不仅是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主要构部分[34],而且是太湖的优势鱼类之一。据统计,2004~2008年期间太湖具有明确时间、地点的蓝藻水华发生次数高达414次,蓝藻水华总面积为72890km2[5]。目前,运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法,即利用滤食性鱼类(鲢、鳙)滤除蓝藻,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及伴随的蓝藻水华,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6]。
有研究显示,通过慢性的毒性试验,微囊藻毒素能在滤食性鱼类肌肉、肝、肠和血中积累,并产生生理上的适应使之能与毒藻共存[7]。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凡纳滨对虾[8]、罗非鱼[910]、鲋鱼[11]、银鲫[12]、大型溞[13]、罗氏沼虾 [13]、鲢[14]等体内微囊藻毒素的累积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涉及水域有东湖[15]、滇池[16]、鄱阳湖[17]等,而截止目前,关于太湖中鱼类的微囊藻毒素研究仅报道有罗非鱼[910]、鲢[14],其中杨坚波等[18]于2001年为了解无锡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情况,对7、11月太湖水体及主要鱼种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其研究中涉及鳙,但实验样本数仅为8尾,且实验目的主要为监测太湖水质[1921],故尚无针对鳙累积MCs的系统性研究,且对微囊藻毒素是否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尚无直接证据。
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蓝藻,控制蓝藻水华现象的发生,开展太湖鱼类抑藻项目。2015年7月分别在四个控藻区利用围网(竺山湖、乌龟山)、网箱(月亮湾、三国城)的方式放养一定数目鳙。本研究针对该抑藻项目,拟从生物和水质角度出发,探讨太湖四个控藻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累积效应,以期为微囊藻毒素的生物累积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本实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逐月对太湖四处不同控藻区(以下称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进行样品采集,样品包括水体样品和鳙血液、肝脏、肌肉。
1.1.1 水体样品采集
在同一控藻区范围内均匀选取三处采样点,用5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面30cm以下水体样品各2.5L,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准确量取200mL水样用真空泵经0.5um孔径玻璃纤维滤纸膜过滤,得滤液和滤膜两部分,滤膜部分藻细胞用于测定胞内毒素。
鳙血液及肝脏、肌肉样品采集
各采样点随机抽取大小规格基本一致(放流时鱼苗规格基本一致)的鳙15尾,依次编号,用吸水纸吸干鱼体表面的水分,分别测定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用经肝素润洗过的2.5mL注射器对每条鱼进行尾静脉采血,抽取全血1~2mL,注入事先加有20uL肝素的2mL离心管中,置于放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带回会实验室后,采用冷冻离心机4℃,4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清,将血清置于20℃冰箱中冻存,待测。
采血后的鱼体,迅速解剖,完整剥取其肝脏,用吸水纸吸干表面血液后,放入编号的离心管中,置于放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用剪刀和镊子撕开鱼体背部皮肤,取背鳍下方的背部肌肉约5g,放入离心管中,置于铺有碎冰的保温箱中暂存。肝脏和肌肉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置于20℃冰箱中冻存,待测。
微囊藻毒素(MCs)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本实验方案中样品微囊藻毒素(MCs)的富集纯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萃取,M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2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19.html